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還有一個弟子叫顏回,很有名的一個。當時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是魯國人,就是現(xiàn)在的山東人。戰(zhàn)亂紛飛的當時,一個國家俘虜了別國的士兵就將他們臉上刺字變成奴隸使用,魯國有很多戰(zhàn)俘在別國當奴隸。魯國政府為了解救這些奴隸就出臺一個優(yōu)惠政策,如果人們將魯國籍的奴隸贖回的話,不但可以到政府報銷贖金還可以領(lǐng)賞。但是顏回在齊國贖回了很多奴隸既不去報銷也不去領(lǐng)賞,贏得了人們的稱贊,但是孔子卻很生氣地告訴他,你這個舉動將魯國的俘虜們害苦了,以后么有人敢贖他們了。顏回很吃驚,孔子說,你是富有階層能有大批的錢贖奴隸不要報酬,但是大部分的魯國人沒有這些錢,如果他們以后贖回奴隸后去報銷領(lǐng)賞的時候人們肯定會拿你作比較會瞧不起他,但是如果不去報銷領(lǐng)賞的話經(jīng)濟上又負擔不起。顏回醒悟后馬上去報銷領(lǐng)賞了。
2.子路曾經(jīng)問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yīng)該馬上實行?”孔子說:“還有比你更有經(jīng)驗、有閱歷的父兄呢,你應(yīng)該先向他們請教請教再說,哪里能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樣問過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yīng)該馬上實行呢?”孔子卻答道:“當然應(yīng)該馬上實行?!惫魅A看見同樣問題而答復不同,想不通,便去問孔子,孔子說:“冉求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勇敢;仲由遇事輕率,所以要叮囑他慎重。”
冉有曾告訴過孔子:“不是不喜歡你講的道理,就是實行起來力量夠不上呢?!笨鬃诱f:“力量夠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來,也還罷了;可是你現(xiàn)在根本沒想走!”這就是冉有的情形。子路不然,子路是個痛快人,孔子曾說他三言兩語就能斷明一個案子。有一次,孔子開玩笑地說:“我的理想在中國不能實現(xiàn)的話,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著我的準是仲由了?!弊勇樊斄苏妫銡g喜起來。孔子卻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沒有什么可取的了!”這就是子路的脾氣。孔子對他們說的話,都是對癥下藥.
孔子對其他弟子也同樣有中肯的批評。顏淵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為顏淵太順從他了,便說道:“顏回不是幫助我的,因為他對我什么話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張全面發(fā)展的,如果單方面發(fā)展,他認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種用處的器具了,所以說:“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樣。”可是子貢就有陷于一偏的傾向,所以他就批評子貢說:“你只是個器具啊!”子貢問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說:“還好,是祭祀時用的器具?!币馑际钦f,從個別的場合看來,子貢是個體面的器具,卻沒有注意到全面的發(fā)展。
孔子注重啟發(fā),他善于選擇人容易接受的機會給予提醒。他說:“如果一個人不發(fā)憤求知,我是不開導他的;如果一個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鉆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覺困難的時候,我也不會引導他更深入一層。譬如一張四方桌在這里,假使我告訴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點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會再向他廢話了。”
孔子又往往能使人在原來的想法上更進一步。子貢有一次問道:“一般人都喜歡這個人,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這不夠?!弊迂曈謫枺骸澳敲矗话闳硕疾幌矚g這個人呢?”孔子說:“也不夠。要一切好人都喜歡他,一切壞人都不喜歡他才行?!?/p>
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虛心的榜樣來教育弟子。他曾說:“我不是生來就知道什么的,我不過是喜歡古代人積累下來的經(jīng)驗,很勤懇、很不放松地去追求就是了。”又說:“三個人一塊兒走路,其中就準有我一位老師?!边€說:“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有人來問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們提的問題弄清楚,我盡我的力量幫他思索。”
