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民發(fā)現(xiàn)和使用石油的時間為世界最早。
始于何時,據稽考,至遲在三千多年前就已開始。 最早發(fā)現(xiàn)石油的記錄源于《易經》:“澤中有火”,“上火下澤”。
澤,指湖泊池沼?!皾芍杏谢稹?,是石油蒸氣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現(xiàn)象的描述。
此書在西周時(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公元前771年)已編成,距今三千多年。 最早認識性能和記載石油產地的古籍,是一千九百年以前東漢文學家、歷史學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漢書·地理志》。
書中寫道:“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高奴縣指現(xiàn)在的陜西延安一帶,洧水是延河的一條支流。
這 里明確記載了石油的產地,并說明石油是水一般的液體,可以燃燒。 最早采集和利用石油的記載,是南朝(公元420-589年)范曄所著的《后漢書·郡國志》。
此書在延壽縣(指當時的酒泉郡延壽縣,即今甘肅省玉門一帶)下載有:“縣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極明,不可食??h人謂之石漆”。
“石漆”,當時即指石油。晉代(公元265-420年)張華所著的《博物志》和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的《水經往》也有類似的記載。
《博物志》一書既提到了甘肅玉門一帶有“石漆”,又指出這種石漆可以作為潤滑油“膏車”(潤滑車軸)。這些記載表明,我國古代人民不僅對石油的性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且開始進行采集和利用了。
我國古代人民,除了把石油用于機械潤滑外,還用于照明和燃料。唐朝(公元618一907年)段成武所著的《酉陽雜俎》一書,稱石油為“石脂水”:“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上如漆,采以膏車及燃燈極明?!?/p>
可見,當時我國已應用石油作為照明燈油了。隨著生產實踐的發(fā)展,我國古代人民對石油的認識逐步加深,對石油的利用日益廣泛。
到了宋代,石油能被加工成固態(tài)制成品-石燭,且石燭點燃時間較長,一支石燭可頂蠟燭三支。宋朝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公元1125-1209年)在《老學庵筆記》中,就有用“石燭”照明的記敘。
石油還是我國古代最早使用的藥物之一。明朝李時珍(1522-1596年)的《本草綱目》曾經記載,石油可以“主治小兒驚風, 可與他藥混合作丸散,涂瘡癬蟲癩,治鐵箭人肉”。
早在一千四百年以前,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看到石油在軍事方面的重要性,并開始把石油用于戰(zhàn)爭?!对涂たh志》中有這樣一段史實:唐朝年間(公元578年),突厥統(tǒng)治者派兵包圍攻打甘肅酒泉,當?shù)剀娒癜选盎鹩汀秉c燃,燒毀敵人的攻城工具,打退了敵人,保衛(wèi)了酒泉城。
石油用于戰(zhàn)爭,大大改變了戰(zhàn)爭進程。因此,到了五代(公元907~960年),石油在軍事上的應用漸廣。
后梁(公元919年)時,就有把“火油”裝在鐵罐里,發(fā)射出去燒毀敵船的戰(zhàn)例。我國古代許多文獻,如北宋曾公亮的《武經總要》,對如何以石油為原料制成頗具威力的進攻武器——“猛火油”,有相當具體的記載。
北宋神宗年間,還在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設立了軍器監(jiān),掌管軍事裝備的制造,其中包括專門加工“猛火油”的工場。據康譽之所著的《昨夢錄》記載,北宋時期,西北邊域“皆掘地做大池,縱橫丈余,以蓄猛火油”,用來防御外族統(tǒng)治者的侵擾。
此外,我國古代在火藥配方中,開始使用石油產品瀝青,以控制火藥的燃燒速度。這一技術,比外國早了近一千年。
