雞的傳說 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
據(jù)說堯帝時,遠(yuǎn)方的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大家都?xì)g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因重明鳥模樣類似雞,以后就逐步改為畫雞或剪窗花貼在門窗上,也即成為后世剪紙藝術(shù)的源頭。
我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時報曉,是信德。
所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
小時候,做事心浮氣躁,成少敗多,年長者每嘰笑為“張公養(yǎng)鳥”。
張公是何許人也?據(jù)《吳下諺聯(lián)》可知此張公即指張飛。
其文曰“鳥性難馴,養(yǎng)之須加靜細(xì)之功,方能滋長生機,寒暑隨時,饑飽以度,渴則飲之,躁則浴之。……翼德張公,稟性粗豪,不會甯耐,且易忘忽,以此氣質(zhì)心情,而施之于纖息微禽,又豈能飼養(yǎng)體貼以遂其生。”
所以張公養(yǎng)鳥,死多活少。
解答 小時候,做事心浮氣躁,成少敗多,年長者每嘰笑為"張公養(yǎng)鳥"。張公是何許人也?據(jù)《吳下諺聯(lián)》可知此張公即指張飛。 其文曰"鳥性難馴,養(yǎng)之須加靜細(xì)之。
中山狼傳 版本: 清刻本。
作者: 明《合刻三志》稱作者為唐人姚合,明《古今說海》署作者為宋人謝良,清初《明文英華》認(rèn)作者為明人馬中錫。清康熙時貫棠刊刻馬中錫《東田文集》第三卷中亦收錄此文。
推測是馬中錫依據(jù)前人作品改寫而成。 內(nèi)容: 據(jù)古代民間傳說改編。
故事鞭笞了一切忘恩負(fù)義的無恥之徒,是謂“中山狼”;而“東郭先生”,則是迂腐懦弱的無能者。情節(jié)曲折,文字簡潔,富有哲理。
(內(nèi)容簡介)趙簡子大獵于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后。捷禽鷙獸應(yīng)弦而倒者不可勝數(shù)。
有狼當(dāng)?shù)溃肆⒍洹:喿哟故值擒嚕疄跆栔瑨睹C慎之矢,一發(fā)飲羽,狼失聲而逋。
簡子怒,驅(qū)豐逐之,驚塵蔽天,足音鳴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馬。 時墨者東郭先生將北適中山以于仕,策蹇驢,囊圖書,夙行失道,望塵驚悸。
狼奄至,引首顧曰:“先生豈有志于濟物哉?昔毛寶放龜而得渡,隋侯救蛇而獲珠。龜蛇固弗靈于狼也。
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處囊中以茍延殘喘乎?異日倘得脫穎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龜蛇之誠!” 先生曰:“嘻!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權(quán)貴,禍且水測,敢望報乎?然墨之道,『兼愛』為本,吾終當(dāng)有以活汝。
脫有禍,固所不辭也。”乃出圖書,空囊囊,徐徐焉實狼其中,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納之而未克。
徘徊容與,追者益近。狼請曰:“事急矣!先生果將揖遜救焚溺,而鳴鑾避寇盜耶?惟先生速圖!”乃局蹐四足,引繩而束縛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縮蠖屈,蛇盤龜息,以聽命先生。
先生如其指,納狼于囊。遂括囊口,肩舉驢上,引避道左,以待趙人之過。
已而簡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劍斬轅端示先生,罵曰:“敢諱狼方向者,有如此轅!”先生伏躓就地,匍匐以進,跽而言曰:“鄙人不慧,將有志于世,奔走遐方,自迷正途,又安能發(fā)狼蹤以指示夫子之鷹犬也!然嘗聞之,『大道以多歧亡羊』。
夫羊,一童子可制也,如是其馴也,尚以多歧而亡;狼非羊比,而中山之歧可以亡羊者何限?乃區(qū)區(qū)循大道以求之,不幾于守株緣木乎?況田獵,虞人之所事也,君請問諸皮冠;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雖愚,獨不知夫狼乎?性貪而狠,黨豺為虐,君能除之,固當(dāng)窺左足以效微勞,又肯諱之而不言哉?”簡子默然,回車就道。先生亦驅(qū)驢兼程而進。
