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
yī zì qiān jīn
【解釋】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出處】《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結構】主謂式。
【用法】多用作褒義。指對文章稍加改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或用來稱贊詩文精妙。一般作定語、賓語。
【辨形】“金”不能寫作“斤”。
【近義詞】一字千鈞、一字一珠、字字珠璣
【反義詞】一文不值
【例句】魯迅先生的雜文;含義極深;真可謂~。
【成語故事】戰(zhàn)國末期,秦國有一個生意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的一段時間,曾資助過秦莊襄王(名子楚,當時在趙國做質子),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
莊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有名的戰(zhàn)國四公子便都養(yǎng)有食客數(shù)千人,呂不韋想他的地位不次于別人,也養(yǎng)了三千食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各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食客,各色各樣,應有盡有,他們各人有名有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呂氏春秋》,備論天地萬物古今之事。
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都咸陽公布,懸了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 (合黃金一斤)。
信念是一粒種子很久以前,為了開辟新的街道,倫敦拆除了許多陳舊的樓房。
然而新路卻久久沒有開式,舊樓房的地基在那里任憑日曬雨淋。 有一天,一群自然科學家來以了這里,他們發(fā)現(xiàn),在這一片多年來未見天日的地基上,這此日子里因為接觸了春天的陽光雨露,竟長出了一片野花野草。
奇怪的是,其中有一些花草卻是英國人從來沒有見過的。它們通常只生長在地中海沿岸國家。
這些被拆除的樓房,大多是在羅馬人沿著泰晤士河進攻英國時建造的,大概花草的種子就是那個時候被帶到了這里。它們被壓在沉重的石頭磚瓦之下,一年又一年,幾乎已經完全喪失了生存的機會。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旦它們見到了陽光,就立即恢復了勃勃生機,綻開了一朵朵美麗的鮮花。 小小的種子真令人驚嘆,它們是如此的柔弱卻又如此堅韌,即使在沉重的磚瓦下壓上數(shù)百年,它們依然能夠保持自己鮮活的生命。
一旦陽光照耀,一旦雨露滋潤,它們便又煥發(fā)出勃勃的生機。一粒種子,即使被埋沒數(shù)百年,依然蘊藏著生的希望;那么一個人,當他處于困境時,又當如何呢? 有一年,一支英國探險隊進入撒哈拉沙漠的某個地區(qū),在茫茫的沙海線里跋涉。
陽光下,漫天飛舞的風沙像炒紅的鐵砂一般,撲打著探險隊員的面孔。口喝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沒有了。
這時,探險隊長拿出一只水壺,說:“這里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 一壺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標。
水壺在隊員手中傳遞,那沉甸甸的感覺使隊員們?yōu)l臨絕望的臉上,又露出了堅定的神色。終于,探險隊頑強地走出了沙漠,掙了死神之手。
大家喜極而泣,用顫抖的手擰開那壺支撐他們的精神之水--緩緩流出來的,卻是滿滿的一壺沙子。 【勵志心語】 故事里,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漠中,真正救了他們的,又哪里是那一壺沙子呢?他們勢頭的信念,已經如同一粒種子,在他們心底生根發(fā)芽,最終領著他們走出了“絕境”。
事實上,人生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境。無論遭受多少艱辛,無論經歷多少苦難,只要一個人的心中還懷著一粒信念的種子,那么總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讓生命重新開花結果。
人生就是這樣,只要信念在,希望就在。
成長的故事 時鐘滴滴答答地響,我知道那時我的生命在流淌。”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成就我們越來越成熟的身體和越來越聰穎的智慧。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段加起來就是我們成長的歷程。
