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思政課社會實踐報告
摘要:農民工問題是我國城鎮(zhèn)化、工業(yè)化和城鄉(xiāng)二元經濟社會結構下,政治、經濟、社會體制等多種因素的綜合性產物,是與農民工現象相伴生并不斷凸顯的社會問題。伴隨著農民工數量的快速增長,農民工群體步入代際轉換的重要時期,新生代農民工逐漸成為農民工的主力軍和生力軍。新生代農民工出生于80年代中后期,從小在農村長大,90年代中后期來到城市,是具有農村戶口在出生務工的勞動者。他們不同于第一代農民工,他們有著執(zhí)著的出生夢想和現代意識,但由于種種限制和制度性障礙,他們很難真正融入和適應城市生活。退回農村,他們做不了合格的農民:扎根城市,他們很難逾越橫亙著的制度和文化藩籬。 農民工是改革開放進程中成長起來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是我國現代產業(yè)工人的主體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農民工中的新生代群體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關鍵字: 新生代農民工 城市適應 社會保障
農民工,是一個很特別的名稱,是一個在中國城市化過程中始終繞不開的話題。如今,這個群體已進入第二代,與他們的父輩相比,他們有農村烙印,卻從小成長于城市,但是他們并不被城市認可;同時,他們又不愿回到農村去,對于他們自我身份的恐慌,或表于形,或隱于內,但始終難以解脫。
新生代農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以后,年齡在16歲以上,在異地以非農就業(yè)為主的農業(yè)戶籍人口。
農民工是改革開放進程中成長起來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是我國現代產業(yè)工人的主體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農民工中的新生代群體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大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yè)農村發(fā)展基礎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
農民工是改革開放進程中成長起來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是我國現代產業(yè)工人的主體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農民工中的新生代群體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現狀:
新生代農民工占外出農民工的比重日益上升,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日益發(fā)揮主力軍的作用。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據:2009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3億人,外出農民工數量為1.5億人,其中,16歲-30歲的占61.6%1.據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農民工數量在8900萬左右,如果將8445萬就地轉移農民工中的新生代群體考慮進來,我國現階段新生代農民工總數約在1億人左右。這表明,新生代農民工在我國2.3億(2008年為2.25億)職工中,已經占將近一半,他們在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中日益發(fā)揮主力軍的作用。同時,新生代農民工的初次外出務工年齡更低,基本上是一離開中學校門就開始外出務工。全國總工會的一項一項調查顯示,在珠三角,傳統(tǒng)農民工初次外出務工的平均年齡為26歲,而在新生代農民工中,80后平均為18歲,90后平均只有16歲2.16歲、18歲的年齡,基本上意味著新生代農民工一離開初中或高中校門就走上了外出務工的道路,也意味著與傳統(tǒng)農民工相比,他們普遍缺少離開校門后從事農業(yè)生產勞動的經歷。
從甘肅白銀到蘭州打工的韓文彬在某建筑公司做電焊學徒。他已經逐漸習慣了城市生活,不想回到農村?!暗袝r,晚上出來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或下雨停工時,一種難以抑制的疏離感莫名而生?!表n文彬說。
新生代農民工,是伴隨中國改革開放而產生的新一代,受教育程度相對高一些,來到城市不僅僅是為了謀生,而且他們心里都盤算著如何在城市這一塊土地上成家立業(yè)。但他們如果沒有技能,他們在現實的生活中所面臨的困難一點也不會比他們的'父輩們少。
對他們而言,遠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生活,離鄉(xiāng)外出務工是這一代學業(yè)上失利的農村青年的時尚選擇。進城務工,意味著他們將以另一種生活方式方式親近現代城市生活。
雖然來蘭州只有二年時間,韓文彬卻已經換了4份工作。在學電焊之前,他在一家餐廳做服務生,但這份工作她干了不到2個月就辭職了。“沒日沒夜地上班,工作壓力太大不說,報酬也少得可憐?!敝挥谐踔挟厴I(yè)的韓文彬,曾兩次參加中考都未能如愿。
已適應快節(jié)奏作息的韓文彬,習慣了逛街、購物和吃夜宵的城市生活,他難以忍受農村的破舊、貧窮和慢節(jié)奏。雖然覺得自己的“根”仍在農村,但又與農村的生活格格不入,矛盾的心情使他處于尷尬的環(huán)境中。
問題:
事實上,農民工這個生活在城市里卻又不屬于城市的龐大群體,因為沒有“市民”的身份,除了要面臨來自身身份的困惑和尷尬外,更在現實生活中處處碰壁。哪些對于“市民”津津樂道的住房、醫(yī)療、求學、就業(yè)等福利,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技校畢業(yè)在外打拼十年的康永軍的想法是: “省城蘭州這個城市是繁華的、的確不錯,但若是說把家安在蘭州,有人想、有人不想,在蘭州安家真的不容易,在這樣的城市里生存壓真的很大,沒有工作就沒有飯吃。更別說安家了!”
