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母三遷 “孟母三遷”講的是孟母為了教育兒子成才,不斷去選擇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孟子創(chuàng)造學習條件的故事。
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鄉(xiāng)下,他家附近有一塊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死者的親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頗為熱鬧。
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強,不時看到喪葬的情形。孟子和村中兒童一起模仿大人扮演喪葬的過程。
有時還搶人家的貢果吃,孟母發(fā)現(xiàn)兒子受到了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感到這個環(huán)境實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長。認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決定搬家。
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里。這里是一個“日中為市”的交易集市,市場上拍賣喧鬧,而且鄰居是殺豬的屠夫,孟子就用泥巴捏成小豬。
模仿他鄰居的樣子用竹片殺掉,沿街叫賣。孟母忐忑不安。
孟母覺得家居鬧市對孩子更沒有好影響,于是又搬家。這次,搬到城東的學宮對面。
學宮是國家興辦的教育機構,聚集著許多既有學問又懂禮儀的讀書人。學宮里書聲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讀書人來往,高雅的氣韻,從容的風范,優(yōu)雅的舉止與循規(guī)蹈矩的禮儀行為,對孟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孟母非常高興,就定居下來了。孤兒寡母,搬一次家絕非易事,而孟母為了兒子的成長,竟然接連三次搬遷,可見孟母深知客觀環(huán)境對于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2、徐庶之母 三國時期的徐庶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謀士,在劉備孤軍落難之際,徐庶作了劉備的軍師,在數(shù)月內(nèi)連施妙計,殺呂曠,斬呂翔,大破八門金鎖陣,敗曹仁取樊城,這讓曹操非常頭疼。于是曹操的謀士程昱獻計,讓曹操把徐庶的老母騙至許昌,請徐母寫信召喚徐庶。
徐母忠奸分明、深曉大義,識破了曹操的奸計,堅決不從。在那個時代,曹操名為漢相,是仕途正宗,但是徐母卻能夠區(qū)分奸偽,認為兒子投奔曹操是明珠投暗,足見這位母親的大德高義。
3、王獻之的母親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
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
父親很高興,夸贊道:“此兒后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后心中沾沾自喜。
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
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
“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wěn)。”
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
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xiàn)出了較滿意的表情。
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后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并說:“我又練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
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么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了之后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jīng)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
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后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繼續(xù)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
后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們稱為“二王”。4、岳飛之母。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jié)節(jié)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很多自私的母親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前線。
希望能在戰(zhàn)亂年代保全子嗣血脈,但是岳母卻和一般母親不同,她大義凜然,主動鼓勵兒子從戎,精忠報國。并在岳飛的背上用繡花針刺上“精忠報國”四個字,由于岳母的積極鼓勵,岳飛投軍后,奮勇殺敵、義無反顧,屢建奇功,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為歷代所敬仰。
5、孔母顏征 孔子約三歲時,父親去世,孤兒寡母被迫離開孔家搬回曲阜故里,生活十分清苦,孔母靠教授5個孩子勉強度日。孔子不到6歲就開始跟班學習,由于孔母苦心栽培和細心教育。
小孔丘還不到10歲,已經(jīng)學會全部發(fā)蒙功課。孔母這一段家教生涯,對孔子以后辦私學、興教育,起到了直接的影響。
孔母顏征在是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與孟母教子相比,雖然少了些經(jīng)典的范例,但是作為一個年輕守寡的女人,能夠擇良而居、親臨授教、外傅佳堂,成就了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一)關于母親的詩句
1、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孟郊
2、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黃景仁
3、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與恭
4、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 白居易
(二)關于母親的典故
1、歐母畫荻教子
歐母是北宋歐陽修之母。歐陽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但他的成就也離不開他母親的偉大教育。
2、孟母三遷
孟母乃孟子之母仉氏。戰(zhàn)國時人,以教子有方著稱。孟子3歲喪父,靠媽媽教養(yǎng)長大成人,并成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亞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遷”、“斷杼教子”等教子佳話。
3、岳母刺字
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飛的媽媽,她作為母教典范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的時候,勵子從戎,把“精忠報國”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孟母三遷 --- 孟子小時候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
孟子經(jīng)常和鄰居小孩學大人跪啊、哭啊等等。孟子的媽媽看到了,說:“不行!我不能讓孩子住在這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說:“這個地方也不適合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后都學習記住。
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于是住在了這個地方。 后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
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墳墓或?qū)W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
孟母認為這個環(huán)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jié)和知識。
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里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對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
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里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
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后才是有用的東西。
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后專心讀書,發(fā)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圣人的教誨,終于成為一代大儒,被后人稱為“亞圣”。
孟母三遷
西漢·劉向《烈女傳·卷一·母儀》:“孟子生有淑質(zhì),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故事原文)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ng]氏守節(jié)。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學為喪葬,躄[bì],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繼而遷于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歷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釋文)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jié)沒有改嫁。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后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也說明環(huán)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
游子吟
(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里拿著針線,
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前她忙著把衣服縫得嚴嚴實實,
擔心孩子一走很晚才會回來。
誰能明白母親無私的愛,
就像春天的小草不能報答春天給它的光輝!