顏回魯國人,字子淵,小孔子三十歲,最為孔子鐘愛,并一再褒獎之:“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回也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因為窮而好學,營養(yǎng)極度不良,而用腦格外過度,導致嚴重早衰,二十九歲頭發(fā)白盡,三十一歲就交了公糧本,提前去孔廟占席位等著吃冷豬肉了?;厮溃鬃涌拗畼O慟。
閔損 魯國人,字子騫,小孔子十五歲。以德行著名,孔子稱其孝。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祿,品格很高。 冉耕 魯國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
曾得惡疾難愈,孔丘說是他命不好。 冉雍 魯國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
其父不肖。孔子以其為有德行,說:“雍也可使南面?!?/p>
冉求 魯國人,字子有,與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歲。
是魯國權(quán)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藝,以政事聞名。
仲由 國藉不詳,字子路,小孔子九歲。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
孔子設(shè)禮稍誘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質(zhì),因門人請為弟子。然后來仍多直言,頂撞孔子,是孔門癡兒。
孔子容而愛之。以政事聞名。
后死于衛(wèi)國之亂,被砍作肉漿??鬃哟髴Q,為之不食肉糜。
宰予 字子我, 魯國人??诓艠O好。
因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罵作“朽木不可雕,糞土之墻不可污”,于是聞名百代??浊鸷懿幌矚g這位巧舌如簧的門生,每拿話來艮他。
宰予在齊國混了個臨淄大夫的官,后來與田常作亂被夷族。孔子恥之。
端木賜字子貢,衛(wèi)國人??诓磐瑯訕O好,可是孔子卻對他青眼有加。
齊相田常伐魯,魯子命之出使救魯。子貢去齊國,吳國,越國和晉國轉(zhuǎn)了一圈,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竟做下了樁天大的事業(yè),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一使而動五國之政。
子貢又精通經(jīng)濟,善做生意,銀子掙得嘩嘩的。每次出使,車仆之盛,擬于王侯,又仗著孔門高徒的名份,與諸侯相抗禮。
儒學之昌盛,子貢大聲勢大排場的宣傳功不可沒??鬃記]有白喜歡他。
言偃 字子游,吳國人。小孔子四十五歲。
以文學著名。做過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錯。
卜商字子夏,衛(wèi)國人。小孔子四十四歲。
孔子說“商始可以言《詩》已矣?!惫膭钏觥熬尤澹瑹o為小人儒。”
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學嚴謹,敢于懷疑經(jīng)史之謬誤。
曾聽人說史志曰:“晉師伐秦,三豕渡河?!弊酉恼f:“‘三豕’應(yīng)該是‘己亥’之筆誤。”
讀史志者問諸晉史,果然是“己亥”之誤。于是名重天下,衛(wèi)人以之為圣。
魏文侯師事之而諮國政。 顓孫師 字子張,陳國人。
小孔子四十八歲。為人有容貌姿質(zhì),寬沖博接,從容自務(wù),居處不刻意立于仁義之行,門人友之而不敬。
曾參字子輿,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歲。
為人極孝,后娘待他極不好,而他孝行越謹,他老婆因為給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給休了。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斷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點發(fā)起火來,拿著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過去。
所幸曾參命大,又活了過來,蘇醒后,馬上強做出一付活蹦亂跳的樣子,以示無礙,并哭喪著臉向曾點請罪,說是因為打他而讓老人家費了力,自己真是該死。然后又蹦跳進屋,搬出琴來大彈,以免老爹還想著這事內(nèi)疚。
孔子聞之,大發(fā)脾氣,罵他不懂“小杖則受,大杖則走”的道理其實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著那么粗的大棍子發(fā)了狠要打,還不快跑了躲開?如果竟被打死了,豈不是陷父親于不義不慈之地,讓父親背個惡名么?”曾參于是請罪??鬃右云淠芡ㄐ⒌溃蛑宰觥缎⒔?jīng)》。
澹臺滅明 字子羽,武城人。小孔子三十九歲(《孔子家語》作四十九歲)。
相貌丑惡,孔子薄之。畢業(yè)后南游江淮,為人敢與去就,率直重諾,從游弟子達三百人,名聞諸侯。