品味我們逝去的和正在逝去的,就是品位我們的生命。那一個個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就是我們生命中成長的故事,我們的生活充滿了起色的陽光。
成長中的故事猶如滿天星,其中也有的像黃河水一樣流向了遠處,但又一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打開記憶的大門,回想起那件事。
在我13歲那年時的一個秋季。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因為今天是我的生日嘛!吃完早飯,便去了學校。
上學的路上,一些認識我的人見了就問:“今天怎么這么高興?吃開心果了嗎?”我答道:“沒有啊,就是今天天氣不錯,心情自然也不錯嘍!”到了學校里,開開心心地上完早讀。下課時,同學們都過來和我說:“生日快樂!”好高興啊!他們還送了禮物給我呢!一天就在我愉悅的心情中度過了。
回到家,不經意間看到了桌子上的一個蛋糕。不等我開口問,奶奶便把話搶了過去:“你看,為了給你過生日,你爸爸還特意給你買了一個蛋糕。”
好激動啊!爸爸竟然還給我準備了蛋糕。晚上,我們一家聚在一起,為我開了一個生日party.插了蠟燭的蛋糕放在了桌子上,隱隱約約的燭光讓我看到了爸媽頭上的縷縷銀絲。
爸媽老了,他們?yōu)槲腋冻隽硕嗌傩难。郧拔沂侨涡?,現(xiàn)在我終于讀懂了爸媽的愛。從今以后,我一定不會讓爸媽生氣。
“婷婷,該許愿了。”媽媽的一句話把我?guī)Щ亓爽F(xiàn)實中。
我含著淚,許了一個愿望,(這個愿望暫時不告訴你們,保密吧!)之后,我吹滅了蠟燭,開始切蛋糕了。時間過得真快,鐘表已經指向了10點,我們只好收拾桌子。
收拾完桌子,我便依依不舍的去睡覺了。 生活中并不是事事順心,“萬事如意”,“一帆風順”這些吉祥語不可能實現(xiàn),而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象征。
生活并不是風調雨順,那些經受不住磨練的人是達不到成功的終點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高的增長,煩惱也不期而致。
它們拉幫結派,一起來擾亂我們的生活。 我們現(xiàn)在已經是中學生了,學科也隨著知識的需要在增加,作業(yè)也忙著趕來湊熱鬧。
需要做的作業(yè)像一座無形的大山壓著我們,尤其是快到考試的時候,功課唯恐被別人落下,都拼了命地學。第二天都戴著黑眼圈去上學,全班都快成珍稀動物所了,一個個同學都快成國寶了。
唉,作業(yè)何時能減?我盼望著,盼望著. 生活中充滿了陽光,充滿了像五味瓶一樣的味道,生活中也充滿了艱辛與磨煉,讓我們與多姿多彩的生活故事,勇往直前,走完人生的旅途.。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
傍晚,我和姑姑他們坐在一起吃團圓飯,有蓮藕、雞、鴨、魚、湯等九種美味佳肴。
晚飯后,我們搬了兩張桌子在樓下賞月,桌上放了:牛奶、月餅、榴蓮、哈密瓜等十二種食物。我們坐在椅子上談天論地,并邊吃邊喝。我凝望著月亮,今晚的月亮很圓,很明亮,像一個又圓又大的玉盤,也似一面圓鏡子,照亮了大地。
弟弟和堂弟們提著各種各樣的燈籠在比美,弟弟自豪地說:“我的燈籠最美,它是一艘船,能自動航行,還會發(fā)出五顏六色的光和悅耳的音樂……”。表妹不甘示弱地說:“我的燈籠最美,它像游樂場里的旋轉木馬,也會發(fā)出五顏六色的光和悅耳的音樂……”。堂弟自滿的說:“我的燈籠最美,它是用紙做的,印有五顏六色的畫,也會發(fā)光……”。我們聽了,哈哈大笑。我說:“你們的燈籠都很美,各有各的特色……”。
中秋節(jié),讓親人都相聚在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
啊!中秋之夜可真美!我愛這中秋之夜!
哪吒鬧海
從前有一位大將軍,叫做李靖,他的夫人生孩子,生下來一個圓圓的肉球,在地上滾來滾去,李靖說:“這一定是個妖怪。”拿出寶劍來,朝著那肉球一劈,真怪,那肉球一裂開,從里面跳出一個男娃娃來,胖胖的臉,可逗人喜歡了。
李靖看呆了,正不知道該怎么好,一位神仙找他來了。這位神仙說:“恭喜,恭喜!我知道你生了個男娃娃。這娃娃很了不起,讓我收他當徒弟吧。”說著,拿出一個鐲子,一塊手帕,交給李靖,“這是我送給徒弟的禮物,這鐲子叫做乾坤圈,這手帕叫混天綾。”
這娃娃就是哪吒。七歲那年,一天天氣熱極了,他到大海里去洗澡,拿著混天綾在水里一晃,就掀起大浪,大浪把東海龍王的水晶宮震得東搖西晃。龍王嚇了一大跳,就派了一個夜叉上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夜叉鉆出水面一看,原來是個娃娃在洗澡,舉起斧頭就砍。哪吒可機靈啦,連忙把身于一閃,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別看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還重,正好打中夜叉的腦袋,一下就把他打死了。
龍玉聽說夜又給打死了,氣得一個勁地吹胡子,就叫他的兒子三太子帶上兵,去把哪吒捉來。他的兵是什么呀,是蝦、魚、蚌、螃蟹,哩哩啦啦的一大串。
三太子沖出水面,對哪吒說:“打死我家夜叉的是你嗎?”
哪吒說。“是我,是我。我好好兒的在洗澡,你家夜叉話不問一句,就拿斧頭劈我,我用乾坤圈碰了他一下,他就死了.他那么大的個兒,怎么一點兒也挨不起打呀?”
