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西湖,就會想到西湖醋魚這道傳統(tǒng)名菜,對于這道菜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 西湖醋魚是杭州傳統(tǒng)名菜之一,如今人們飲食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吃這道菜的人少了,但它的文化內(nèi)涵卻象紹興老酒一樣越陳越香。
西湖醋魚的歷史,得從八百多年前南宋杭州的“宋嫂魚羹”說起。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康王趙構(gòu)南逃杭州,建都臨安。
當時有一婦人,人稱宋五嫂,不甘受入侵者統(tǒng)治,也同小叔從北地逃來臨安,在西湖邊以捕魚為生 ,勉強度日。一次,小叔淋了暴雨得病臥床不起,五嫂正在為小叔煮魚燒蛋以進補身體,不料官兵前來抓壯丁建造皇宮,宋嫂向官兵求情 別抓臥床不起的小叔,不慎碰翻了灶上的酒醋瓶,等官兵走后,鍋中的魚蛋已煮成羹狀,但小叔吃著卻覺得異常鮮美,胃口大開,很快恢復(fù)健康。
此后,鄰里仿作,成了家常美味魚羹。后來南宋孝宗皇帝游西湖時曾召見宋五嫂,經(jīng)品嘗魚羹亦大為贊賞,御賞重金,并賜酒旗為幌,準此獨家烹魚羹、沽官酒。
“宋嫂魚羹”經(jīng)不斷改進提高,成為魚肴中之名菜。創(chuàng)業(yè)于清道光年間的樓外樓菜館繼承這道名菜,創(chuàng)新成鮮嫩酸甜、有蟹肉滋味的“西湖醋魚”,并以“京人宋嫂首創(chuàng),西湖第一珍饈”加以宣傳,成為杭州名菜之首。
二 西湖醋魚為杭州西湖最負盛名之菜肴,始制于南宋高宗時,據(jù)古籍記載,西湖醋魚一菜來源于“叔嫂傳珍”。 相傳在南宋時,有宋氏兄弟兩人,頗有學問,但不愿為官,因而隱居江湖,靠打魚為生。
當?shù)赜幸粣喊裕w大官人,他見宋嫂年輕貌美,便施陰謀害死了宋兄,欲霸占宋嫂。至此,宋家叔嫂禍從天降,悲痛欲絕。
為了報兄仇,叔嫂一起到衙門喊冤告狀,哪知當時的官府與惡勢力一個鼻孔出氣,告狀不成,反遭毒打,把他們趕出了衙門。回家后,嫂嫂只有讓弟弟遠逃他鄉(xiāng)。
叔嫂分手時,宋嫂特用糖、醋燒鯇魚一碗,對兄弟說:“這菜有酸有甜,望你有出頭之日,勿忘今日辛酸”。后來,宋弟外出,抗金衛(wèi)國,立了功勞,回到杭州,懲辦了惡棍,但一直查找不到嫂嫂的下落。
一次外出赴宴,席間得知此菜,經(jīng)詢問方知嫂嫂隱姓埋名在這里當廚工,由此始得團聚。于是,“叔嫂傳珍”這道美菜,也同傳說一樣在民間流傳開來。
清人方恒泰有《西湖》詩詠之,云:"小泊湖邊五柳居,當筵舉網(wǎng)得鮮魚。味酸最愛銀刀檜,河鯉河魴總不如。
"道出了西湖醋魚的烹制與美味。西湖醋魚至清代末年, 以西湖樓外樓菜館所烹制者最負盛名,時至今日仍然。
曲苑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題,承蘇堤春曉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苑”原是南宋朝廷開設(shè)的釀酒作坊,位于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yǎng)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南宋詩人王洧有詩贊道:“避暑人歸自冷泉,埠頭云錦晚涼天。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方買船。”后曲苑逐漸衰蕪,湮廢。清康熙帝品題西湖十景后,在蘇堤跨虹橋畔建曲苑風荷景碑亭。
蘇堤春曉,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他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gòu)筑而成。后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她命名為蘇堤。長堤臥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她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平湖秋月(古作平湖秋色)
平湖秋月景區(qū)位于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作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時平湖秋月并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處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歷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斷橋殘雪
斷橋,今位于白堤東端。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梁中,她的名氣最大。據(jù)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時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談》有一段評說西湖勝景的妙語:“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領(lǐng)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地處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見。一旦銀妝素裹,便會營造出與常時,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勝況。