孔子聞之,嘆氣說:“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齊 字子賤,魯國人。
小孔子三十歲(《孫子家語》作四十九歲)。做過單父宰的官,有才智,仁愛,孔子贊他是君子。
原憲字子思,宋國人。小孔子三十六歲。
清靜守節(jié),安貧樂道??鬃铀篮螅穗[草澤中。
子貢為衛(wèi)相,擺著大排場去看他,見其衣冠襤縷,恥之,說:“夫子居然樂于過這種生活,真是有?。 痹瓚棿鸬溃骸拔衣犝f,沒錢花是貧窮,辛辛苦苦學了道卻不去行道,才是有病。象我,是貧窮,而不是有病。”
子貢大慚,為輕易說錯了話而后悔了一輩子。 公冶長 字子長,齊國人。
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恥辱??鬃诱f:“長可妻也”。
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宮適(《史記》作南宮括。
古讀“括,適”同音。) 字子容。
以智自將,世清不廢,世濁不污。孔子曾贊嘆道:“這人真是君子啊,這人高尚得很吶!”(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
公皙哀 字季次,齊國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節(jié)做人家臣。
孔子特嘆賞之。 曾點 字子皙,曾參之父,就是拿著大棒差點把孝須兒子打死的那位。
孔子曾使諸弟子各言其志,獨稱曾點“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瀟灑??墒钦l想像得到,就是這位高蹈脫俗之人,竟因為一棵瓜秧子差點要了兒子的命! 顏無由(《家語》作顏由) 字路(《家語》作季路)。
顏回的爸爸,父子倆共師孔子。顏回死后,他打過孔子的車的主意,想討來給兒子做棺槨。
孔子沒給。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在語言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有宰我、子貢;辦理政事能力較強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獻的有子游、子夏。
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對于當時政治,尤其是對于孔子思想的傳播,對于儒家的形成和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 顏回 中文名稱: 顏回 又 名: 復圣 字子淵 顏叔 顏淵 顏生 性 別: 男 所屬年代: 春秋戰(zhàn)國時代 生 卒 年: 公元前523~前490 生平簡介 顏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魯國(今山東曲阜)人。
字子淵,一作顏淵,孔子的得意門人,以德行堅稱。亦稱顏淵后世也稱作“顏叔”,“顏生”。
他貧而好學,篤于存亡,雖簞食瓢飲,不改其樂。年三十二死,后人稱為“復圣”。
在孔門弟子中,顏回以突出的德行修養(yǎng)而著稱。對于 “仰之彌高”的孔門哲理,他堅守先生“不恥下問”的教悔,一起畢生精力“研之彌堅”,“欲罷不能”,深得孔子的贊賞。
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后歷代統(tǒng)治者不斷追加謚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稱“復圣”。山東曲阜還有“復圣廟”。
閔子騫 (前536--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時衛(wèi)國人(今濮陽縣渠村鄉(xiāng)大閔城人),孔子高徒,為二十四孝子之一,以德行和顏淵并稱。 據(jù)《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子騫少時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蘆花衣?lián)p,以棉絮已所生二子。
子騫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為惰,笞之,見衣綻處蘆花飛出,復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極,欲出后母。子騫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p>
父覺得有理,遂罷。后母為此感悟,深悔往事所非,后待諸子如一。
孔子對子騫著一行為贊賞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焙笕烁鶕?jù)這一歷史故事,改編一出戲劇叫“鞭打蘆花”,觀者無不戚然淚下, 冉伯牛 〖冉伯?!剑ㄉ淠瓴辉敚┬杖剑?。
字伯牛。春秋末年魯國人。
出身"賤人"家族??鬃拥茏又幸缘滦兄Q者之一。
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任中都宰??鬃釉诳偨Y(jié)其學生特長時,把他列為德行優(yōu)秀者之列。
孟子在評論孔門弟子時則把他列為德行的首位,可見其在仁德修養(yǎng)方面有突出成就。他能注意平日的接人待物之禮節(jié),受到稱贊,《尸子》中記載孔子在接人待物方面經(jīng)常請他來侍奉和幫助。
