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換律:a+b=b+b
加法結合律:a+b+c=a+(b+c)
1 每份數(shù)*份數(shù)=總數(shù)
總數(shù)÷每份數(shù)=份數(shù)
總數(shù)÷份數(shù)=每份數(shù)
2 1倍數(shù)*倍數(shù)=幾倍數(shù)
幾倍數(shù)÷1倍數(shù)=倍數(shù)
幾倍數(shù)÷倍數(shù)=1倍數(shù)
3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4 單價*數(shù)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shù)量
總價÷數(shù)量=單價
5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 加數(shù)+加數(shù)=和
和-一個加數(shù)=另一個加數(shù)
7 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被減數(shù)-差=減數(shù)
差+減數(shù)=被減數(shù)
8 因數(shù)*因數(shù)=積
積÷一個因數(shù)=另一個因數(shù)
9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商*除數(shù)=被除數(shù)
小學數(shù)學圖形計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
C=4a
面積=邊長*邊長
S=a*a
2 正方體
V:體積 a:棱長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表=a*a*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3 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寬)*2
C=2(a+b)
面積=長*寬
S=ab
4 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 寬 h:高
(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2)體積=長*寬*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 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圓形
S面積 C周長 ∏ d=直徑 r=半徑
(1)周長=直徑*∏=2*∏*半徑
C=∏d=2∏r
(2)面積=半徑*半徑*∏
9 圓柱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1)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3)體積=底面積*高
(4)體積=側面積÷2*半徑
10 圓錐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
總數(shù)÷總份數(shù)=平均數(shù)
和差問題的公式
(和+差)÷2=大數(shù)
(和-差)÷2=小數(shù)
和倍問題
和÷(倍數(shù)-1)=小數(shù)
小數(shù)*倍數(shù)=大數(shù)
(或者 和-小數(shù)=大數(shù))
差倍問題
差÷(倍數(shù)-1)=小數(shù)
小數(shù)*倍數(shù)=大數(shù)
(或 小數(shù)+差=大數(shù))
有的可能不是
例題在這里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期末總復習測試題一、填空。
(16%)1、8.745保留一位小數(shù)是(),0.398精確到百分位是()。2、310.04讀作();零點三零七寫作()。
3、5.903是由()個1,()個0.1,()個0.01,()個0.001組成的。4、把一個小數(shù)的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三位,再向左移動兩位,這個數(shù)是40.9。
原來這個小數(shù)是()。5、三角形具有()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6、計算48*98+48*2時,運用()律可以使計算簡便。7、不改變數(shù)的大小,把4.5改寫成三位小數(shù)是()。
8、一個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底角是350,它的頂角是()度。9、一根木頭長6米,要把它鋸成4段。
每鋸一段需要5分鐘,鋸完一共需要()分鐘。二、判斷題。
(正確的畫“√”,錯誤的畫“*”)(6%)1、在表示近似數(shù)的時候,小數(shù)末尾的零不能去掉?!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為(a+b)c=ac+bc……………………………()3、等邊三角形每個內角都是60度。
………………………………………()4、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一定是0。…………………………………………()5、用三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梯形。
……………………()6、0.078擴大100倍是78?!ǎ┤?、選擇題。
(把正確答案的番號填在括號里。)(6%)1、三角形任意任意兩邊的和()第三邊。
①等于②大于③小于④大于或等于2、0.0385精確到()位是0.039。①十分位②百分位③個位④千分位3、小于6.98的數(shù)是()。
①7②6.980③6.99④6.8904、78*99用簡便方法計算是()。①78*100+78*1②78*100-78③78*100+1④78*100-15、把改寫成小數(shù)是()。
①0.13②0.130③0.013④0.00136、雞、鴨、鵝、狗各一只,一共重28千克,雞和鴨一樣重,鵝重是鴨的3倍,狗重是鵝的3倍。鵝重()。
①2千克②8千克③6千克④18千克四、計算。1、口算。
(6%)0.36+0.14=7.2-5.8=1-0.4=1-0.08=4.8+3.12=0.01+0.1=3.9+4.4+5.1=4.7-0.47-1.43=102*5=25*17*4=120÷5÷2=20-20÷5=詳細文檔下載/index.php?ctl=article&act=knowledgeview&news_id=9087&cate_code=138412032&title=四年級數(shù)學期末試題。
總:一、億以內數(shù)的認識1.一(個),十,百、千、萬……億都是計數(shù)單位.2.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的進率都是“10”.3.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4.是“舍”還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數(shù)部分的最高位數(shù)是小于5還是大于5.5.表示物體個數(shù)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數(shù).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shù).6.最小的自然數(shù)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shù),自然數(shù)的個數(shù)是無限的.7.每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這種計數(shù)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shù)法.二、角的度量 1.像手電簡、汽車燈和太陽等射出來的光線,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線.射線只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伸.2.直線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3.直線、射錢與線段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聯(lián)系:射線、線段都是直線的一部分,線段是直線的有限部分.區(qū)別:直線無端點,長度無限,向兩方無限延伸,射線只有一個端點,長度無限,向一方無限延伸,線段有兩個端點,長度有限.4.直線和射線都可以無限延伸.線段可以量出長度.5.從一點引出兩條直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6.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號“°”表示.把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是1度,記作1°.7.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間有什么關系?直角=90度,鈍角大于直角小于平角,平角=180度,周角=360度,銳角小于90度。
