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體血漿中鉀離子濃度低於3.5 mEq/L時(shí)稱(chēng)為低血鉀,常見(jiàn)原因為攝取減少、流失過(guò)多,如腹瀉、嘔吐等及鉀離子由細胞外液轉移至細胞內液。
當人體發(fā)生低血鉀時(shí),將影響人體的心臟血管、中樞神經(jīng)、消化、泌尿及肌肉系統。 人體鉀全靠外界攝入,每日從食物中攝入鉀約50-100mmol,90%由小腸吸收。
腎臟是排鉀和調節鉀平衡的主要器官,腎小球濾液中的鉀先在近曲腎小管內被完全吸收,以后遠曲腎小管細胞和集合管細胞再將過(guò)剩的鉀分泌出來(lái),從尿排出,使鉀在體內維持平衡。但是,人體攝入鉀不足時(shí),腎臟不能明顯地減少排鉀,使鉀保留于體內,故易引起缺鉀。
【治療措施】 (1)、一般采用口服鉀,成人預防劑量為10%氯化鉀30~40ml/d(每g氯化鉀含鉀13.4mmol)。氯化鉀口服易有胃腸道反應,可用枸櫞酸鉀為佳(1g枸櫞酸鉀含鉀4.5mmol)。
(2)、靜脈輸注氯化鉀,在不能口服或缺鉀嚴重的病人使用。常用濃度為5%葡萄糖液1.0L中加入10%氯化鉀10~20ml,每g氯化鉀必須均勻滴注30~40min以上,不可靜脈推注。
補鉀量視病情而定,作為預防,通常成人補充氯化鉀3~4g/d,作為治療,則為4~6g或更多。 (3)、補鉀注意點(diǎn):a.尿量必須在30ml/h以上時(shí),方考慮補鉀,否則可引起血鉀過(guò)高。
b.伴有酸中毒、血氯過(guò)高或肝功能損害者,可考慮應用谷氨酸鉀,每支6.3g 含鉀34mmol,可加入0.5L葡萄糖液內靜滴。C.靜脈滴注的氯化鉀濃度太高可刺激靜脈引起疼痛,甚至靜脈痙攣和血栓形成。
d.切忌滴注過(guò)快,血清鉀濃度突然增高可導致心搏驟停。e.K+進(jìn)入細胞內的速度很慢,約15h才達到細胞內、外平衡,而在細胞功能不全如缺氧、酸中毒等情況下,鉀的平衡時(shí)間更長(cháng),約需1周或更長(cháng),所以糾正缺鉀需歷時(shí)數日,勿操之過(guò)急或中途停止補給。
f.缺鉀同時(shí)有低血鈣時(shí),應注意補鈣,因為低血鈣癥狀往往被低血鉀所掩蓋,低血鉀糾正后,可出現低血鈣性搐搦。g.短期內大量補鉀或長(cháng)期補鉀時(shí),需定期觀(guān)察,測定血清鉀及心電圖以免發(fā)生高血鉀。
下面給你一些含鉀元素較高的食物: 谷類(lèi):全谷類(lèi)、小麥肧芽。 奶類(lèi):各類(lèi)調味乳奶。
肉類(lèi):鵝肉、沙丁魚(yú)、家禽類(lèi)、魚(yú)和瘦肉含鉀量也高。 豆類(lèi):紅豆、綠豆、大豆、黑豆、蠶豆。
蔬菜類(lèi):深色蔬菜類(lèi)(尤其是紅莧菜、綠莧菜、空心菜含量高)另有紫菜、海帶、胡蘿卜、香菇、花椰菜、菠菜、海帶、土豆等。 水果類(lèi):香蕉、蕃茄、硬柿、芭楽、龍眼、香瓜、棗子、橙子、芒果含量最高。
柑橘、蘋(píng)果、杏、哈密瓜、櫻桃、木瓜、葡萄含鉀也較多。 其它:巧克力、可可、花生、養樂(lè )多、馬鈴薯、烤紅薯、南瓜、杏干、梅干、葡萄干、堅果類(lèi)尤其是榛子,腰果, 南瓜子,葵花籽及罐頭類(lèi)腌制品。
注意:柳橙汁、無(wú)鹽醬油含鉀高不宜食用。
可以通過(guò)靜脈給藥方法治療低鉀效果很好的
(1),一般采用口服鉀,成人預防劑量為10%氯化鉀30~40ml/d(每g氯化鉀含鉀13.4mmol).氯化鉀口服易有胃腸道反應,可用枸櫞酸鉀為佳(1g枸櫞酸鉀含鉀4.5mmol). (2),靜脈輸注氯化鉀,在不能口服或缺鉀嚴重的病人使用.常用濃度為5%葡萄糖液1.0L中加入10%氯化鉀10~20ml,每g氯化鉀必須均勻滴注30~40min以上,不可靜脈推注.補鉀量視病情而定,作為預防,通常成人補充氯化鉀3~4g/d,作為治療,則為4~6g或更多. (3),補鉀注意點(diǎn):a.尿量必須在30ml/h以上時(shí),方考慮補鉀,否則可引起血鉀過(guò)高.b.