他為人端莊正派,孟子認為他的行為大體與孔子相似;王充則認為他的德才達到了稱圣的程度。班固和王充則認為他是行善而遭惡疾的典型,可見他的德行對后世影響之深遠。
歷代官府對他都很尊崇。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72)東巡,祀孔子時以他為配。
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列為"十哲"之一,配享孔子;二十七年(739)贈"□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追封"東平公";度宗咸淳三年(1267)改封為"□公",從祀孔子。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在語言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有宰我、子貢;辦理政事能力較強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獻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對于當時政治,尤其是對于孔子思想的傳播,對于儒家的形成和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
顏回
中文名稱: 顏回
又 名: 復圣 字子淵 顏叔 顏淵 顏生
性 別: 男
所屬年代: 春秋戰(zhàn)國時代
生 卒 年: 公元前523~前490
生平簡介
顏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字子淵,一作顏淵,孔子的得意門人,以德行堅稱。亦稱顏淵后世也稱作“顏叔”,“顏生”。他貧而好學,篤于存亡,雖簞食瓢飲,不改其樂。年三十二死,后人稱為“復圣”。
在孔門弟子中,顏回以突出的德行修養(yǎng)而著稱。對于 “仰之彌高”的孔門哲理,他堅守先生“不恥下問”的教悔,一起畢生精力“研之彌堅”,“欲罷不能”,深得孔子的贊賞。 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后歷代統(tǒng)治者不斷追加謚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圣”。山東曲阜還有“復圣廟”。
閔子騫
(前536--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時衛(wèi)國人(今濮陽縣渠村鄉(xiāng)大閔城人),孔子高徒,為二十四孝子之一,以德行和顏淵并稱。
據(jù)《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子騫少時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蘆花衣?lián)p,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騫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為惰,笞之,見衣綻處蘆花飛出,復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極,欲出后母。子騫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备赣X得有理,遂罷。后母為此感悟,深悔往事所非,后待諸子如一。孔子對子騫著一行為贊賞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焙笕烁鶕?jù)這一歷史故事,改編一出戲劇叫“鞭打蘆花”,觀者無不戚然淚下,
冉伯牛
〖冉伯?!剑ㄉ淠瓴辉敚┬杖?,名耕。字伯牛。春秋末年魯國人。出身"賤人"家族。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著稱者之一。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任中都宰??鬃釉诳偨Y(jié)其學生特長時,把他列為德行優(yōu)秀者之列。孟子在評論孔門弟子時則把他列為德行的首位,可見其在仁德修養(yǎng)方面有突出成就。他能注意平日的接人待物之禮節(jié),受到稱贊,《尸子》中記載孔子在接人待物方面經(jīng)常請他來侍奉和幫助。他為人端莊正派,孟子認為他的行為大體與孔子相似;王充則認為他的德才達到了稱圣的程度。班固和王充則認為他是行善而遭惡疾的典型,可見他的德行對后世影響之深遠。歷代官府對他都很尊崇。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72)東巡,祀孔子時以他為配。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列為"十哲"之一,配享孔子;二十七年(739)贈"□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追封"東平公";度宗咸淳三年(1267)改封為"□公",從祀孔子。
孔子和其弟子的故事很多,在此略舉幾例:
其一:
一天晚上孔子看書看得很晚,感到腹中饑餓,就叫來身邊最得意的弟子顏回,“子顏,為師腹中饑餓,很想喝碗粥,你去廚房把晚飯剩的那點粥給為師熱一熱?!?