單元概括:第一單元 億以上數(shù)的認識 姓名: 一、億以內數(shù)的讀法:○1先讀萬級,再讀個級。○2萬級的數(shù),要按照個級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一個“萬”字。
○3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中間有一個或連續(xù)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二、億以內數(shù)的寫法:○1先寫萬級,再寫個級。
○2哪一個數(shù)位上一個單位 也沒有,就在哪一位上寫0?!?一定要先分級再來讀數(shù)或寫數(shù)。
三、比較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1位數(shù)不同時,位數(shù)多的數(shù)大?!?位數(shù)相同時,從最高位比起,哪個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大,這個數(shù)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數(shù)字相同,就比較下一位上的數(shù)字,直到比較出大小為止。
四、整萬數(shù)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shù)的方法;將萬位后面的4個0省略,換成一個“萬”字。 五、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主要是看它的省略的尾數(shù),如果省略的尾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是0、1、2、3、4,就把尾數(shù)都舍去,改寫成“0”,如果省略的尾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是5、6、7、8、9,就把尾數(shù)省略,并向前一位進1。
六、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shù)的關鍵:找準尾數(shù)的最高位,如果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shù),就看千位;如果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數(shù),就看百位;如果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數(shù),就看十位?? 七、表示物體個數(shù)的0、1、2、3、4、5、6、7、8、9??都是自然數(shù),0是最小的自然數(shù)。沒有最大的自然數(shù),自然數(shù)的個數(shù)是無限的。
八、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這種計數(sh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shù)法。 九、億以上數(shù)的讀法與億以內數(shù)讀法相同:先分級,從最高位讀起,一級一級往下讀,讀億級時按照個級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一個“億”字。
十、億以上數(shù)的寫法與億以內的寫法相同:先分級,從最高位寫起,一級一級往下寫,每一級的寫法與個級的寫法一樣。 十一、讀數(shù)和寫數(shù)關鍵都是“先分級”。
十二、對整億數(shù)的改寫:直接省略億位后面的8個0,再加上一個“億”字。 十三、不是整億數(shù)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shù)再改寫:先分級再在尾數(shù)最高位“千萬位”上進行“四舍五入”,用“?”寫出得數(shù),不要忘記寫“億”字。
十四、算盤上每一檔代表一個數(shù)位,記數(shù)前先要確定某一檔作個位,向左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每一檔的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
十五、電子計算器操作鍵的功能。 符號 名稱 功能 ON/C 開啟鍵 開或消除輸入的內容 OFF 關閉鍵 關閉 CE 消除鍵 只消除上一次剛輸入的內容 第二單元 角的度量 一、直線、射線、線段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聯(lián) 系 區(qū) 別 都是直的 端點個數(shù) 延長情況 長短 直線 無 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 無 射線 1 可以向一端無限延長 無 線段 2 不能向一端延長 有長短 二、從一點出發(fā)可以畫無數(shù)條射線,經(jīng)過一點只能畫無數(shù)條直線,經(jīng)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三、量角器由中心點,0刻度線,內圈刻度,外圈刻度組成,在量角時注意:(1)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2)使量角器的內面0刻度(外面的0刻度)與角的一條邊重合.(3)角的另一邊指向哪,就根據(jù)內圈(外圈)刻度讀數(shù).(4)要注意從0刻度讀起,做到“0對內讀內,0對外讀外”。 四、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長短無關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邊叉開越大角就越大. 五、小于900的角叫銳角,大于900而小于1800 的角叫鈍角. 六、1平角1800=2直角 1周角=3600=2平角=4直角 七、銳角八、畫指定度數(shù)的角,注意做到兩重合:量角器的中心點與頂點重合;0刻度線與所畫的角的一條邊重合;還要看準度數(shù),“0對內讀內,0對外讀外”所畫的邊對應的0刻度在內圈,就看內圈的刻度。
第三單元 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一、口算整數(shù)或整千數(shù)乘一位數(shù),都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shù)相乘,再在積的末尾添上相應個數(shù)的0。 二、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先用兩位。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教學內容、目標及說明與建議: 1 四則運算 2 位置與方向 3 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 營養(yǎng)午餐 4 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 5 三角形 6 小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 7 統(tǒng)計 8 數(shù)學廣角 小管家 9 總復習 第一單元 四則運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說明與建議】 1、本單元主要教學并梳理混合運算的順序?;旌线\算前面學生已經(jīng)學會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兩步式題,并且知道小括號的作用,這里主要教學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對所學的混合運算的順序進行整理。
主要內容有:整理同級運算的順序(例1加減混合運算,例2乘除混合運算),教學并整理含兩級運算的順序(例3積商之和(差)的混合運算,兩個商(積)之和(差)的混合運算)及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例5含有小括號的三步運算試題),有關0的運算。 2、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梳理有機結合起來。