伴有酸中毒,血氯過(guò)高或肝功能損害者,可考慮應用谷氨酸鉀,每支6.3g 含鉀34mmol,可加入0.5L葡萄糖液內靜滴.C.靜脈滴注的氯化鉀濃度太高可刺激靜脈引起疼痛,甚至靜脈痙攣和血栓形成.d.切忌滴注過(guò)快,血清鉀濃度突然增高可導致心搏驟停.e.K+進(jìn)入細胞內的速度很慢,約15h才達到細胞內,外平衡,而在細胞功能不全如缺氧,酸中毒等情況下,鉀的平衡時(shí)間更長(cháng),約需1周或更長(cháng),所以糾正缺鉀需歷時(shí)數日,勿操之過(guò)急或中途停止補給.f.缺鉀同時(shí)有低血鈣時(shí),應注意補鈣,因為低血鈣癥狀往往被低血鉀所掩蓋,低血鉀糾正后,可出現低血鈣性搐搦.g.短期內大量補鉀或長(cháng)期補鉀時(shí),需定期觀(guān)察,測定血清鉀及心電圖以免發(fā)生高血鉀.
(1)、一般采用口服鉀,成人預防劑量為10%氯化鉀30~40ml/d(每g氯化鉀含鉀13.4mmol)。氯化鉀口服易有胃腸道反應,可用枸櫞酸鉀為佳(1g枸櫞酸鉀含鉀4.5mmol)。
(2)、靜脈輸注氯化鉀,在不能口服或缺鉀嚴重的病人使用。常用濃度為5%葡萄糖液1.0L中加入10%氯化鉀10~20ml,每g氯化鉀必須均勻滴注30~40min以上,不可靜脈推注。補鉀量視病情而定,作為預防,通常成人補充氯化鉀3~4g/d,作為治療,則為4~6g或更多。
(3)、補鉀注意點(diǎn):a.尿量必須在30ml/h以上時(shí),方考慮補鉀,否則可引起血鉀過(guò)高。b.伴有酸中毒、血氯過(guò)高或肝功能損害者,可考慮應用谷氨酸鉀,每支6.3g 含鉀34mmol,可加入0.5L葡萄糖液內靜滴。C.靜脈滴注的氯化鉀濃度太高可刺激靜脈引起疼痛,甚至靜脈痙攣和血栓形成。d.切忌滴注過(guò)快,血清鉀濃度突然增高可導致心搏驟停。e.K+進(jìn)入細胞內的速度很慢,約15h才達到細胞內、外平衡,而在細胞功能不全如缺氧、酸中毒等情況下,鉀的平衡時(shí)間更長(cháng),約需1周或更長(cháng),所以糾正缺鉀需歷時(shí)數日,勿操之過(guò)急或中途停止補給。f.缺鉀同時(shí)有低血鈣時(shí),應注意補鈣,因為低血鈣癥狀往往被低血鉀所掩蓋,低血鉀糾正后,可出現低血鈣性搐搦。g.短期內大量補鉀或長(cháng)期補鉀時(shí),需定期觀(guān)察,測定血清鉀及心電圖以免發(fā)生高血鉀。
低鉀血癥補鉀時(shí)應注意:
⑴補鉀時(shí)要注意尿量,如尿少,補鉀須慎重,以免引起高鉀血癥;
⑵密切觀(guān)察患者,如有心衰及肺水腫傾向,宜減慢輸液速度,必要時(shí)予以速尿,對于合并有心、腎功能不全者,要嚴密心電監護、監測尿量,在強心、利尿(優(yōu)選速尿,緩可用保鉀利尿劑)等基礎上謹慎實(shí)施補鉀方案;
⑶在治療低血鉀時(shí),應注意有無(wú)代謝性堿中毒、低血鈣及低血鎂的發(fā)生,以便及時(shí)糾正,特別是低鎂血癥;
⑷代謝性酸中毒患者出現嚴重低鉀血癥時(shí)表示總體鉀大量缺失,救治中應首先補鉀,待血清鉀接近正常水平后再糾正酸中毒,并同時(shí)補鉀,否則會(huì )使血清鉀急劇下降導致死亡。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信息網(wǎng)絡(luò )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gè)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huì )及時(shí)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shū)B(niǎo). 頁(yè)面生成時(shí)間:3.0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