最早給石油以科學命名的是我國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1031~1095年,浙江錢塘人)。他在百科全書《夢溪筆談》中,把歷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稱統(tǒng)一命名為石油,并對石油作了極為詳細的論述。
“ 延境內有石油……予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宋锖蟊卮笮杏谑溃杂枋紴橹?。
蓋石油至多,生于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薄笆汀币辉~,首用于此,沿用至今。
沈括曾于1080-1082年任延路經略使,對延安、延長、縣一帶的石油資源親自作了考察,還第一次用石油制成石油炭黑(黑色顏料),并建議用石油炭黑取代過去用松木、桐木炭黑制墨,以節(jié)省林業(yè)資源。他首創(chuàng)的用石油炭黑制作的墨,久負盛名,被譽為“延州石液”。
事實證明,我國有大量的石油蘊藏,石油和石油產品不僅自給有余,還出口國外幾十個國家和地區(qū),確實“生于地中無窮”,并“大行于世”。九百年前,我國人民對石油就有了這樣的評價,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尤其是對未來石油潛力的預言。
更是難能可貴的。 我國古代人民采集石油有十分悠久的歷史,特別是通過鉆鑿油井和氣并來開采石油和天然氣的技術,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
晉代張華所著的《博物志》記載了四川地區(qū),從兩千多年以前的秦代就開始鑿井取氣煮鹽的情況?!芭R邛火井一所,縱廣五尺,深二三丈”,“先以家火投之”,再“取井火還煮井水”。
據載此法效果大,省事簡辦,“一斛水得四、五斗鹽”,比家火煮法,得鹽“不過二、三斗”,顯然火井煮鹽,成本低,產量高,被認為是手工業(yè)的一項重大發(fā)展。當時鑿井是靠人工挖掘,公元1041年以后,鉆井用的工具有了很大改進,方法也有所更新。
據《蜀中廣記》記載,東漢時期,“蜀始開筒井,用環(huán)刃鑿如碗大,深者數(shù)十丈”。據古籍記載,古代在陜西、甘肅、新疆、四川、臺灣等省發(fā)現(xiàn)了石。
石油化工的基礎原料有 4 類:炔烴 ( 乙炔 ) 、烯烴 ( 乙烯、丙烯、丁烯和丁二烯) 、芳烴 ( 苯、甲苯、二甲苯 ) 及合成氣。
由這些基礎原料可以制備出各種重要的有機化工產品和合成材料 天然氣化工 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學工業(yè)簡稱天然氣化工。 其主要內容有: 1 )天然氣制碳黑; 2 )天然氣提取氦氣; 3 )天然氣制氫; 4 )天然氣制氨; 5 )天然氣制甲醇; 6 )天然氣制乙炔; 7 )天然氣制氯甲烷; 8 )天然氣制四氯化碳; 9 )天然氣制硝基甲烷; 10 )天然氣制二硫化碳; 11 )天然氣制乙烯; 12 )天然氣制硫磺等。
100104 t 原油加工的化工原料 據資料統(tǒng)計, 100104 t 原油加工可產出:乙烯 15104 t ,丙烯 9104 t ,丁二烯 2。5104 t ,芳烴 8104 t ,汽油 9104 t ,燃料油 47。
5104 t 。 煉油廠的分類 可分為 4 種類型。
1 )燃料油型生產汽油、煤油、輕重柴油和鍋爐燃料。 2 )燃料潤滑油型除生產各種燃料油外,還生產各種潤滑油。
3 )燃料化工型以生產燃料油和化工產品為主。 4 )燃料潤滑油化工型它是綜合型煉廠,既生產各種燃料、化工原料或產品同時又生產潤滑油。
? 原油評價試驗 當加工一種原油前,先要測定原油的顏色與氣味、沸點與餾程、密度、粘度、凝點、閃點、燃點、自燃點、殘?zhí)俊⒑蛄康戎笜?,即是原油評價試驗。? 煉廠的一、二、三次加工裝置 把原油蒸餾分為幾個不同的沸點范圍 ( 即餾分 ) 叫一次加工;將一次加工得到的餾分再加工成商品油叫二次加工;將二次加工得到的商品油制取基本有機化工原料的工藝叫三次加工。
一次加工裝置;常壓蒸餾或常減壓蒸餾。二次加工裝置:催化、加氫裂化、延遲焦化、催化重整、烴基化、加氫精制等。
三次加工裝置:裂解工藝制取乙烯、芳烴等化工原料。? 辛烷值 辛烷值是表示汽油在汽油機中燃燒時的抗震性指標。
常以標準異辛烷值規(guī)定為 100 ,正庚烷的辛烷值規(guī)定為零,這兩種標準燃料以不同的體積比混合起來,可得到各種不同的抗震性等級的混合液,在發(fā)動機工作相同條件下,與待測燃料進行對比。 抗震性與樣品相等的混合液中所含異辛烷百分數(shù),即為該樣品的辛烷值。