本單元在整理混合運算順序時,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目的是使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同時體會運算順序規(guī)定的必要性,從而系統(tǒng)地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3、將探求解題思路過程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本單元是讓學生在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混合運算順序規(guī)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因此,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動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計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使解題的步驟與運算的順序結合起來。當學生列出綜合算式后,還要追問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據(jù)及表示的實際意義,促進學生正確地概括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4、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本單元混合運算的順序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其中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又是重點和難點之一。
教學時,要注意加強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在敘述解題思路時,要引導學生透過數(shù)看到量,用量的關系來描述解題思路。如,可引導學生這樣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計算6天接待多少人”。
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赡荛_始時學生不習慣,但要逐步培養(yǎng)這種分析方法。
第二單元 位置和方向 【教學目標】 1.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學生能根據(jù)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并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說明與建議】 1、本單元共安排了4個例題:例1根據(jù)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例2根據(jù)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位置 例3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例4描述并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2、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確定位置的感性經(jīng)驗,并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已經(jīng)能夠根據(jù)上、下、左、右、前、后和東、南、西、北等八個方向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而且通過第幾行、第幾列確定物體的位置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在平面內可以通過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根據(jù)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并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使學生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體驗周圍的事物,發(fā)展空間觀念。 3、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確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選取現(xiàn)實生活的素材,使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作用和價值。例如,通過“公園定向越野賽”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據(jù)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的知識,讓學生知道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4、注意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從方位角度認識事物的基礎,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
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大量的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在這個年級,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較強,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
并且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大膽地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通過這樣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
一、知識技能目標
(1)掌握有關的計算方法和運算順序,發(fā)現(xiàn)并初步理解一些簡單的運算規(guī)律;初步認識自然數(shù)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意義和基本方法。 (2)經(jīng)歷探索一些常見平面圖形特征以及簡單變換的過程,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圖形的對稱和圖形位置關系的簡
單變換;了解容量的意義及其常用計量單位。
(3)初步認識折線統(tǒng)計圖,初步掌握用折線統(tǒng)計圖表示數(shù)據(jù)的方法,能按照統(tǒng)計圖里的數(shù)據(jù)變化特點進行簡單的分析、交流;初步學會根據(jù)數(shù)據(jù)特點和實際需要選擇統(tǒng)計圖。
二、數(shù)學思考方面
(1)在探索計算方法、發(fā)現(xiàn)運算規(guī)律的過程中,開展類比、猜想、歸納、驗證等活動,發(fā)展合情推理。
(2)在探索自然數(shù)的一些特征,學習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過程中,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進一步發(fā)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3)在探索平面圖形的特征、對圖形進行簡單變換以及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思維。
(4)在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選擇相應的形式描述數(shù)據(jù),以及對統(tǒng)計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tǒng)計觀念。
三、解決問題方面
(1)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進一步發(fā)展應用意識。
(2)能合理使用計算器進形計算,初步學會用畫圖的策略來分析溫題。 (3)在測量液體的多少,用調查統(tǒng)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合作意識,并能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必要的解釋和說明。
(4)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策略的多樣性。