顏回去到廚房把粥熱好,端著粥剛走出廚房,狂風四起,碗里落滿了沙土。顏回犯起難,給師傅端過去是對師傅的大不敬,倒掉又太可惜,在這兵荒馬亂的年月能找來一點糧食非常不易,干脆自己把它喝了再給師傅做一碗。
這時孔老夫子餓得受不了,就起身出來想看個究竟,正好看到顏回在喝粥,孔老夫子非常生氣。孔老夫子耐著興致問顏回:“子顏,這是怎么回事,師傅的粥你也敢喝?”顏回委屈的說:“師傅,剛才狂風把沙土刮進碗里,給師傅是對老師不敬,顏回愛惜糧食故而食之。”
孔子近前一看全都明白了,微笑著拍拍顏回的肩說:“好孩子,為師錯怪你了,看來這眼睛看到的都未必是真的,何況是聽來的呢。”
從孔子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了要學會看到事情背后的真相,不能隨意錯怪他人。
其二:
高柴是孔子的坐下弟子,是齊國人。關(guān)于高柴這一人物,他很有政治才能。曾在20的時候就被子路派去當“費宰”,在孔子周游列國時曾擔任管理刑獄一職。歷史上的他更是一名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弟子高柴,身材矮小,在孔子的門下悉心學習,而他的老師孔子則認為高柴的性格比較憨厚忠實。記得有一次,子路在季氏那里擔任一定的職務(wù),想要舉薦高柴擔任費宰一職。還沒等高柴做決定,他的師傅孔子害怕高柴的性格恐怕不能勝任這份工作于是說道:“這是害了人家的兒子?。 ?
關(guān)于高柴的為官路程,在歷史上的記載說,高柴曾在在魯國、衛(wèi)國這兩個國家先后擔任了四次官職,擔任過魯國的費宰、郕宰以及武城宰,在衛(wèi)國擔任的是士師一職。從這看來高柴是孔門弟子中從政次數(shù)最多也是做官時間最長的一個。曾在魯哀公十五年的時候,由于衛(wèi)國發(fā)生了政變,高柴被迫逃離衛(wèi)國,同時勸子路不要回宮里去。但是子路卻拒絕了他的勸阻,一心要回到宮中。誰知,回到宮中的子路遇害了。
歷史上的高柴還有著尊老孝親的著稱。自從拜孔子為老師后,從來沒有違反過任何禮節(jié)。擔任官職時,從來不徇私舞弊,依照法規(guī)辦事。他的為官生涯清廉,執(zhí)法公平,同時還有一顆仁愛之心,深受到孔子和民眾的贊揚。
拓展資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鬃邮侵袊糯枷爰摇⒔逃?,他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話說孔子東游,來到一個地方感覺腹中饑餓,就對弟子顏回說:“前面一家飯館,你去討點飯來!”顏回就去到飯館,說明來意。
那飯館的主人說:“要飯吃可以啊,不過我有個要求”顏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寫一字,你若認識,我就請你們師徒吃飯,若不認識亂棍打出?!鳖伝匚⑽⒁恍Γ骸爸魅思遥译m不才,可我也跟師傅多年。
別說一個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難?”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別夸口,認完再說。”說罷拿起筆寫了一個“真”字。
顏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顏回無能了,我以為是什么難認之字,此字我顏回五歲就認識了!”主人微笑問:“此為何字?”顏回說:“是認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聲:“哼,無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門生,來人,亂棍打出” 顏回就這樣回來見老師,說了經(jīng)過。
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來他是要為師前去不可。”說罷來到店前,說明來意。
那店主一樣寫下“真”字。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來到,請!”就這樣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錢走了。
顏回不懂問道:“老師,你不是教我們那字念‘真’嗎?什么時候變‘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時候一些事是認不得‘真’的啊。”。
第一個故事:孔子誤會了顏回有次孔子受困在陳蔡一帶的地區(qū),有七天的時間沒有嘗過米飯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顏回討來一些米煮稀飯。飯快要熟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中的飯吃。
孔子故意裝作沒有看見,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站起來說:「剛才孟李祖先告訴我,食物要先獻給尊長才能進食,豈可自己先吃呢?顏回一聽,連忙解釋說:「夫子誤會了,剛才我是因看見有煤灰掉到鍋中,所以把弄臟的飯粒拿起來吃了??鬃訃@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時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時候。
