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烯的制法:工業(yè)制法:石油的裂解氣(乙烯的產(chǎn)量是一個(gè)國家石油化工發(fā)展水平的標志之一)2、物理性質(zhì):無(wú)色、稍有氣味的氣體,比空氣略輕,難溶于水3、結構:不飽和烴,分子中含碳碳雙鍵,6個(gè)原子共平面,鍵角為120°4、化學(xué)性質(zhì):(1)氧化反應:C2H4+3O2 =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煙)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說(shuō)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學(xué)性質(zhì)比烷烴活潑。
(2)加成反應: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應除乙烯乙烯還可以和氫氣、氯化氫、水等發(fā)生加成反應。CH2=CH2 +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CH2=CH2+H2O→CH3CH2OH(乙醇)(3)聚合反應:。
1、乙烯的制法:
工業(yè)制法:石油的裂解氣(乙烯的產(chǎn)量是一個(gè)國家石油化工發(fā)展水平的標志之一)
2、物理性質(zhì):無(wú)色、稍有氣味的氣體,比空氣略輕,難溶于水
3、結構:不飽和烴,分子中含碳碳雙鍵,6個(gè)原子共平面,鍵角為120°
4、化學(xué)性質(zhì):
(1)氧化反應:C2H4+3O2 =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煙)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說(shuō)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學(xué)性質(zhì)比烷烴活潑。
(2)加成反應: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應除乙烯
乙烯還可以和氫氣、氯化氫、水等發(fā)生加成反應。
CH2=CH2 +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3)聚合反應:
高中化學(xué)有機物知識總結 高中化學(xué)有機物知識總結 一,有機代表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 1. 狀態(tài) 固態(tài):飽和高級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淀粉, 纖維素,醋(16.6℃以下)氣態(tài):C4 以下的烷烴,烯烴,炔烴,甲醛,一氯甲烷;液態(tài):油 狀: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 酯,油酸 粘稠狀: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 氣味 ;無(wú)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 PH3,H2S 和 AsH3 而帶有臭味)) 稍有氣味:乙烯 特殊氣味:苯及苯的同系物,萘,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甘醇) ,丙三醇(甘油) ,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級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 3. 顏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淡黃色:TNT,不純的硝基苯 黑色 或深棕色:石油 4. 密度 ;比水輕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烴,乙醇,低級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烴,碘代烴 5. 揮發(fā)性:乙醇,乙醛,乙酸 6. 升華性:萘, 蒽 7. 水溶性: 不溶:高級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烴,烯烴,炔烴,苯及苯的同系物,萘,蒽,石油,鹵代烴, 能溶:苯酚(0℃時(shí)是微溶) 微溶:乙炔,苯甲酸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 與 TNT,氯仿,CCl4 水混溶:乙醇,苯酚(65℃以上) ,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有機物之間的類(lèi)別異構關(guān)系 1. 分子組成符合 CnH2n(n≥3)的類(lèi)別異構體: 烯烴和環(huán)烷烴 2. 分子組成符合 CnH2n-2(n≥4)的類(lèi)別異構體: 炔烴和二烯烴 3. 分 子組成符合 CnH2n+2O(n≥3)的類(lèi)別異構體:飽和一元醇和飽和醚 4. 分子組成符合 CnH2nO(n≥3)的類(lèi)別異構體:飽和一元醛和 飽和一元酮 5. 分子組成符合 CnH2nO2(n≥2)的類(lèi)別異構體: 飽和一元羧酸和飽和一元酯 6. 分子組成符合 CnH2n-6O(n≥7)的類(lèi)別 異構體: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 如 n=7,有以下五種:鄰甲苯酚,間甲苯酚,對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7. 分子 組成符合 CnH2n+2O2N(n≥2)的類(lèi)別異構體: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三,能發(fā)生取代反應的物質(zhì) 1. 烷烴與鹵素單質(zhì):鹵素單質(zhì)蒸汽(如不能為溴水) .條件: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與(1)鹵素單質(zhì)(不能為水溶液) : 條件:Fe 作催化劑 (2)硝化:濃硝酸,50℃—60℃水浴 的水溶液 加熱 8. 酯類(lèi)的水解:無(wú)機酸或堿催化 四,能發(fā)生加成反應的物質(zhì) 1. 