良久,羽旄之影漸沒,車馬之音不聞。狼度簡子之去遠(yuǎn),而作聲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出我囊,解我縛,撥矢我臂,我將逝矣。”
先生舉手出狼。狼咆哮謂先生曰:“適為虞人逐,其來甚速,幸先生生我。
我餒甚,餒不得食,亦終必亡而已。與其饑死道路,為群獸食,毋寧斃于虞人,以俎豆于貴家。
先生既墨者,摩頂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軀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奮爪以向先生。先生倉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卻,引蔽驢后,便旋而走。
狼終不得有加于先生,先生亦極力拒,彼此俱倦,隔驢喘息。先生曰:“狼負(fù)我!狼負(fù)我!”狼曰:“吾非固欲負(fù)汝,天生汝輩,固需我輩食也。”
相持既久,日晷漸移。先生竊念:“天色向晚,狼復(fù)群至,吾死已夫!”因給狼曰:“民俗,事肄必詢?nèi)稀?/p>
第行矣,求三老而問之。茍謂我可食,即食;不可,即已。”
狼大喜,即與偕行。 逾時,道無行人。
狼饞甚,望老木僵立路側(cè),謂先生曰:“可問是老。”先生曰:“草木無知,叩焉何益?”狼曰:“第問之,彼當(dāng)有言矣。”
先生不得已,揖老木,具述始末。問曰:“若然,狼當(dāng)食我耶?”木中轟轟有聲,謂先生曰:“我杏也,往年老圃種我時,費一核耳。
逾年,華,再逾年,實,三年拱把,十年合抱,至于今二十年矣。老圃食我,老圃之妻子食我,外至賓客,下至于仆,皆食我;又復(fù)鬻實于市以規(guī)利,我其有功于老圃甚巨。
今老矣,不得斂華就實,賈老圃怒,伐我條枚,芟我枝葉,且將售我工師之肆取直焉。噫!樗朽之材,桑榆之景,求免于斧鉞之誅而不可得。
汝何德于狼。乃覬免乎?是固當(dāng)食汝。”
言下,狼復(fù)鼓吻奮爪以向先生。先生曰:“狼爽盟矣!矢詢?nèi)希裰狄恍樱五嵋娖纫俊睆?fù)與偕行。
狼愈急,望見老牸曝日敗垣中,謂先生曰:“可問是老。”先生曰:“向者草木無知,謬言害事。
今牛禽獸耳,更何問為?”狼曰:“第問之。不問,將咥汝!” 先生不得已,揖老牸,再述始末以問。
牛皺眉瞪目,舐鼻張口,向先生曰:“老杏之言不謬矣。老牸繭栗少年時,筋力頗健。
老農(nóng)賣一刀以易我,使我貳群牛,事南畝。既壯,群牛日以老憊,凡事我都任之:彼特馳驅(qū),我伏田車,擇便途以急奔趨;彼將躬耕,我脫輻衡,走郊坰以辟榛荊。
老農(nóng)親我猶左右手。衣食仰我而給,婚姻仰我而畢,賦稅仰我而輸,倉瘐仰我而實。
我亦自諒,可得帷席之蔽如狗馬也。往年家儲無儋石,今麥?zhǔn)斩嗍樱煌旮F居無顧藉,今掉臂行村社矣;往年法卮罌,涸唇吻,盛酒瓦盆半生未接,今醞黍稷,據(jù)尊罍,驕妻妾矣;往年衣短褐,侶木石,手不知揖,心不知學(xué),今持兔園冊,戴笠子,腰韋帶,衣寬博矣。
一絲一粟,皆我力也。顧欺我老,逐我郊野;酸風(fēng)射眸,寒日吊影;瘦骨如山,老淚如雨;涎垂而不可收,足攣而不可舉;皮毛具亡,瘡痍未瘥。
老農(nóng)之妻。
解釋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
比喻雙方爭執(zhí)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處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燕策二》 典故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
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
'"后遂以"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譯文】 趙國將要討伐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去游說趙惠王說:“今天我來,渡過易水時,看到有個老蚌怕出來曬太陽,但有個鷸鳥跑來啄食它的肉,蚌馬上合上兩片殼剛好夾住了鷸鳥嘴巴,鷸鳥說:‘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小蚌你死定了。”
蚌說道:“你嘴巴今天抽不出,明天抽不出,等死的是你。”兩個都不肯舍棄讓步,這時剛好有個老漁翁走過看到把他們倆都捉住了。