【啟示】常言道:「眼見為憑」,但眼睛所見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們可能經(jīng)常以自己所見而下了判斷,判斷的根據(jù)可能依就以往的經(jīng)驗,而經(jīng) 驗的形成卻是依每個人不同的背景與各種因素而累積的,或多或少夾帶著個人的主觀意識。如果只憑所見與經(jīng)驗,同樣的事件卻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結(jié)果。
對“人”無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對“事”可能因目標錯誤而功虧一簣。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情的真相須根據(jù)事實性、科學化作判斷,「經(jīng)驗」、「眼見」往往是主觀的,不輕易的論斷才可避免許多的誤會。
第二個故事:顏回輸冠顏回愛學習,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一天,顏回去街上辦事,見一家布店前圍滿了人。
他上前一問,才知道是買布的跟賣布的發(fā)生了糾紛。只聽買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啥要我二十四個錢?」顏回走到買布的跟前,施一禮說:「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會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錯了,不要吵啦。
」買布的仍不服氣,指著顏回的鼻子說:「誰請你出來評理的?你算老幾?要評理只有找孔夫子,錯與不錯只有他說了算!走,咱找他評理去!」顏回說:「好??追蜃尤粼u你錯了怎么辦?」買布的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頭。
你錯了呢?」顏回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冠?!苟舜蛑€,找到了孔子。
孔子問明了情況,對顏回笑笑說:「三八就是二十三哪! 顏回,你輸啦,把冠取下來給人家吧!」顏回從來不跟老師斗嘴。他聽孔子評他錯了,就老老實實摘下帽子,交給了買布的。
那人接過帽子,得意地走了。對孔子的評判,顏回表面上絕對服從,心里卻想不通。
他認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學習了。第二天,顏回就借故說家中有事,要請假回去。
孔子明白顏回的心事,也不挑破,點頭準了他的假。
顏回字子淵,魯國人。
在眾多弟子中,顏淵是孔子最為欣賞的一個,認為他好學而不違仁,最有可能繼承自己的理想。孔子說:“顏淵這個人,他能夠保持三個月不違背仁之道,其余的弟子能保持幾天乃至一月,也就到頭了?!?/p>
“顏淵真是個賢人??!哪怕只有一小盆飯吃,一瓢水喝,居住在簡陋的巷子里,若是別人發(fā)愁還顧不過來,顏淵卻依然能保持快樂的心態(tài)。顏淵真是個賢人?。 笨鬃佑X的,自己與顏淵之間最能夠產(chǎn)生共鳴。
他說:“告訴他,他就毫不懈怠的去踐行,也只有顏淵能做到吧!”“顏淵,他對我的話,可以說無不會然于心,因心領(lǐng)神會而欣喜呀!”孔子對顏淵說:“受人重用就出來做官,沒人重用就隱居藏善,只有我們兩個能夠這樣吧!”顏淵做人,大智若愚??鬃诱f:“我跟顏淵說一天的話,他也沒有問難的話,好像很傻的樣子。
等我回頭暗暗觀察他的行為舉止,發(fā)現(xiàn)足以發(fā)揮我所教誨的道理,才發(fā)現(xiàn)他一點兒也不傻。”孔子問子貢:“你覺的你和顏淵誰更有才能?”子貢回答:“我哪敢跟顏淵相比。
顏淵那個人,聽到一個道理,他就能發(fā)揚出十個來;我聽到一個道理,能發(fā)揚出兩個罷了。”孔子說:“是不如顏淵啊。
我也認為你不如顏淵?!鳖仠Y體弱多病,二十九歲頭發(fā)就白了,三十二歲就死了。
孔子悲痛不已,大聲嘆道:“?。±咸煲屛业睦硐氩荒軅飨氯?!老天要我的理想不能傳下去??!”孔子因為顏淵之死,哭的非常傷心。弟子們說:“老師太悲傷了。”
孔子說:“太悲傷了嗎?不為這樣的人悲傷,還為誰悲傷呢?”魯哀公問孔子:“您的弟子誰最好學?”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淵的弟子,最為好學,不遷怒于他人他事,不犯與過去同樣的錯誤。不幸的是,他短命死了。
如今就沒有了,沒有聽說有這樣好學的人?!鳖仠Y早死,孔子一直為他惋惜,說:“真可惜??!我看到顏淵進步,而沒有看到他止步?!?/p>
孔子認為顏淵若不早死,一定會成為更了不起的人。
1孔子還有一個弟子叫顏回,很有名的一個。
當時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是魯國人,就是現(xiàn)在的山東人。戰(zhàn)亂紛飛的當時,一個國家俘虜了別國的士兵就將他們臉上刺字變成奴隸使用,魯國有很多戰(zhàn)俘在別國當奴隸。