1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概念匯總 第一單元 乘法 一、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筆算 1、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所得的積不是四位數(shù)就是五位數(shù)。
2、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法則:先用兩位數(shù)的個位上的數(shù)與三位數(shù)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積末位和個位對齊,再用兩位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與三位數(shù)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積末位和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二、乘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 1、末尾有0的乘法計算方法:先把兩個乘數(shù)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兩個乘數(shù)末尾一共有幾個零,就在積的末尾加幾個零。
2.乘積末尾0的個數(shù)是由乘數(shù)末尾有幾個0決定的(錯誤..),因為乘法計算過程中末尾也會出現(xiàn)0. 第二單元 升和毫升 一.容量的理解 1.容量是一個物體可以容納的體積。 二、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 1、1升(L)=1000毫升(ml 、mL) 2.計量水、油、飲料等液體時,一般用升或毫升做單位。
2、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運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約250毫升;一個高壓鍋大約盛水6升;一個家用水池大約盛水30升,一個臉盆大約盛水10升;一個浴缸大約盛水400升;一個熱水瓶的容量大約是2升,一個金魚缸大約有水30升,一瓶飲料大約是400毫升,一鍋水有5升,一湯勺水有10毫升。 3、一個健康的成年人血液總量約為4000----5000毫升。
義務獻血者每次獻血量一般為200毫升。 4、1毫升大約等于23滴水。
第三單元 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特征及分類 1、圍成三角形的條件: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2、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對邊的垂直線段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也就是當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度確定后,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都不會改變),生活中很多物體利用了這樣的特性。如:人字梁、斜拉橋、自行車車架。
4、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兩個內角的和大于第三個內角。)
5、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兩個內角的和等于第三個內角。
兩個銳角的和是90度。兩條直角邊互為底和高。)
6、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兩個內角的和小于第三個內角。)
7、任意一個三角形至少有兩個銳角,都有三條高,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銳角三角形的三條高都在三角形內;直角三角形有兩條高落在兩條直角邊上;鈍角三角形有兩條高在三角形外)。
8、把一個三角形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就是畫它的高。 2 二、三角形內角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1、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做腰,另外一條邊叫做底,兩條腰的夾角叫做頂角,底和腰的兩個夾角叫做底角,它的兩個底角也相等,是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跟底邊高正好重合。)
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三個角也都相等(每個角都是60°,所有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是60°。) 2、有一個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45°,頂角等于90°。
3、求三角形的一個角=180°-另外兩角的和 4、等腰三角形的頂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 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頂角)÷2 6、一個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這個三角形一定是等邊三角形。 7、多邊形的內角和=180°*(n-2){n為邊數(shù)} 第四單元 混合運算 一、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 四則運算中不含括號時,先做乘除再做加減。
二、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三、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 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的。
第五單元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一、認識平行四邊形 1、兩組對邊互相平行的四邊形叫平行四邊形,它的對邊平行且相等,對角相等。 從一個頂點向對邊可以作兩種不同的高。
底和高一定要對應。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無數(shù)條高。
2、用兩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3、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不穩(wěn)定性)。
生活中許 多物體都利用了這樣的特性。如:(電動伸縮門、鐵拉門、伸降機)把平行四邊形拉成一個長方形,周長不變,面積變了。
平行四邊形不是軸 對稱圖形。 二、認識梯形 1、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平 行的一組對邊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較長的 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梯形 的腰,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叫做梯形的高 (無數(shù)條)。 2、兩條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兩個底角相等,是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
直角梯形有且只有兩個直角。 3、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4、正方形、長方形屬于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第六單元 找規(guī)律 3 1、搭配型規(guī)律:兩種事物的個數(shù)相乘。
(如帽子和衣服的搭配) 2、排列:(1)爸爸、媽媽、我排列照相,有幾種排法:2*3。 即n*(n—1)*……*1 (2)5個球隊踢球,每兩隊踢一場,要踢多少場:4+3+2+1 即(n—1)+(n—2)+……+1 第七單元 運算律 1、乘法交換律:a*b=b*a 2、乘法結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合起來乘等于分別乘) 4、衍生:(a-b)*c=a*c-b*c 5、簡便運算典型例題: 102*35=(100+2)*35 36*101-36=36*(101-1) 35*98=35*(100-2)=35*100-35*2 第八單元 對稱、平移和旋轉 一、軸對稱圖形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