汽油辛烷值大,抗震性好,質量也好。 十六烷值 十六烷值就是表示柴油在柴油機中燃燒時的自燃性指標。
常以純正十六烷的十六烷值定為 100 ,純甲基萘的十六烷值定為零,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起來,可以得到十六烷值 0 至 100 的不同抗爆性等級的標準燃料,并在一定結構的單缸試驗機上與待測柴油做對比。
有機化工生產技術專業(yè) (一)有機化工生產技術專業(yè) 1、無機化學 本課程通過學習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物質結構的基礎理論、元素化學的基本知識,使學生獲得必需的無機化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化學試驗的基本技能。
本課程是化學化工類專業(yè)的第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后續(xù)課程是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等。 2、有機化學 本課程通過學習有機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合成、應用等,使學生掌握有機化合物的性質應用及相關理論,掌握有機化學試驗操作技能。
本課程的前續(xù)課程是無機化學,后續(xù)課程是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等。 3、物理化學 本課程通過學習化工熱力學基礎知識、化學動力學、界面現(xiàn)象與膠體電化學知識,使學生理解物理化學的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計算方法和基本試驗技能。
本課程的前續(xù)課程是無機化學,后續(xù)課程是儀器分析、化工工藝基礎、化工工藝概論等。 4、分析化學 本課程通過學習獲取物質的化學組成和結構信息的一般方法和相關理論,使學生能較好的掌握分析化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生產過程的實際分析問題,為專業(yè)課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本課程的前續(xù)課程是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后續(xù)課程是化工系各類專業(yè)課。 5、化工制圖 通過學習制圖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點線面的相對位置、投影變換、截交線、相貫線、投影圖、零件圖、裝配圖、化工圖。
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和閱讀機械圖的能力,掌握化工制圖的方法、國家的制圖標準、基本規(guī)定以及繪圖的基本技能。 6、化工原理 通過學習流體流動、流體輸送設備、非均相物系的分離、固體流態(tài)化、攪拌、傳熱及蒸發(fā)、蒸餾、吸收、蒸餾及吸收塔設備、干燥、氣體的調濕與水的冷卻及冷凍,使學生掌握各個化工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設備及計算方法。
本課程的前續(xù)課程是物理化學,后續(xù)課程是分離工程。 7、化工儀表及自動化 主要內容有化工測量儀表,包括壓力測量、流量測量、物理測量、溫度測量;化工自動化基礎,包括化工自動化基本概念、自動調節(jié)系統(tǒng)的過渡過程及基本調節(jié)規(guī)律、自動調節(jié)儀表、執(zhí)行器、簡單調節(jié)系統(tǒng)、復雜調節(jié)系統(tǒng)、典型化工單元的調節(jié)方案。
通過學習使學生能了解主要工藝參數(shù)的測量方法和儀表的工作原理及特點,能根據工藝要求,正確地選用和使用常見的測量儀表和調節(jié)儀表。 本課程前續(xù)課程在學習高等數(shù)學、電工電子技術之后開課 8、電工電子技術 本課程主要闡述電工技術基礎和電子技術基礎知識。