柳浪聞鶯
經(jīng)過近四十多年不斷的開發(fā)和建設(shè),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yōu)槠胀ɡ习傩盏拇髽穲@。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diào),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在園中部主景區(qū)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wǎng)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
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公園位于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南宋時,內(nèi)侍官允升曾在離這里不遠的花家山下結(jié)廬建私家花園,園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養(yǎng)五色魚以供觀賞怡情,漸成游人雜沓頻頻光顧之地,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宮廷畫師創(chuàng)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于魚池畔。
西湖自古以來便流傳著許多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和《蘇小小》。白蛇傳中的“斷橋相會”、“白娘子被壓雷峰塔”等情節(jié)與西湖十景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而傳說中梁祝的愛情故事發(fā)生在西湖邊的萬松書院。另外,杭州還流傳岳飛、濟公、乾隆下江南、楊乃武與“小白菜”等大量民間故事和《初陽臺》、《雙投橋》、《東坡肉》、《蔥包檜兒》、《十八棵御茶》等傳說。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國大陸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它是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現(xiàn)今《世界遺產(chǎn)名錄》中少數(shù)幾個和中國唯一一個湖泊類文化遺產(chǎn)。
西湖三面環(huán)山,面積約6.39平方千米,東西寬約2.8千米,南北長約3.2千米,繞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蘇堤、白堤越過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小島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與寶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瘦西湖不是我們杭州的西湖。
瘦西湖,位于揚州市西北郊,現(xiàn)有游覽區(qū)面積100公頃,1988年被國務(wù)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chǎn)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qū)”。瘦西湖景區(qū) 現(xiàn)有:御碼頭、西園、冶春園、綠楊村、卷石洞天、西園曲水、四橋煙雨、虹橋、長堤春柳、葉園、徐園、長春嶺、琴室、木樨書屋、棋室、月觀、梅嶺春深、湖上草堂、綠蔭館、吹臺、水云勝概、蓮性寺、鳧莊、五亭橋、白塔晴云、二十四橋景區(qū)等景點。
在瘦西湖“l(fā)”形狹長河道的頂點上,是眺景最佳處。由歷代挖湖后的泥堆積成嶺,登高極目, 全湖景色盡收眼底。
文人雅士看中此地,構(gòu)堂疊石代有增添,至清代成為瘦西湖最引人處。有“ 湖上蓬萊”之稱。
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點明揚州園林之妙在于巧“借” :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惜乎小。嶺上為風亭,連同嶺下的琴室、月觀, 近處的吹臺,遠景近收,近景烘托,把整個瘦西湖景區(qū)裝扮的比“借”用的原景多了許多嫵媚之氣。
“西湖明珠自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塘”。
古時候,天庭的銀河邊住著一條玉龍和一只金鳳。它倆將銀河邊的一塊璞玉磨成一顆璀璨的明珠。據(jù)說這顆明珠照到哪里,哪里就百花盛開,五谷豐登。誰知,這顆明珠卻被王母娘娘搶去鎖進了深宮里。王母生日的那一天,天宮里擺下了蟠桃會,王母為了炫耀自己,就把那顆明珠拿出來給眾神仙觀賞。玉龍和金鳳發(fā)現(xiàn)了明珠的珠光后,就趕到天庭去向王母娘娘索取。王母哪里肯依,在你爭我奪間,明珠就掉到了人間。玉龍和金鳳為了保護明珠,也就一前一后來到了人間。明珠掉落到杭州后,變成了一個美麗清澈的西湖。玉龍和金鳳因舍不得離開明珠,就各自變成了玉皇山和鳳凰山,永久地守護在西湖邊上……
2.