現(xiàn)在趙國攻打燕國,燕趙兩國長時間相持,對兩者都沒好處。我恐怕強大的秦國要當(dāng)漁夫了。
所以請大王再仔細(xì)考慮這件事。”趙惠王說:“好。”
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國的計劃。 用法 復(fù)句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用于勸誡人。
近義詞 漁人得利、兩敗俱傷、從中漁利 反義詞 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雁雀爭鳴 麻雀最有人情味——很久以前,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區(qū)都有 麻雀,而它們的祖先可能屬于一千萬到兩千萬年前在非洲熱帶出現(xiàn)的那一群 雀。
麻雀的婚期是每年的三、四月份。婚后一年中可孵出一到四窩小麻雀。
和其他的小鳥不同,麻雀的配偶是終身的,而且這種從嘴到尾尖還不到15 厘米的麻雀,也許是鳥類中最有人情味的,它喜歡與人類為伴,寧愿住有人 住的房子,卻不愿住空屋。 麻雀最聰明——據(jù)說麻雀的學(xué)習(xí)和記憶,竟和較高級的脊椎動物像老鼠 及猴子一樣快。
麻雀的壽命——麻雀必須有窠巢庇護才可過冬,要是沒有棲息處和食 物,在零度的氣溫下只能活15 個小時。麻雀的壽命是比較短的。
八只剛能飛 的雛雀中,只有一只能活到可以傳代。紀(jì)錄中最老的麻雀只活過了11 年。
麻雀的功過——多少世紀(jì)以來,一提起益鳥,人們很自然地就會想起貓 頭鷹、啄木鳥、燕子、杜鵑、大山雀和喜鵲等等。可是,對于我國城鄉(xiāng)為數(shù) 眾多的麻雀來說,大家都認(rèn)為是害鳥,因為它們會啄翻少許種下的新豌豆、拔起秧苗和咬斷剛結(jié)的幼果,還要吃些糧食。
但它們主要的食物還是來源于 害蟲和雜草籽。據(jù)資料統(tǒng)計,一只麻雀每天能捕捉三四十條農(nóng)作物的害蟲, 龐大的麻雀“隊伍”,每天捕捉的害蟲數(shù)量,更是大得驚人,在繁殖期間, 麻雀要捕捉蚱蜢、毛蟲等來哺育幼雀。
麻雀的功過對比大致是:在城市的麻 雀可能利害相等,在農(nóng)村的麻雀則害處可能略多于利。我國解放初期的50 年代也曾大張旗鼓地捕捉麻雀,由于當(dāng)時對麻雀的功過認(rèn)識不足,現(xiàn)在則需 把麻雀作為益鳥來加以保護。
麻雀紀(jì)念碑——大凡紀(jì)念碑,多是紀(jì)念名人的豐功偉績的。可是,美國 波士頓居然聳立著一座麻雀紀(jì)念碑!波士頓人為什么要給麻雀立碑呢?這是 因為,在公元1860 年以前,美國是沒有麻雀的,當(dāng)時波士頓地區(qū)毛蟲猖撅, 使莊稼連年欠收,釀成災(zāi)荒。
當(dāng)?shù)氐娜藗儗iT從歐洲引進麻雀來對付毛蟲, 從此,毛蟲得到了控制,才使當(dāng)?shù)鼐用衩庥陴囸I。因此,波士頓人為了紀(jì)念 麻雀的功績,特立碑紀(jì)念。
雁群救羅馬——某些鳥類通過馴養(yǎng),可以成為人的警衛(wèi)員。在歷史上, 動物警衛(wèi)員有著光輝的業(yè)績。
在古羅馬,克爾特大軍曾偃旗息鼓夜襲羅馬要 塞,守衛(wèi)者沉睡在城堡上,幸雁群驚啼,使守衛(wèi)員驚醒迎戰(zhàn)。所以有了:“雁 群拯救了羅馬”的說法。
大雁看守倉庫——今天,蘇格蘭人利用大雁高度敏銳的聽覺和天賦的警 惕性,派大雁看守丹巴頓市威士忌工廠50 英畝范圍內(nèi)的威士忌保管場。這些 大雁忠于職守,一絲不茍,只要一有生人出現(xiàn),便振翅撲天,嘎嘎大叫,猶 如向人高喊:“抓賊呀!”美國一些企業(yè),也用大雁來看守倉庫。
野雁紀(jì)念碑——加拿大人非常喜歡野雁,在貫通加拿大東西海岸公路的 一個地方,人們特為野雁建立了一座紀(jì)念碑,碑頂上還聳立著一只美麗的野 雁,讓來往車輛中的人都能觀賞到野雁的英姿。 忠于職守的斑頭雁——在我國青海省青海湖的鳥島上,聚居著10 萬只 鳥。
其中有一種斑頭雁,對“愛情”十分“忠貞”,若其配偶不幸夭折,另 一方成了“單身”,便終身一輩子甘當(dāng)集體的“警衛(wèi)員”,為大家站崗放哨, 并十分忠于職守。等到大家的幼鳥出世,便主動擔(dān)負(fù)起小斑頭雁的“保姆”, 在“孩子”的父母外出覓食、散步時幫助照管。
但一時注意不到,淘氣的小 斑頭雁,有的跑到了別處。一會兒,“孩子”的父母回來,找不到自己的“孩 子”,便怒氣沖沖地跑到“保姆”身邊,連啄帶咬地進行懲罰。