其中電工技術基礎知識包括電路分析部分、磁路變壓器和電機及其控制電路部分;電子技術基礎篇包括半導體基礎知識,共射放大電路、共集電極放大電路、功率放大器、差分放大電路等基本放大電路,集成電路的線性和非線性應用,組合邏輯電路、時序邏輯電路、存儲器、模/數(shù)和數(shù)/模轉換器。 9、化工設備機械基礎 化工設備機械基礎主要介紹化工生產中所用到的主要設備,比如說換熱器、塔、反應器、泵的結構組成,它們的工作原理,操作步驟及操作方法,使用中應注意的事項,操作中故障的發(fā)現(xiàn)和處理等等;化工容器的分類方法,各種設備型號在使用中的選擇,以及各種金屬材料在實際中的選用及應注意的問題;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的強度校核;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及結構簡圖;化工設備的安全使用應注意的問題;化工設備的計劃檢修的內容及步驟。
掌握好此門課程可以大大提高工廠的效益,以較低的投入獲得較高的產出,對于從事化工生產的人員由產重要意義。 10、煉油概論 主要介紹石油及其產品的性質和要求,石油的蒸餾、燃料油的生產、潤滑油的生產等有關理論和生產過程,了解主要設備及操作。
通過學習使學生對煉油工藝有所了解,為學習有機化工工藝打下基礎。 11、化工熱力學概論 主要內容有流體的熱力學性質、熱力學第一定律及其應用、熱力學第二定律及其應用、化工過程熱力學分析、溶液熱力學基礎、液體相平衡及化學反應平衡。
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化工生產過程中各種物料的熱力學變化規(guī)律、熱力學性質、相平衡規(guī)律以及化學反應平衡規(guī)律,達到靈活應用熱力學規(guī)律解決化工生產中的問題。 本課程的前續(xù)課程是物理化學,后續(xù)課程是化工工藝學。
12、精細化工概論 本課程主要講述常見精細化工產品,其中包括精細無機產品、表面活性劑、食品添加劑、膠粘劑、功能高分子、電子信息材料及其它精細化工產品。要求學生全面了解各類精細化工產品的制備原理及過程,掌握主要產品的性能及應用,為初步具備一般產品配方設計及制備工藝制定的能力奠定基礎。
石油知識———石油地質名詞解釋 油田------由單一構造控制下的同一面積范圍內的一組油藏的組合。
氣田------單一構造控制幾個或十幾個汽藏的總和。 石油------具有不同結構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和物為主要成份的一種褐色。
暗綠色或黑色液體。 天燃氣----以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汽體組成的可燃混和氣體。
生油層----在古代曾經生成過石油的巖層。 油氣運移--在壓力差和濃度差存在的條件下,石油和天然氣在地殼內任意移動的過程。
垂直運移--即油氣運移的方向與地層層面近于垂直的上下移動。 測向運移---即油氣運移的方向與地層層面近于平行的橫向移動。
儲集層-----能使石油和天然氣在其孔隙和裂縫中流動,聚集和儲存的巖層。 含油層-----含有油氣的儲集層。
圈閉----凡是能夠阻止石油和天然氣在儲集層中流動并將其聚集起來的場所。 蓋層----緊鄰儲集層上下阻止油氣擴散的不滲透巖層。
隔層----夾在兩個相鄰儲集層之間阻隔二者串通的不滲透巖層。 遮擋----阻止油氣運移的條件或物體。
含油面積----由含油內邊界所圈閉的面積。 油水邊界----石油和水的接觸邊界。
儲油面積-----儲油構造中,含油邊界以內的平面面積。 工業(yè)油氣藏-----在目前枝術條件下,有開采價值的油氣藏。
構造油氣藏-----由與構造運動使巖層發(fā)生變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圈閉。 地層油氣藏-----由地層因素造成的遮擋條件的圈閉。
巖性油氣藏-----由于儲集層巖性改變而造成圈閉。 儲油構造-----凡是能夠聚集油,氣的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地殼中的巖層地殼運動的作用發(fā)生變形與變位而遺留下來的形態(tài)。 沉積相----指在一定的沉積環(huán)境中形成的沉積特征的總和。
沉積環(huán)境-----指巖石在沉積和成巖過程中所處的自然地理條件、氣候狀況、生物發(fā)育狀況、沉積介質的 物理的化學性質和地球化學要條件。 單純介質-----只存在一種孔隙結構的介質稱為單純介質。
如孔隙介質、裂縫介質等。 多重介質----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孔隙結構的介質稱為多重介質。