雖然已經十年不務農甚至很少回老家,康永軍還是把自己認定為一個農民。戶口簿上的“農”字,給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生活帶來很多現實困難。因為附著在“市民”光環(huán)下的教育、醫(yī)療、社保、住房等等權利和福利,對他們來說都遙不可及,他們只是這座城市的普通勞動力。
在城里人看來,他們是農村人,盡管他們中有的在城市已經打拼多年;在農村人看來,他們也許是城里人,常年在城市中工作,氣質與見識似乎都比未出鄉(xiāng)村的人提升了許多?!∷麄冏约簞t更多的是迷惘和不確定——一方面,沒有城市戶口,城市也沒有完全接納他們;他們中的大部分享受不到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和失業(yè)保險;高強度的工作和較低的工資使他們沒有時間也沒有財力接受提升人力資本的職業(yè)培訓。另一方面,他們大多不會農活,不愿意回家種地,農村似乎也離他們很遙遠。
這是一群被農村和城市雙重邊緣化的青年。如果是一個人或者一小群人,他們經歷的只是個體的漂泊無著??伤麄兪?億多人,一個龐大的人群,他們所感受和承受的一切,必將對整個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讓社會無法忽視他們。
增城事件只是一個點上的個案而已。更多的類似案件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和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必須在一個更高和更廣的層面加以解決,否則將帶來更多傷
清華大學社科學院院長李強說:“農民工以及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城市經濟、勞動力重要的組成部分,既然是這樣,我們確實也要思考。作為一個長遠的社會發(fā)展,作為一個轉型中的社會,未來中國會逐漸走向城鎮(zhèn)化和城市化。那么我們怎么對待農民工,特別是我們怎樣對待已經接受了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的新生代農民工。”
反思:
其實造成新生代農民工難以真正融入城市的原因,一方面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征地拆遷安置中,“要地不要人”的急功近利思想,在城市化的過程中搞區(qū)別對待,把進城新市民當成負擔,忽視了人的城市化問題。另一方面,各種保障不全,相應的服務不到位和管理不科學,政策落實難。在方法手段方面,對新市民也缺乏相應的規(guī)劃設計和培訓教育等。
目前的現狀是農民工可以獲得城市戶口,可以成為市民,但是以其收入水平,將無法支撐在城市的生活消費,所謂的市民化將成為一句空話。最根本的兩個問題是就業(yè)和住房。這兩個問題不解決,農民工無法真正成為市民。
根據“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中國城鎮(zhèn)化率將由現在的47.5%提高到51.5%。但若沒有人的城鎮(zhèn)化,如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專欄)所言,將是一個“虛高”的城鎮(zhèn)化,這種城鎮(zhèn)化模式將不可持續(xù)。
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將會持續(xù)減少。在這樣的背景之下,1億多30歲以下的年輕勞動力,更是一筆寶貴的人力資源財富。如何把問題變成財富,如何使新老農民工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公平地分享社會財富,需要政府、NGO及社會各方用智慧和愛心來慎重求解。
未來:
對新生代農民工而言,融入城市并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是他們追逐的夢想。但缺乏各種機會卻使他們始終處于社會的最底層。
外出打拼十余年年后,高職畢業(yè)的王軍國已經成了工廠的技術骨干,每天不用像剛到工廠那樣沒完沒了的干活,基本過上了城市人的生活,但他坦言:“在城市人的眼里,我們任然是是農民,只不過是在工廠打工而已。盡管我在工廠還算是干部,但在社會生活上我們沒有地位,享受不到社會的許多優(yōu)惠政策。”
目前,我國制度安排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沒有為農民工所具有的技術優(yōu)勢設計出良好的上升通道。這樣造成的直接社會后果就是對各地GDP貢獻巨大的農民工,卻總體處在“有技術無地位”的社會劣勢地位。
各地成千上萬的工程建設,數以億計的各類產品,都能證明農民工的勞動是有技術含量的,被我們稱作農民工的很多人,其實應該屬于高級技術工人。但他們并沒有得到其相應的社會地位。在目前的社會中只有得到了社會制度的認可,一個人才可能獲得相應的社會地位。從形式上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已經建立了“國家職業(yè)資格證書制度”,由各地的人力資源機構頒發(fā)“職業(yè)資格證書”。該證書涉及各個行業(yè)。但是,我國絕大多數的農民工,都沒有獲得過這種“職業(yè)資格證書”。這就不能不反思我們的專業(yè)技術證書制度本身了。在經濟發(fā)展中作出巨大貢獻的農民工,明明完成了高水平的專業(yè)技術勞動,但卻基本上沒有獲得被社會認可的專業(yè)技術證書,難以進入中產階層的隊伍之中。
近年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輔助“三農”的政策,包括取消農業(yè)稅,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注重維護進城務工農民權益等。這些政策使農村、農民包括農民工的生活確實有所改善,對他們的發(fā)展無疑是有利的。不過,《人民日報》有篇文章,顯示城鄉(xiāng)收入的差距還在進一步擴大,而戶籍、出身正是拉大收入差距的主要推手。對處于城市底層的新生代農民工而言,消除戶籍壁壘、盡快融入城市,獲得進入社會中間階層的機會成為未來解決農民工問題的關鍵。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市場化、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他們的就業(yè)和生活環(huán)境相對傳統(tǒng)農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對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鄉(xiāng)二元社會體制沒有徹底打破之前,在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的就業(yè)結構下,他們與傳統(tǒng)農民工有著類似的社會境遇,面臨一些共同的基本社會問題。總之,這個群體的出現對我們解決農民工問題提出了與時俱進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張國曙.關于新生代農民工城市適應問題研究。碩士論文。
2.從生存到發(fā)展:金融危機下的農民工問題,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3.國家統(tǒng)計局,2009年農民工監(jiān)測調查報告,2010-03-19.
