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錢塘江上潮信起,今日方知我是我”不是詩句,是水滸傳里魯智深死前說出的一句偈語。
2、這句話意思是:這么多年的人生歷程中,現(xiàn)在自己的困惑像被洶涌的錢塘潮席卷而去,知道了自己是誰,并且也明白了人生的根本。意在表明魯智深已經(jīng)悟道了。
3、偈語原文: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
忽地頓開金繩,這里扯斷玉鎖。
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4、白話翻譯:
我平生做人并不做善事,只喜歡殺人放火。
現(xiàn)在卻忽然頓時領(lǐng)悟到名利都只是虛妄,在這時掙脫了名利的束縛。
自己的困惑像被洶涌的錢塘潮席卷而去,知道了自己是誰,并且也明白了人生的根本。
擴展資料
“錢塘江上潮信起,今日方知我是我”偈語的背景:
八月十五中秋夜,在杭州六和寺,魯智深聽到錢塘江潮聲大作,如雷鳴戰(zhàn)鼓鋪天蓋地而來,寺中僧人告訴他那是潮信。
智深忽然想起師父智真送他的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zhí),聽潮而圓,聞信而寂?!?/p>
果然,驗了活捉夏侯成,生擒方臘。智深拍掌笑著問明圓寂之意,笑道:“既然死乃喚做圓寂,灑家今夜必當圓寂。”
于是,他沐浴更衣,寫了頌語,焚一爐好香,盤腿打坐,圓寂涅槃。留頌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里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看世間,多少英雄白頭,多少美人遲暮,朝生暮死,脂粉變白骨,都不曾思考、認識真正的自己是什么。魯智深臨終絕筆,扯斷的是名韁利鎖、愛恨情仇的糾纏。
“今日方知我是我”, 這是不帶半點水分的大徹大悟。他是頂天立地的漢子,魯莽不羈的外表下有顆慈悲純真的佛心。
魯智深的一生充滿放棄又不斷完善,這么個豪俠,從不守清規(guī)的酒肉和尚,到一步步走向蓮臺,修成正果。大惠禪師用“滿空飛白玉,大地作黃金” 來形容魯智深的坐化,那是佛才能達到的境界。
假如我是我,是因為我生來如此,那么我是我,你是你。
可是,假如因為你而我是我,因為我而你是你,那么我不是我,你也不是你。
──孟德爾你是獨一無二的:這是最大的贊美。還有誰可以說得更有力?
──莎士比亞認識自己就是進步。
——安徒生 為你自己而感激上蒼。不錯,為你自己,懷感謝之心。
記著,你值得和應該感謝,你是人。
──威廉·薩洛揚
能將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記憶中,生命仿佛就加長了一些;光榮是我們獲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貴,實不下于天賦的生命。
——孟德斯鳩眾人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p>
關(guān)于是的詩句: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 · 蘇軾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木蘭詩 / 木蘭辭》
南北朝 · 佚名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 / 木蘭辭》
南北朝 · 佚名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日》
宋 · 朱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靜夜思》
唐 · 李白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長恨歌》
唐 · 白居易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長恨歌》
唐 · 白居易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 · 蘇軾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卜算子·詠梅》
宋 · 陸游
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 · 李清照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 · 李煜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 · 李清照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武陵春·春晚》
宋 · 李清照
當時只道是尋常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 · 納蘭性德
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
唐 · 李商隱
人間有味是清歡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宋 · 蘇軾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唐 · 李白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黃鶴樓》
唐 · 崔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詩》
漢 · 曹植
……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假如生活重新開始、
我會把我的悲傷從額頭拭去、
假如生活重新開始、
我絕不再怨恨沒有披上夢想的嫁衣、
假如生活重新開始、
我的靈魂不會被隨意支離、
假如生活重新開始、
你的溫柔就沁在我的心里、不離不棄、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古至今,我國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偉大的是大詩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響亮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刻在詩歌的歷史名碑上.他們的作品,更是被后人千古傳誦.我最喜愛的,是明代詩人于謙的《石灰吟》.
這首詩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謙之作.詩的全文是這樣的: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碎骨粉身全不怕”極形象地寫出了石灰石燒成石灰的過程,而“全不怕”又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而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這首詩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詩.句句都在寫石灰,而實際上卻句句在寫人.前兩句就石灰的特征說人,“若等閑”三個字,抒發(fā)了作者在困難面前的大無畏精神.末句表現(xiàn)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jié).作者用這寥寥數(shù)十字,就深刻地反映了忠心報國的高貴品質(zhì),為人們樹立了一個榜樣.
當我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時,心中熱血澎湃,被這種豪邁氣概所深深吸引.“千錘萬擊”、“烈火焚燒若等閑”、“碎骨粉身”這些詞匯語句映入我眼簾時,我心中感受到的是無所畏懼的精神和豪邁不已的氣概.
作者于謙身為明代大臣,以身作則,精忠報國,清白做人.他以這首大氣的七言絕句比喻自身,其語言明白,內(nèi)涵深刻,其人與詩,永垂不朽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