這個可憐的 “單身保姆”卻“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只是用腳撓撓面頰,好象是 在擦眼淚似的,然后用嘴整理一下羽毛,再重振精神繼續(xù)當(dāng)“保姆”,給大 家站崗。 孔雀翩飛 世界上只有兩種孔雀,一種叫印度孔雀(又叫普通孔雀),分布在斯里 蘭卡和印度;另一種叫綠孔雀,生活在我國云南西雙版納、印尼爪哇、緬甸、馬亞西亞、泰國和越南等地。
在自然界中是沒有白孔雀及其他雜色孔雀的, 白孔雀是人們從野生的印度孔雀培育出來的一個品種。其他各色的孔雀都是 人們有意識地培育和飼養(yǎng)出來的。
通常,人們都知道孔雀艷麗無比,但對它們的生活卻知之甚少,不久前, 我國的一個生物考察組深入西雙版納的腹地,窺視了密林中的珍禽綠孔雀, 揭示了它們生活中的一些奧秘。 有趣的作息時間——生活在西雙版納的綠孔雀,有著準(zhǔn)確的生物鐘。
它 們多半在早晨6 點左右“起床”,下樹活動。下樹后先要“梳妝打扮”一番, 修飾羽毛,振動翅膀,然后用鳥語“嗨—喔—嗨”互相通知,前往覓食之處。
待飽餐之后,它們常單獨或成群結(jié)隊到溪邊去飲水,并在溪邊沙灘上嬉水浴 沙,用泥沙來摩擦皮膚和羽毛。傍晚7 時,它們開始返回棲息地,8 時后便 在棲宿的大樹周圍伸長脖子四處察看,見無敵情,方才“嗨—喔—嗨”地連 叫幾聲,躍飛在同一棵樹上,有時也分散在附近的大樹上過夜。
綠孔雀是十 分謹(jǐn)慎的,上樹后,它們還不斷伸長脖子四處探望,側(cè)耳細(xì)聽,如見敵情或 聽到響聲,便展翅另覓新居,直到9 時后它們才安靜下來,將頭藏在翼下入 睡。 有趣的活動規(guī)律——夏天的中午十分炎熱,此時孔雀常隱藏在灌木叢中 休息,待下午稍。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有內(nèi)涵的、少見的、有典故的成語:如,
水木清華(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華:美麗有光彩。指園林景色清朗秀麗。出處:晉·謝混《游西池》詩:“景晨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職位,不盡職守;素餐:白吃飯。空占著職位而不做事,白吃飯。出處:《漢書·朱云傳》:“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曲突徙薪(曲:彎;突:煙囪;徙:遷移;薪:柴草。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災(zāi)禍。出處:《漢書·霍光傳》:“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
犖犖大端(犖犖:luò luò,清楚、分明的樣子。指主要的項目,明顯的要點。出處:《史記·天官書》:“此其犖犖大者,若至委曲小變,不可勝道。”)
白虹貫日(白色的長虹穿日而過。古人認(rèn)為人間有不祥的事,就會引起這種天象的變化。實際上這不是虹而是暈,是一種大氣光學(xué)現(xiàn)象。出處:《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
焚膏繼晷(fén gāo jì guǐ;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xù),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xù)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出處:唐·韓愈《進學(xué)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涸轍之鮒(hé zhé zhī fù;涸:干;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鮒:鯽魚。水干了的車溝里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聲。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另,應(yīng)為:白龍魚服;白龍魚服為緊縮式成語,本義指白龍化為魚在淵中游,被漁夫所傷。比喻貴人微服出行,恐有不測之虞。語出西漢·劉向《說苑·正諫》:“昔白龍下清泠之淵。化為魚,漁者豫且射中其目。”。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