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的加成:H2,鹵化氫,水,鹵素單質(zhì) 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3. 不飽和烴的 衍生物的加成: (包括鹵代烯烴,鹵代炔烴,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鹽等)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 的加成: HCN,H2 等 5. 酮類(lèi),油酸,油酸鹽,油酸某酯,油(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等物質(zhì)的加成:H2 注意:凡是有機物與 H2 的加成反應條件均為:催化劑(Ni) ,加熱 五,六種方法得乙醇(醇) (3)磺化:濃硫酸,70℃—80℃水浴 3. 鹵代烴的水解: NaOH 7. 酸與醇的酯化反應:濃硫酸, 4. 醇與氫鹵酸的反應:新制氫鹵酸 5. 乙醇與濃硫酸在 140℃時(shí)的脫水反應 9. 酚與 1)濃溴水 2)濃硝酸 1. 乙醛(醛)還原法: 2. 鹵代烴水解法: 3. 某酸乙(某)酯水解法: 4. 乙醇鈉水解法: 5. 乙烯水化法: 6. 葡萄糖發(fā)酵法: 六,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物質(zhì)(含-CHO) 1. 所有的醛(RCHO) 2. 甲酸,甲酸鹽,甲酸某酯 3. 葡萄糖,麥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能和新制 Cu(OH)2 反應的除以上物質(zhì)外,還與酸性較強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鹽酸,硫酸等)發(fā)生中和反應. 第 1 頁(yè) 共 6 頁(yè) 高中化學(xué)有機物知識總結 七,分子中引入羥基的有機反應類(lèi)型 1. 取代(水解)反應:鹵代烴,酯,酚鈉,醇鈉,羧酸鈉 2. 加成反應:烯烴水化,醛+ H2 八,能跟鈉反應放出 H2 的物質(zhì) (一) 有機物 , 1. 醇(也可和 K,Mg,Al 反應)) 2. 有機羧酸 苯酚) 6. 葡萄糖(熔融) 7. 氨基酸 (二) ,無(wú)機物 1. 水及水溶液 2. 無(wú)機酸(弱氧化性酸) (一) ,有機物 1. 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苯乙炔) ,不飽和烴的衍生物(包括鹵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 油酸,油酸鹽,油酸某酯,油等) .即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叁鍵的有機物. 2. 石油產(chǎn)品(裂化氣,裂解氣,裂化汽油等) 3. 苯酚及其同系物(因為能和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類(lèi)沉淀) 4. 含醛基的化合物 (醛基被氧化) (二) ,無(wú)機物 1.S(-2) :硫化氫及硫化物 2. S(+4) :SO2,H2SO3 及亞硫酸鹽 2FeI2 + 3Br2 = 2FeBr3 + 2I2 3. Fe2+ 例: 6FeSO4 + 3Br2 = 2Fe2(SO4)3 + 2FeBr2 6FeCl2 + 3Br2 = 4FeCl3 + 2FeBr3 4. Zn,Mg,Fe 等單質(zhì)如 Mg + Br2 = MgBr2 (此外,其中亦有 Mg 與 H+,Mg 與 HBrO 的反應) 5. I-:氫碘酸及碘化物 變色 6. NaOH 等強堿:因為 Br2 +H2O = HBr + HBrO 加入 NaOH 后 平衡向右移動(dòng) 7. Na2CO3 等鹽:因為 Br2 +H2O = HBr + HBrO 2HBr + Na2CO3 = 2NaBr + CO2 + H2O 8. AgNO3 十,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質(zhì) 上層變無(wú)色的(ρ>1) :鹵代烴(CCl4,氯仿,溴苯等) ,CS2 等 下層變無(wú)色的(ρ<1) :低級酯,液態(tài)飽和烴(如己烷等) ,苯及苯的同系物,汽油 十一,最簡(jiǎn)式相同的有機物 1. CH:C2H2,C6H6 。
乙烯與水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B為CH3CH2OH,乙醇與D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故D為CH3COOH.乙烯與氯氣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1,2-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發(fā)生熱裂解得到A與氯乙烯,則A為HCl,氯乙烯發(fā)生加聚反應生成聚氯乙烯,(1)反應①是乙烯與氯氣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1,2-二氯乙烷,反應方程式為:CH2=CH2+Cl2→CH2Cl-CH2Cl,故答案為:CH2=CH2+Cl2→CH2Cl-CH2Cl;加成;(2)B為乙醇,官能團為羥基,電子式為,D為乙酸,含有的官能團為羧基,故答案為:;羧基;(3)氯乙烯不溶于水,沸點(diǎn)為-13.9℃,反應②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氯化氫和氯乙烯氣體,因氯乙烯的沸點(diǎn)較高,可用蒸餾的方法分離,聚氯乙烯為高聚物,屬于混合物,不含碳碳雙鍵,則與溴水不反應,可燃燒,聚乙烯不能用于保鮮膜,含有的添加劑以及受熱釋放出的物質(zhì)對人體有害,故答案為:蒸餾;B.。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信息網(wǎng)絡(luò )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gè)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huì )及時(shí)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shū)B(niǎo). 頁(yè)面生成時(shí)間:9.6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