三太子蠻不講理,舉起槍就刺,哪吒讓了他好幾次,可是三太子就是不放過他。哪吒急了,就把混天綾一扔,這混天綾馬上噴出一團團火焰,把三太子緊緊裹住,怎么也逃不掉。哪呢又拿乾坤圈一打,把三太子也打死了,嚇得那些蝦兵蟹將連滾帶爬地鉆到水里去。
三太子一死,就現(xiàn)出原形來了,原來是一條小龍。哪吒把他拖到岸上,心想:爸爸少一根腰帶,我把這小龍的龍筋抽出來,搓一根腰帶送給爸爸不好嗎?他就把小龍的龍筋一根根的抽了出來,帶回家去。
龍王聽說自己的兒子也被哪吒打死了,又是傷心,又是生氣,就變成一個讀書人的樣子,離開水晶宮,來找李靖了。龍王氣沖沖地對李靖說;“你生的好兒子,打死了我家夜叉,又打肥我的三太子!”
李靖說;“你弄錯了吧,我的兒子哪吒才七歲,能打死人嗎?”
龍王說:“你不信,就把他找來問一問。”
李靖找了前屋我后屋,又找到花園里,哪兒也沒找著哪吒。原來哪吒躲在一間小屋子里,在搓龍筋呢。李娟好容易才找到他:“你在這小屋子里做什么?”
哪旺說:“爸爸,我今天打死了一條小龍,抽了他的筋,正在給你搓腰帶呢。”
李靖這才知道哪吒真的闖了大禍。只好帶了他去見龍王。哪吒看見龍王就說:“老伯伯,請您別生氣。我不是故意打死你家三太子的。他用槍刺我,我讓了他好幾次,可是他還一個勁地追著打我。我沒法兒了,才還了手,不小心把他打死了。您瞧,這是從他身上抽下來的龍筋,還給您就是了。”
龍王看見兒子的龍筋,更加傷心了,就說:“我的兒子能讓你白白打死嗎?我要到天宮去告你的狀。”說完,就乘著云彩上天宮去了。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草香滿堂,帶香包吃粽子,龍舟下水洋洋。清晨,家家飄出粽子的香味,做粽子的聲音編織成了一支屬于端午的樂譜。
“快快快!”表妹催促著,“姐,包粽子了,還在睡大懶覺!”我拂開碎發(fā),匆匆下樓“嗯嗯,來了!”家里的人大約都到齊了,正在準備做粽子。大把的葦葉和馬蘭草安靜地躺在水里,光滑柔嫩,旁邊是珍珠般的糯米,一顆一顆的,潔白而飽滿,姨爹正在剁豬肉,姨媽在洗剝了皮的綠豆。我不慌不忙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希望能學些東西,等奶奶的一舉一動我都記在心里時,我開始了。
我把粽子葉靠近葉尖那一半折成三角兜狀,留出來到粽子葉柄的長度差不多是整片葉子的一半長,手心向上用拇指壓住折過來的葉尖部位,其余四指在葉子下面托住,再往里面放糯米,糯米軟軟的,還有一股香味,夾雜著粽葉的清香,令人神清氣爽。接下來再放一些綠豆,小小的綠豆沾著一些水花,顯得晶瑩剔透,翠綠的豆子配著海綠色的粽葉,煞是好看。再放一些糯米,放到中間時,我停下了手中的活,從餐桌那探出沾著糯米的小腦袋到廚房門前:“豬肉呢?這兒的豬肉沒了。”說著,表妹端來豬肉,碎碎的豬肉拌了各種調料,我放了三小勺進去。剩下的部分我用糯米和豆子填完了,最后用手壓了壓糯米,讓它看起來更有彈性。把粽子葉長出的部分折回來蓋住那個三角兜,如果留得正確的話,可以在蓋住兜口的同時,再覆蓋上粽子的其他一部分。包嚴,不要留下漏洞,否則一煮的話,粽子就會變形,這是奶奶說的。最后我拿馬蘭草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多余的粽葉和馬蘭草要用剪刀剪掉,這樣既不會扎手又很美觀。
做完粽子,就可以開始煮了,鍋里放水加火燒開,把粽子放進去,碼整齊壓實,水面要沒過粽子,視粽子大小而定煮的時間,像我們包的這個粽子,煮兩小時就可以了。我和表妹眼巴巴地望著粽子煮啊煮啊煮,終于好了。剛出爐的粽子大小各異,還騰騰地冒著熱氣,令人垂涎欲滴。我和表妹上去狼吞虎咽之后,也沒剩多少粽子了。
現(xiàn)在想起粽子,那香甜的味道仿佛還一直在我的嘴里蕩漾,粽子飄香,有媽媽的味道,有端午的味道,還有絲絲縷縷的米香在舌尖回繞……
提醒:字數(shù)好像多了點,可以刪掉一些!