走進西湖,湖面如鏡,難怪濟公把它當作酒,白娘子把它當作淚。湖邊,亭臺樓閣林立,亭亭玉立的水木彬如西子般婷立而水靈。很久以前,西湖曾是一片海灣,經(jīng)過千年的磨礪終究變?yōu)橐涣U渲椤U驹谖骱吷希路鹂吹搅水斈甑那耧w、龔自珍、秋瑾,還有遙遠的白娘子許仙、梁祝和蘇小小。
究竟是因西湖的美景,惹出了無數(shù)美麗凄婉的故事;還是因那些發(fā)生在長橋斷橋的風花雪月,才使得西湖歷盡滄桑而容顏不改、嫵媚依然。而邱飛、龔自珍、秋瑾等人的足跡卻成為西湖的脊梁,在歲月的遂道里,隱藏著西湖千年魅力的全部秘密。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也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東坡絕句道出了西湖的柔美與典雅。
由于西湖賦予了許多歷史和傳說,即便是對于初游西湖的我來說,也有舊夢重溫的感覺。斷橋長橋的徘測纏綿,雷鋒塔的哀怨。白堤和蘇堤 ,則包容著白居易和蘇東坡兩位大文豪的赤子之心。而林和靖與蘇小小對塵世不同的態(tài)度為西湖增添了奇異的色彩。看破紅塵的林和靖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把西湖上的梅影風韻盡情勾勒 。而一代名妓蘇小小的紅塵人生,則給人一種哀婉之美,重多描寫西湖的詩作中,描寫蘇小小的詩占了大多數(shù),且把蘇東坡、邱飛都搭綴上:“蘇小門前花滿枝,蘇公堤上女當壚”“蘇家弱柳猶含媚,岳墓喬松亦抱忠”一個如夢如幻的風塵女子寫下一首《同心歌》:“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jié)同心,西陵松柏下。”可見她的重情程度。可情人未歸,曾經(jīng)相愛的書生一去不返。世上許多東西可等價交換,而情感卻是不能以付出與回報來衡量的,愛到極處也便恨到極處,最終用自毀的方式來排解心中的痛楚。她蔑視朱門、寧可步入風塵也不愿做不愛之人的妻妾。她不要貞節(jié)只要美麗,最終恬然適然地死于青春華年而不悔。這是怎樣的一個女子?
在片片漣漪徐徐暗香中,古典的美與愛一次次際遇。若沒有那些善解風月的人,西湖縱然美麗仍只是一片空蕩蕩的山水。
在華夏的四大愛情傳說中,其中兩個愛情傳說就發(fā)生在西湖。長橋、斷橋,平凡的橋梁卻在傳說中變得千嬌百眉。在短短的長橋上,梁祝卻在這相送十八里,仿佛見到當年他們難舍難分的情境。斷橋不斷,晴天送油傘的傳說更是使人聯(lián)想翩翩。
俗話說,家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蘇杭佳人輩出,才子尋佳人留下千古尋芳之浪漫,蘇杭成了才子棲息之所。若佳人給予西湖之容貌,才子則賦予西湖之靈魂。才子佳人伴山水,能不美嗎。精明的杭州人審時度世,乘著和煦的東風,又將把杭州打造成一個愛情之都。
走入蘇杭,若自然山水給人的感覺是外表美的話,那么這些美麗凄婉的愛情故事,或是行俠仗儀的歷史傳說則給予蘇杭內(nèi)在的氣質(zhì)和低蘊。
“梅妻鶴子”的典故 林逋晚年隱居在杭州西湖小孤山。
在山上種了三百六十五棵梅樹。平日除草,施肥,辛勤勞作。
待到梅子熟時,就有成群小販前來買他的梅子。他賣梅子不是按斤論兩而是根據(jù)每樹梅子多少毛判判,估價公道。
所以商販們都喜歡買他的梅子,他還準備三百六十五個竹筒,把每棵樹賣下的錢分另裝入竹筒里編上號。不管有客人、無客人或是客人多、客人少。
一天用一竹筒梅子的錢過生活,絕不多用一文。 他還養(yǎng)了兩只白鶴。
客人來了,先生就打個忽哨,白鶴立刻飛來,立在先生跟前。他把錢和紙條裝在一只袋里,掛到白鶴頸上,讓白鶴飛往市里買魚肉酒菜。
那些商販見白鶴飛來,知道先生來了客人,就按紙條所開貨物收錢付貨,交白鶴帶回。(中國民間故事網(wǎng))。
名稱的由來:1、湖泊位于杭州城的西部,和西施沒有任何關(guān)系。
2、其實,在唐朝之前,西湖還曾有過很多名字,如武林水、明圣湖、瀲滟湖、金牛湖、龍川、西陵湖、錢塘湖、上湖等十幾個名稱,西子湖的雅稱是從蘇軾的那首詩廣為流傳之后才出現(xiàn)的。西湖由來的典故:傳說天上金童玉女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撿到了一塊玉石,經(jīng)過了好多年的打磨,成了一顆具有神奇魔力的明珠,明珠的光澤照耀能形成綠洲和讓鮮花綻放。
天庭的王母娘娘知道后派天兵天將去搶這顆明珠,爭搶的過程中明珠落到了人間,就變成了美麗的西湖。這個神奇的傳說,讓西湖之美更顯神秘。
擴展資料:關(guān)于西湖的故事1、白娘子與許仙我國四大古典傳奇之的《白蛇傳》中,許仙與白蛇娘娘相識在此,同舟回城;后又在這里邂逅重逢,言歸于好,演繹成《斷橋相會》這出許多劇種作為保留劇目的折子戲。白蛇傳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國民間集體創(chuàng)作的典范。