孟母三遷
戰(zhàn)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diào)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后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譯文]:從前孟子的母親,選擇良好的環(huán)境居住,是為了讓孩子學好。孩子不肯努力向?qū)W,就割斷織布機上的布來勸勉他。
1、陶母剪發(fā)退魚陶母是東晉時期名將陶侃之母,他年少時就有大志。
有一次同郡人范逵到陶侃家作客,而當時冰雪滿地已經(jīng)多日了,陶侃家一無所有,可是范逵的車馬仆從確很多。陶侃的母親湛氏把自己拖地的長發(fā)剪下來做成兩條假發(fā),到集市上換來了幾擔米。
隨后,她又把房屋的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來做柴燒,把草墊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馬。到傍晚,家里便擺上了精美的飲食,連隨從的人也都一一照顧到了。
陶侃在青年時期還做過鑒察魚梁事物的小官,他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魚給母親。他母親把原罐封好交給送來的人退還,同時附了一封信責備陶侃。
2、歐母畫荻教子歐母是北宋歐陽修之母,她丈夫在兒子四歲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兒子。歐陽修父親在世時,家中經(jīng)濟比較寬裕,可自從他去世后,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漸貧寒。
但歐母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女人,她家窮志不窮,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將兒子養(yǎng)大,并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歐陽修識字。當時家里窮,家里沒錢買筆墨紙硯,歐母只好用蘆葦桿代替,然后在地上鋪一些沙,把地當紙,一筆一畫地教歐陽修寫字。
3、徐母大義徐母是三國時代的徐庶之母。徐庶早年與諸葛亮、龐統(tǒng)同為好友,曾經(jīng)投靠劉表,后來成為劉備的軍師。
赤壁之戰(zhàn)前,曹操聽謀士程昱說徐庶在為劉備出謀劃策,就想將他納為己用。程昱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騙至許昌,請徐母寫信召喚徐庶。
沒想到徐母是忠奸分明、深曉大義的老人,她識破曹操的奸計,堅決不從。程昱就進一步獻計,偽造了一封徐母的信,召徐庶來到許昌。
徐庶是個孝子,收到這封假信后,他只得辭別劉備,投降曹操。4、孟母三遷 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jīng)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游玩耍,孟母見此情景說認為這個地方不適合自己兒子居住。
于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認為此處也不適合自己兒子居住。于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覺得這才是自己兒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來了。
5、岳母刺字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jié)節(jié)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母作為母教典范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的時候,勵子從戎,把“精忠報國”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四大賢母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徐夫人。
孟母三遷 戰(zhàn)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
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diào)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當初,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
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
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
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 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后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岳母刺字 南宋抗金英雄岳飛背刺“精忠報國”四字,昭示愛國心跡,歷來為人稱道。
在宋金打仗的時候,岳飛是在現(xiàn)在的山西平定一帶當兵,岳飛是一個很忠孝的年輕人,他很擔心家里年邁的老母親,為了安頓好母親,岳飛就從戰(zhàn)場回到了家鄉(xiāng)河南的湯陰縣。 岳飛的母親姚氏是一個農(nóng)家婦女,不識字,但很識大體,能顧全局。
她為了鼓勵岳飛放心離家去戰(zhàn)場打仗,就請人在岳飛背上刺上了“精忠報國”四個字。 。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
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墳墓或?qū)W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
孟母認為這個環(huán)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jié)和知識。
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里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對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
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里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
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后才是有用的東西。
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后專心讀書,發(fā)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圣人的教誨,終于成為一代大儒,被后人稱為“亞圣”。