均質油藏-----整個油藏具有相同的性質。 非均質油藏-----具有不同性質的油藏,包括雙重介質油藏;裂縫西個油藏;多層油藏 彈性趨動-----油井開井后壓力下降,油層中液體會發(fā)生彈性膨賬,體積增大,而把原油推向井底。
水壓趨動----靠油藏邊水。底水或注入水的壓力作用把原油推向井底。
地質儲量----在地層原始條件下,具有產油氣能力的儲層中所儲原油總量。 可采儲量----在目前工藝和經濟條件下,能從儲油層中采出的油量。
剩余可采儲量----油田投入開發(fā)后,可采儲量與累計采出量之差。 采收率-----油田采出的油量與地質儲量的百分比。
最終采收率----油田開發(fā)解束累計采油量與地質儲量的百分比。 采出程度---油田在某時間的累計采油量與地質儲量的比值。
采油速度----年采出油量與地質儲量之比。 原油密度----指在標準條件下(20度,0.1MPa)每立方米原油質量。
原油相對密度----指在地面標準條件(20度,0.1MPa)下原油密度與4度純水密度的比值。 原油凝固點----在一定條件下失去了流動的最高溫度。
原油粘度----原油流動時,分子間相互產生的摩檫阻力。 原油體積系數(shù)----地層條件下單位體積原油與地面標準條件下脫汽體積比值。
原油壓縮系數(shù)----單位體積地層原油在壓力改變0。1兆帕時的體積的變化率。
溶解系數(shù)----在一定溫度下壓力每爭加0。1兆帕時單位體積原油中溶解天燃汽的多少。
孔隙度----巖石中孔隙的體積與巖石總體積之比。 絕對孔隙度----巖石中全部孔隙的體積與巖石總體積之比。
有效孔隙度-----巖石中互相連通的孔隙的體積與巖石總體積之比。 含油飽和度-----在油層中,原油所占的孔隙的體積與巖石總孔隙體積之比。
含水飽和度-----在油層中,水所占的孔隙的體積與巖石孔隙體積之比。 穩(wěn)定滲流-----在滲流過程中,如果各運動要素與(如壓力及流速)時間無關,稱為穩(wěn)定。
不穩(wěn)定滲流-----在滲流過程中,若各運動要素與時間有關,則為不穩(wěn)定滲流。 等壓線----地層中壓力相等的各個點的連接線稱為等壓線。
流線-----與等壓線正交的線稱為流線。 流場圖----由一組等壓線和一組流線構成的圖形為流場圖。
單相流動-----只有一種流體的流動叫單相流動。 多相流動------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流體同時流動叫兩相或多相流動。
滲透率----在一定壓差下,巖石允許液體通過的能力稱滲透性,滲透率的大小用滲透率表示。 絕對滲透率----用空汽測定的油層滲透率。
有效滲透率----用二種以上流體通過巖石時,所測出的某一相流體的滲透率。 相對滲透率----有效滲透率與絕對滲透率的比值。
水包油----細小的油滴在水介質中存在的形式。 油包水----細小的油滴在水介質中存在的形式。
供油半徑-----把油井供油面積轉換成圓形面積后的圓形半徑。 地層系數(shù)----地層有效厚度與有效滲透率的乘積。
流動系數(shù)----地層系數(shù)與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表示流體在巖層中流動的難易程度。 導壓系數(shù)-----表示油層傳遞壓力性能好壞的參數(shù)。
續(xù)流-----油井地面關井后,井下仍有油流從地層中繼續(xù)流入井眼,這種現(xiàn)象稱為續(xù)流。 井筒儲存效應-----油井剛關井時所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折算半徑----把實際井的各個因素(不完善或超完善)對壓力的影響,變成一個由于某井徑引起對。
常減壓裝置 重油催化裝置 渣油延遲焦化裝置 成品油加氫裝置
常壓蒸餾和減壓蒸餾習慣上合稱常減壓蒸餾,常減壓蒸餾基本屬物理過程.原料油在蒸餾塔里按蒸發(fā)能力分成沸點范圍不同的油品(稱為餾分),這些油有的經調合、加添加劑后以產品形式出廠,相當大的部分是后續(xù)加工裝置的原料,因此,常減壓蒸餾又被稱為原油的一次加工.包括三個工序:原油的脫鹽、脫水 ;常壓蒸餾;減壓蒸餾.
原油的脫鹽、脫水
又稱預處理.從油田送往煉油廠的原油往往含鹽(主要是氯化物)、帶水(溶于油或呈乳化狀態(tài)),可導致設備的腐蝕,在設備內壁結垢和影響成品油的組成,需在加工前脫除.常用的辦法是加破乳劑和水,使油中的水集聚,并從油中分出,而鹽份溶于水中,再加以高壓電場配合,使形成的較大水滴順利除去.
