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裂縫過(guò)早出現,充分利用高強度鋼筋及高強度混凝土,設法在混凝土結構或構件承受使用荷載前,預先對受拉區的混凝土施加壓力后的混凝土就是預應力混凝土。用來(lái)減小或抵消荷載所引起的混凝土拉應力,從而將結構構件的拉應力控制在較小范圍,甚至處于受壓狀態(tài),以推遲混凝土裂縫的出現和開(kāi)展,從而提高構件的抗裂性能和剛度。
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施工方法:1、臺座制作 2、鋼絞線(xiàn)(鋼筋)鋪設 3、預應力張拉 4、普通鋼筋綁扎 5、模板制安 6、混凝土澆筑 7、養護 8、預應力放張切斷 9、隱蔽工程檢查驗收 。
后張法---無(wú)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施工方法:1、支板底模 2、綁扎暗梁及板底非預應力筋 3、鋪放板預應力筋 4、安裝錨墊板、螺旋筋 5、預應力筋綁扎、固定6、預應力筋矢高、數量檢查 7、鋪放板頂非預應力筋 8、梁側模及預應力筋張拉端模板封模 9、隱蔽工程檢查驗收 。
預應力按照施工方法不同可分為先張法和后張法兩大類(lèi)。
先張法
先張法是在澆筑混凝土前張拉預應力筋,并將張拉的預應力筋臨時(shí)錨固在臺座或鋼模上,然后澆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強度達到不低于混凝土設計強度值的75%,保證預應力筋與混凝土有足夠的粘結時(shí),放松預應力筋,借助于混凝土與預應力筋的粘結,對混凝土施加預應力的施工工藝,如圖5.1所示。先張法一般僅適用于生產(chǎn)中小型構件,在固定的預制廠(chǎng)生產(chǎn)。
先張法生產(chǎn)構件可采用長(cháng)線(xiàn)臺座法,一般臺座長(cháng)度在50~150m之間,或在鋼模中機組流水法生產(chǎn)構件。先張法生產(chǎn)構件,涉及到臺座、張拉機具和夾具及先張法張拉工藝,下面將分別敘述。
后張法
先制作構件(澆筑混凝土),并在構件體內按預應力筋的位置留出相應的孔道,待構件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規定的強度(一般不低于設計強度標準值的75%)后,在預留孔道中穿入預應力筋進(jìn)行張拉,并利用錨具把張拉后的預應力筋錨固在構件的端部,依靠構件端部的錨具將預應力筋的預張拉力傳給混凝土,使其產(chǎn)生預壓應力;最后在孔道中灌入水泥漿,使預應力筋與混凝土構件形成整體.
預應力張拉中的先張種不同的對混凝土構件施加預應力的方法,其區別在于先張法要有張拉臺座,在混凝土澆筑之前,先把預應力鋼筋張拉到設計拉力,然后澆筑混凝土,等到混凝土到一定強度(一般在設計強度的80%以上)后,放松預應力鋼筋,通過(guò)混凝土對預應力鋼筋的自錨,從而完成預應力構件。
而后張法是先澆筑混凝土構件,在澆筑前埋設預應力管道(一般為波紋管)或預埋膠管在澆筑后一定時(shí)間拔出形成管道。然后等混凝土達一定強度(一般也在設計強度的80%以上)后,在管道內穿入預應力鋼筋,進(jìn)行張拉,然后用錨具鎖定錨固。在全部張拉完成后對管道內壓漿,從而完成預應力構件。
先張法使用于形體較小的預制構件,且具備張拉臺座,在預制場(chǎng)加工,如預應力空心板、跨度較小的橋板等;
后張法適用于跨度大于25m的大型橋板、T梁等,無(wú)須張拉臺座,在現場(chǎng)加工。
一、先張法
先張法是指首先在臺座上或鋼模內張拉鋼筋,然后澆筑混凝土的一種方法。將預應力鋼筋一端用夾具固定在臺座的鋼梁上.另一端通過(guò)張拉夾具、測力器與張拉機械相連。當張拉到規定控制應力后,在張拉端用夾具將預應力鋼筋固定,澆筑混凝土,預應力加固公司當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切斷或放松預應力鋼筋,由于預應力鋼筋與混凝土間的粘結作用,使混凝土受到預壓應力。
先張法具有生產(chǎn)工序少、工藝簡(jiǎn)單、施工質(zhì)量容易控制的特點(diǎn)。
二、后張法
后張法是指先澆筑混凝土構件,然后直接在構件上張拉預應力鋼筋的一種施工方式。澆筑混凝土構件時(shí),預先在構件中留出孔道.當混凝土達到規定強度后、將預應力鋼筋穿入孔道,用錨具將預應力鋼筋錨固在構件的端部,在構件另一端用張拉機具張拉預應力鋼筋,張拉預應力鋼筋的同時(shí),構件受到預壓應力。當達到規定的張拉控制應力值時(shí).將張拉端的預應力鋼筋錨固。對有粘結預應力混凝土.在構件孔道中壓力灌入填充材料(如水泥砂漿).使預應力鋼筋與構件形成整體。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信息網(wǎng)絡(luò )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gè)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huì )及時(shí)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shū)B(niǎo). 頁(yè)面生成時(shí)間:3.5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