魯國政府為了解救這些奴隸就出臺一個優(yōu)惠政策,如果人們將魯國籍的奴隸贖回的話,不但可以到政府報銷贖金還可以領(lǐng)賞。但是顏回在齊國贖回了很多奴隸既不去報銷也不去領(lǐng)賞,贏得了人們的稱贊,但是孔子卻很生氣地告訴他,你這個舉動將魯國的俘虜們害苦了,以后么有人敢贖他們了。
顏回很吃驚,孔子說,你是富有階層能有大批的錢贖奴隸不要報酬,但是大部分的魯國人沒有這些錢,如果他們以后贖回奴隸后去報銷領(lǐng)賞的時候人們肯定會拿你作比較會瞧不起他,但是如果不去報銷領(lǐng)賞的話經(jīng)濟上又負擔不起。顏回醒悟后馬上去報銷領(lǐng)賞了。
2.子路曾經(jīng)問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yīng)該馬上實行?”孔子說:“還有比你更有經(jīng)驗、有閱歷的父兄呢,你應(yīng)該先向他們請教請教再說,哪里能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樣問過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yīng)該馬上實行呢?”孔子卻答道:“當然應(yīng)該馬上實行?!惫魅A看見同樣問題而答復不同,想不通,便去問孔子,孔子說:“冉求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勇敢;仲由遇事輕率,所以要叮囑他慎重?!?/p>
冉有曾告訴過孔子:“不是不喜歡你講的道理,就是實行起來力量夠不上呢?!笨鬃诱f:“力量夠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來,也還罷了;可是你現(xiàn)在根本沒想走!”這就是冉有的情形。
子路不然,子路是個痛快人,孔子曾說他三言兩語就能斷明一個案子。有一次,孔子開玩笑地說:“我的理想在中國不能實現(xiàn)的話,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著我的準是仲由了?!?/p>
子路當了真,便歡喜起來??鬃訁s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沒有什么可取的了!”這就是子路的脾氣。
孔子對他們說的話,都是對癥下藥. 孔子對其他弟子也同樣有中肯的批評。顏淵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為顏淵太順從他了,便說道:“顏回不是幫助我的,因為他對我什么話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張全面發(fā)展的,如果單方面發(fā)展,他認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種用處的器具了,所以說:“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樣。”
可是子貢就有陷于一偏的傾向,所以他就批評子貢說:“你只是個器具?。 弊迂晢柕溃骸笆裁雌骶吣??”孔子說:“還好,是祭祀時用的器具。”意思是說,從個別的場合看來,子貢是個體面的器具,卻沒有注意到全面的發(fā)展。
孔子注重啟發(fā),他善于選擇人容易接受的機會給予提醒。他說:“如果一個人不發(fā)憤求知,我是不開導他的;如果一個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鉆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覺困難的時候,我也不會引導他更深入一層。
譬如一張四方桌在這里,假使我告訴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點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會再向他廢話了?!?孔子又往往能使人在原來的想法上更進一步。
子貢有一次問道:“一般人都喜歡這個人,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這不夠?!弊迂曈謫枺骸澳敲?,一般人都不喜歡這個人呢?”孔子說:“也不夠。
要一切好人都喜歡他,一切壞人都不喜歡他才行?!?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虛心的榜樣來教育弟子。
他曾說:“我不是生來就知道什么的,我不過是喜歡古代人積累下來的經(jīng)驗,很勤懇、很不放松地去追求就是了。”又說:“三個人一塊兒走路,其中就準有我一位老師?!?/p>
還說:“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有人來問我,我也是空空的。
但我一定把人們提的問題弄清楚,我盡我的力量幫他思索?!薄?/p>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