催化裂化
催化裂化是在熱裂化工藝上發(fā)展起來的.是提高原油加工深度,生產優(yōu)質汽油、柴油最重要的工藝操作.原料范主要是原油蒸餾或其他煉油裝置的350 540℃餾分的重質油,催化裂化工藝由三部分組成:原料油催化裂化、催化劑再生、產物分離.催化裂化所得的產物經分餾后可得到氣體、汽油、柴油和重質餾分油.有部分油返回反應器繼續(xù)加工稱為回煉油.催化裂化操作條件的改變或原料波動,可使產品組成波動.
催化重整
催化重整(簡稱重整)是在催化劑和氫氣存在下,將常壓蒸餾所得的輕汽油轉化成含芳烴較高的重整汽油的過程.如果以80~180℃餾分為原料,產品為高辛烷值汽油;如果以60~165℃餾分為原料油,產品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烴,重整過程副產氫氣,可作為煉油廠加氫操作的氫源.重整的反應條件是:反應溫度為490~525℃,反應壓力為1~2兆帕.重整的工藝過程可分為原料預處理和重整兩部分.
加氫裂化
是在高壓、氫氣存在下進行,需要催化劑,把重質原料轉化成汽油、煤油、柴油和潤滑油.加氫裂化由于有氫存在,原料轉化的焦炭少,可除去有害的含硫、氮、氧的化合物,操作靈活,可按產品需求調整.產品收率較高,而且質量好.
延遲焦化
它是在較長反應時間下,使原料深度裂化,以生產固體石油焦炭為主要目的,同時獲得氣體和液體產物.延遲焦化用的原料主要是高沸點的渣油.延遲焦化的主要操作條件是:原料加熱后溫度約500℃,焦炭塔在稍許正壓下操作.改變原料和操作條件可以調整汽油、柴油、裂化原料油、焦炭的比例.
煉廠氣加工
原油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的各生產裝置都有氣體產出,總稱為煉廠氣,就組成而言,主要有氫、甲烷、由2個碳原子組成的乙烷和乙烯、由3個碳原子組成的丙烷和丙烯、由4個碳原子組成的丁烷和丁烯等.它們的主要用途是作為生產汽油的原料和石油化工原料以及生產氫氣和氨.發(fā)展煉油廠氣加工的前提是要對煉廠氣先分離后利用.煉廠氣經分離作化工原料的比重增加,如分出較純的乙烯可作乙苯; 分出較純的丙烯可作聚丙烯等.
石油化學-簡介 石油化學 英文名稱:petrochemistry;petroleum chemistry 化學學科之一。
研究石油的組成、分類和性質,以及石油與石油產品的加工、精制和合成過程中的化學問題。 石油化學是一門關于石油天然氣及其產品的化學性質、組成與結構、石油加工過程中烴類和非烴類的轉化反應和化學原理以及研究方法的學科。
涵蓋了有關石油熱愛內燃氣的內容,主要內容包括:石油日安燃氣成因與組成、石油天然氣分類、石油天然氣性質、石油天然氣生產、石油組分分離和組成、石油產品性質、石油化工產品性質、天然氣化工產品性質、石油生產環(huán)境保護等。 《石油化學》可作為高等院?;瘜W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工、石油煉制、石油工程、鉆井技術、油氣開采技術、油氣儲運技術等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作為石油天然氣行業(yè)中的現(xiàn)場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
編輯本段石油化學-沿革 石油化學的研究始于20世紀初期,以美國和蘇聯(lián)為發(fā)源地。美國化學學會于1922年成立石油化學分會一事,可認為是石油化學學科形成的標志。
美國石油學會(API)的第6號課題組自1928年開始進行的石油組成研究工作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此研究工作的結果由F.D.羅西尼等整理匯編為專著《石油中的烴類》。