詩歌 1.M-O-T-H-E-R-----Howard Johnson (c. 1915) M is for the million things she gave me, O means only that she's growing old, T is for the tears she shed to save me, H is for her heart of purest gold; E is for her eyes, with love-light shining, R means right, and right she'll always be, Put them all together, they spell MOTHER, A word that means the world to me. 2.游子吟(唐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3.黃景仁《別老母》 搴幃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4.蔣士銓《歲暮到家》 愛子心無盡, 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 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 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嘆風塵。 5.輿恭《思母》 霜隕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6.倪瑞璿《憶母》 河廣難航莫我過,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時滴思親淚, 只恐思兒淚更多! 7.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選 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 8..<> 9.母別子 【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 白日無光哭聲苦。
…… 迎新棄舊未足悲, 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 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 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 母不失雛雄伴雌。
…… 10.西上辭母墳 【唐】陳去疾 …… 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 將歸舊山留別孟郊 11.【唐】鮑溶 ……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
蠶桑能幾許,衣服常著新。 一飯吐尺絲,誰見此殷勤。
別君歸耕去,持火燒車輪。 12.射訓狐 【唐】韓愈 …… 慈母抱兒怕入席,那暇更護雞窠雛。
我念乾坤德泰大,卵此惡物常勤劬。 13.送張參明經(jīng)舉兼向涇州覲省 【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
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 14.誰氏子 【唐】韓愈 ……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15.遣興 【唐】杜甫 …… 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 16.烏夜號 【唐】李群玉 ……四子各分散,母聲猶至今。
17.行路難 【唐】貫休 …… 高堂老母頭似霜,心作數(shù)支淚常滴。 18.豫章行 【唐】李白 ……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
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 19.冬行三首 【唐】盧仝 …… 老母妻子一揮手,涕下便作千里行。
20.思母 【唐】輿恭 霜隕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21.別老母 【清】黃景仁 搴幃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22.慣于長夜過春時 【現(xiàn)當代】魯迅 ……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典故 1、《岳母刺字》 南宋時期,金國進兵攻打中原。宋高宗把首都移至金陵,并四處召集人才,興兵反攻。
遠住相州縣的岳飛和他的九個結義兄弟臨危受命,率領眾士兵抗擊金兵。臨行時,岳母為了能夠讓岳飛更好的效忠于朝廷,就在岳飛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
從此,這四個字就深深的刻在了岳飛的心里。 體現(xiàn)了岳母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了報效國家,不惜犧牲自己的兒子. 2、《孟母三遷》 孟家原在馬鞍山下的鬼村,山麓墳瑩處處,村中兒童追逐嬉戲,不時看到喪葬的情形,也三五成群模仿大人們的禮儀,扮演喪葬的過程,孟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既不能老是把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關在家里,唯一辦法就是變更居住環(huán)境。
經(jīng)過一番周折,孟家母子從鳧村遷到了十里外的廟戶營村,這里是一個“日中為市” 的交易集市,每逢一、三、五、七單日,遠遠近近的百姓們,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產(chǎn)來到集市交易,討價還價,喧囂熱鬧,這場面對孩子來說是頗有吸引力的,耳儒目染, 孟子和其他一些孩子也學會了錙銖必較的模樣。孟母忐忑不安,住了半年又再次遷居。
孟母既不愿兒子成為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也不屑于兒子沾染唯利是圖的市儈氣,她一定要選擇一個適合兒子成長的環(huán)境,她第三次把家搬到了鄒城的學宮附近,雖然房子漱隘不堪,但是孟母帶著兒子還是安安心心地定居下來。 學宮附近常常有讀書人來往,高雅的氣韻,從容的風范,優(yōu)雅的舉止與循規(guī)蹈矩的禮儀行為,都給附近居民不少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初解人事的孩子們,常群集在大樹底下,演練學宮中揖讓進退的禮儀,有模有樣,一片莊嚴肅穆的景象,使得遠遠察看的孟母內(nèi)心深處大為高興:“這才是孩子們最佳的居住環(huán)境!”她由衷地發(fā)出感嘆。
表明,為了兒子的成長,必須選擇良好的環(huán)境。 3.暴走媽媽陳玉蓉 被稱為“暴走媽媽”的陳玉蓉,1954年出生,湖北武漢人。
55歲的她患有重度脂肪肝,然而為了割肝拯救患有先天性肝臟功能不全疾病的兒子,她從2009年2月18日開始,風雨無阻,每天暴走10公里。7個月下來,陳玉蓉的體重由66公斤減至60公斤,脂肪肝消失,醫(yī)生連稱“簡直是個奇跡”。
2009年11月3日,陳玉蓉接受了肝臟割離手術,隨后兒子葉海斌接受了肝臟移植手術。“感動中國”2009年度人物評選2010年2月10日揭曉,陳玉蓉當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