。。她站在臺上,不時不規(guī)律的揮舞著她的雙手;仰著頭,脖子伸得好長好長,與她尖尖的下巴扯成一條直線;她的嘴張著,眼睛瞇成一條線,詭譎的看著臺下的學生;偶然她口中也會依依唔唔的,不知在說些什麼。基本上她是一個不會說話的人,但是,她的聽力很好,只要對方猜中,或說出她的意見,她就會樂得大叫一聲,伸出右手,用兩個指頭指著你,或者拍著手,歪歪斜斜的向你走來,送給你一張用她的畫制作的明信片。
她就是黃美廉,一位自小就染患腦性麻痹的病人。腦性麻痹奪去了她肢體的平衡感,也奪走了她發(fā)聲講話的能力。從小她就活在諸多肢體不便及眾多異樣的眼光中,她的成長充滿了血淚。然而她沒有讓這些外在的痛苦,擊敗她內在奮斗的精神,她昂然面對,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終於獲得了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她用她的手當畫筆,以色彩告訴人「寰宇之力與美」,并且燦爛的「活出生命的色彩」。全場的學生都被她不能控制自如的肢體動作震攝住了。這是一場傾倒生命、與生命相遇的演講會。
「請問黃博士」,一個學生小聲的問:「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你都沒有怨恨嗎?」我的心頭一緊,真是太不成熟了,怎麼可以當著面,在大庭廣眾之前問這個問題,太刺人了,很擔心黃美廉會受不了。
「我怎麼看自己?」美廉用粉筆在黑板上重重的寫下這幾個字。她寫字時用力極猛,有力透紙背的氣勢,寫完這個問題,她停下筆來,歪著頭,回頭看著發(fā)問的同學,然后嫣然一笑,回過頭來,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的寫了起來:
一、我好可愛!
二、我的腿很長很美!
三、爸爸媽媽這麼愛我!
四、上帝這麼愛我!
五、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六、我有只可愛的貓!
七、還有…….
八、……」
忽然,教室內一片鴉雀無聲,沒有人敢講話。她回過頭來定定的看著大家,再回過頭去,在黑板上寫下了她的結論:「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掌聲由學生群中響起,看看美廉傾斜著身子站在臺上,滿足的笑容,從她的嘴角蕩漾開來,眼睛瞇得更小了,有一種永遠也不被擊敗的傲然,寫在她臉上。我坐在位子上看著她,不覺兩眼濕潤起來。走出教室,美廉寫在黑板上的結論,一直在我眼前跳躍:「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十幾天過去了,我想這句話將永遠鮮活的印在我心上。
--我只看我的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看完這篇文章,我的腦海也一只回響著這幾個字。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我的爸媽很愛我,我的老婆非常愛我,我與兄弟們相處和睦,有很多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支持我,我可以做我喜歡的工作,可以自由地表達我的看法,有一臺電腦,可以上網。。,我真的沒有理由抱怨什么。
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墻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么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刮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墻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墻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贊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xiàn)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辟有力.
葉公好龍
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愛龍,他家里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繡著龍,屋里的墻壁上也畫著龍,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口伸進來,尾巴拖到客堂里.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
原來,葉公愛的不是真龍,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葉公好龍”現(xiàn)在也是一句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
屠龍之技
從前,有個人一心想學到一種出奇的本領.他聽說支離益會宰龍,心想:這可是世上罕見的本領.于是他就去拜支離益做老師.
他學呀學,學了整整三年,把家產都折騰光了,才把宰龍的本領學到手.可是本領學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沒有龍,他那絕妙的本領到哪兒去施展呢?
“屠龍之技”比喻毫無實際用途的本領.
龍陽泣魚
《戰(zhàn)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馀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后遂以“龍陽泣魚”為失寵之典.
龍去鼎湖
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后因以“龍去鼎湖”謂帝王去世.
成語中有許多名人的故事,有時,這些成語可以在閱讀和習作起到很大的作用,.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我們小組決定對成語中的名人故事進行研究,了解成語中蘊含的古代名人故事和著名歷史事件。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他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fā),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xù)讀書學習。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所以,他下定決心,發(fā)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就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名叫匡衡的人。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一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fā)現(xiàn)自家的墻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墻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他找來一把鑿子,將墻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墻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
成語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其中既有歷史名人故事,也有重要的歷史事件,還記錄著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博大精深,奧妙無窮..成語集中地反映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它真是中國語言藝術的博物館!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4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