20世紀中葉起,石油加工技術發(fā)展迅速,隨之石油化學在深度和廣度上均有很大進展。研究的對象從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餾分進而至減壓渣油;研究的手段從一般的常規(guī)方法,更新為以現(xiàn)代物理分析測試為主的方法;研究的領域也從化學組成和轉化反應擴展到石油化學品的合成。
編輯本段石油化學-研究內容 石油的組成 石油是一種多組分的復雜混合物,包括烴類及非烴類。 烴類。
石油中包括:①烷烴,含量隨餾分沸點升高而逐漸減少。正構烷烴和異構烷烴都存在。
后者主要是單取代基異構物,支鏈較短且大多靠近鏈端。②環(huán)烷烴,主要是五元和六元環(huán)烷烴的衍生物。
低沸點餾分中以單環(huán)為主,中沸和高沸點餾分中還有雙環(huán)和多環(huán)環(huán)烷烴。③,含量隨餾分沸點升高而增多,環(huán)數(shù)也增多。
大多帶有烷基側鏈,鏈的長度不一。在高沸點餾分中還常并連有環(huán)烷環(huán)(環(huán)烷-芳烴)。
非烴類。存在于石油中的有:①含硫化合物,是石油中主要的非烴化合物。
各種原油的含硫量差異很大,少的只有萬分之幾,多的可達百分之幾。在同一石油中硫化物含量隨沸點升高而增多。
硫的存在形態(tài)已確定的有:元素硫、硫醚、硫醇、噻吩及其同系物等。②含氮化合物,一般在萬分之幾至千分之幾,主要集中在高沸點餾分及中。
有堿性含氮化合物(吡啶、喹啉的同系物)和非堿性含氮化合物(吡咯、吲哚、咔唑類)。含氮化合物在石油貯存過程中易生成膠質,在加工過程中能引起。
③含氧化合物,含量很少,存在形態(tài)以環(huán)烷酸為主,脂肪酸和酚的含量很少。低分子環(huán)烷酸能腐蝕金屬設備。
④膠狀、瀝青狀物質,存在于高沸點餾分和渣油中,是以稠合芳環(huán)為核心,連有環(huán)烷環(huán)和烷基側鏈、并有各種雜原子基團的復雜大分子化合物。其中不溶于低分子正構烷烴而溶于苯的組分稱為瀝青質。
⑤金屬化合物,以油溶性金屬有機化合物或絡合物形態(tài)存在,集中在渣油中。金屬元素有鎳、釩、鐵、銅等,鎳和釩的含量從幾個ppm到幾百ppm,相當部分以卟啉絡合物形式存在。
烴類的化學反應 分為熱反應和催化反應兩類。 熱反應:烴類在約450℃開始即有明顯的熱反應(包括裂解和縮合)。
在加熱條件下,烷烴主要發(fā)生碳鏈斷裂,生成碳數(shù)較少的烷烴和烯烴;環(huán)烷烴主要發(fā)生側鏈斷裂和環(huán)烷環(huán)開裂反應;芳烴除側鏈斷裂外還發(fā)生縮合反應生成稠環(huán)芳烴直至焦炭(見),芳香環(huán)本身則很難開裂。 催化反應:烴類在各種不同催化劑作用下發(fā)生下列反應:①反應,以硅酸鋁為催化劑,主要發(fā)生裂化反應。
②和反應,以鉑、鎳等金屬為催化劑可使芳烴和烯烴加氫成為相應的飽和烴,也可使烷烴脫氫為烯烴或使環(huán)烷烴脫氫生成芳烴。③反應,在三氯化鋁等催化劑(見)作用下,可使正構烷烴轉化為異構烷烴。
④反應,用硫酸、氫氟酸為催化劑,可使異構烷烴與烯烴或芳烴與烯烴進行加成反應,生成較大分子的異構烷烴或烷基芳烴。⑤反應,各種低分子烯烴可用磷酸等催化劑(見)轉化為較大分子的烯烴。
⑥反應,在催化劑作用下可使烷烴氧化為醇類、醛類、酮類或羧酸類等化合物。 編輯本段石油化學-分類 石油化學是研究有關石油的化學。
其中包括: 化學主題首頁油田化學 煉油工程 天然氣 油氣儲運 油田地面工程 海洋石油 石油經濟管理 編輯本段石油化學-培養(yǎng)目標 通過石油化學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邏輯推理能力、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培養(yǎng)其將化學基礎理論知識與石油加工工程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4.9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