4.王羚.第一財經日報王羚,2011.6.23
2016思政課寒假社會實踐報告模板
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發(fā)展和交通狀況的日益改善,務工人員的流動也日益頻繁。由于在城市能夠找到報酬相對較高的工作,許多原本生活在農村的人來到城市尋找工作以改善自己的生活。這些外出的農民工得生活狀況和工作環(huán)境究竟如何?為了切實的了解外出農民工的工作環(huán)境,特此展開此次調查。此次調查以杭州郊區(qū)小型工廠和個體戶為主體,深入走進農民工的生活,以尋求相關信息。
一、概述
根據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實施細則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校外社會實踐將于今年暑期展開。為了完成我校這一暑期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任務,特此展開了此次調查。此次調查主要采取實地參觀、實習和訪談的形式,以在杭州郊區(qū)小型工廠和個體戶中從事工作的外來農民工為調查主體,以切實了解這些農民工的工作環(huán)境而開展的。通過實地的參觀和訪談,基本掌握了這一地區(qū)所調查的范圍內農民工的工作環(huán)境現狀,和一些突出問題,并提出相對的改善意見。經過這次調查我自身也有很多收獲。
二、活動的展開
工作環(huán)境不僅包括工人工作所在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還包括工作中的人際關系,住宿和飲食的環(huán)境,工作之余的生活狀況(精神文明生活)等等許多與工人工作息息相關的各類各式各樣的周邊環(huán)境的總和。
一個好的生活環(huán)境能夠讓人工作愉悅,身心健康,十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豐富精神生活,可以說有一個好的工作環(huán)境往往能夠事半功倍。由此可見,一個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是極其重要的。
為了能夠更好的了解外出務工的農民工的工作環(huán)境究竟如何,以便更好的改善農民工的工作環(huán)境,特以此次暑期實踐調查為契機,開展了對杭州城東農民工的工作環(huán)境的調查。
杭州城東郊區(qū)地形復雜,街道縱橫,工廠種類和數量眾多,情況十分不利于個人開展逐一的參觀和調查。所以我對工廠進行了分類,主要對從事輕工業(yè)加工和物流運輸的工廠和工人進行參觀和訪談。對于工廠數量多這一點,我采取了隨機抽取的辦法,對于同一地點的同一類型工廠,只隨機挑取期中的少數幾個進行參觀和調查。出于此次實踐的人數要求(人數不得多于兩人)和經費上的限制,本次社會實踐無法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展開。
確定了調查的地點和調查方法,接下來的就是實地的考察。
我首先來到杭州五堡的一些小型服裝加工廠、物流公司和一些輔料加工廠。在說明來意后,大部分的工廠管理人員同意了我對其公司的工人的訪談。隨后我來到七堡和九堡的物流公司,布料、羅口加工廠和當地的一些外來人員開的小商店和早點鋪進行參觀和考察。
為了便于統(tǒng)計,在訪談中我提的問題比較集中,主要有以下問題: 1 您對您的工作環(huán)境是否滿意? 2 哪些地方不滿意? 3 您希望您的工作環(huán)境在哪些方面能夠改進? 4 如何改進?
大部分工人對我提出的問題做出了詳細的回答,通過與他們的交談,我也具體了解了這些工人的工作環(huán)境現狀。
另外,我也在這些考察地點的周邊進行了觀察。對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娛樂設施進行了考察。不同的地點周邊的生態(tài)有著比較大的差異,娛樂設施和娛樂生活也有一些不同。這也在訪談中影響了農民工對我提出的問題所做出的回答。
通過此次調查,我共走訪了杭州城東二十余家各類的工廠和公司,與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的農民工進行了對話,并記錄了部分訪談的結果。在現有的時間、精力和經費的前提下,我走訪參觀了最大范圍、盡可能多的各類工廠和個體戶。所以,調查所得出的結果也是當前條件限制下最為準確的。
三、結果統(tǒng)計與分析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7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