描述的是一個修煉成人形的蛇精與人的曲折愛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傘,白娘子盜靈芝仙草,水漫金山,斷橋,雷峰塔,許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節(jié)。
2、蝦龍圩三墩有一個地方,叫蝦龍圩。這“龍” 有的人認為寫錯,應(yīng)該是“籠”,說是只有龍蝦,沒有蝦龍。
那“蝦籠”是捕捉河蝦的竹籠,這一帶以前家家戶戶都編織蝦籠。其實兩種叫法都對。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傳說當年朱元璋下江南,一天,行至三墩蝦龍圩村。謀臣劉伯溫極目四望,不由得失聲贊嘆:“好一處風水寶地!”但得知此村名為“蝦龍圩”后,他擔心百姓尚待安撫卻要亂賊作祟,朱元璋下令要在村中開鑿河道,名義上消除水患,意為砍斷“王龍”背脊。
又下令在距村二里的河墩東西兩側(cè),分別建造兩座石橋,西邊一座叫文星橋,東邊一座叫武星橋,以徹底破掉風水。橋造好了,劉伯溫一看又不好,蝦龍就是蝦之龍,也就是“龍蝦”。
“龍蝦”要順河水游走跑掉,這么說皇帝的“龍位”要保不住。于是他讓村民砍下竹子,劈成竹絲,編成葫蘆樣的籠子,在籠子里放入一些麥麩作為誘餌,將它放入河里一試,果然蝦兒都乖乖地束手就檎。
3、金蓮寺明朝年間的一天清晨,在杭城運河邊的船埠碼頭,有一個道人模樣的人在等候轎夫,準備坐轎趕路。正好這時有兩個轎夫抬著一頂空轎迎面過來,那道人模樣的人便揮手叫轎夫停下,說服兩轎夫先上路后講價說不會虧待他們后便離開了船埠碼頭。
他們一路經(jīng)松木場,過西溪花塢,再過西、東兩穆塢,一直抬到十里橫山的大嶺上。坐轎人休息片刻后繼續(xù)上路,并指著右邊的山間小徑要轎夫往上抬。
轎夫花了近兩個時辰在高山險道上卻抬著非常輕松,如履平地一般。就這樣一直抬到山頂,在一廟宇前停下,道人就進了廟宇。
他們久久不見道人出來便進屋去找人要工錢,奇怪的是廟宇內(nèi)空無—人,卻見堂前坐著一尊神像,手握寶劍,氣勢威武,兩轎夫只好自認晦氣便出了廟宇準備下山。正當他們走到轎前,卻看到轎椅上放著兩個紅包,發(fā)現(xiàn)里面裝的錢數(shù)竟比他們預(yù)想的多了10倍。
再說這廟宇就是真武廟,廟內(nèi)這神像就是真武圣帝,這次是圣帝菩薩化作凡人,從武當山回老家。民間盛傳這圣帝菩薩很靈驗,有求必應(yīng),因此上老焦山進香朝拜者眾多。
后來,一批信徒怕山髙路遠不方便朝拜,因此有意要將圣帝菩薩請到龍門坎村附近來供奉。結(jié)果到了老焦山下小山上歇腳后就再也背不起來。
就這樣百姓們于是就地建起廟宇。從此,老焦山上的真武廟就移至龍門坎附近的山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湖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西湖留別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別錢塘山水后,不多飲酒懶吟詩。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寄題余杭郡樓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歷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與風月,最憶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頭。
綠觴春送客,紅燭夜回舟。
不敢言遺愛,空知念舊游。
憑君吟此句,題向望濤樓。
和西川李尚書漢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唐】劉禹錫
木落漢川夜,西湖懸玉鉤。旌旗環(huán)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極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瑤琴久已絕,松韻自悲秋。
潁州從事西湖亭宴餞
【唐】許渾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離歌酒一杯。
城帶夕陽聞鼓角,寺臨秋水見樓臺。
蘭堂客散蟬猶噪,桂楫人稀鳥自來。
獨想征車過鞏洛,此中霜菊繞潭開。
題磻溪垂釣圖
【唐】羅隱
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
重別西湖
【唐】李紳
浦邊梅葉看凋落,波上雙禽去寂寥。
吹管曲傳花易失,織文機學羽難飄。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繁艷彩毛無處所,盡成愁嘆別溪橋。
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