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shí)驗步驟:
①還原糖的鑒定步驟:
注入組織樣液2ml 過(guò)濾:將玻璃漏斗插入試管中,漏斗上墊一層紗布
加斐林試劑:2ml(由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別加入)
*斐林試劑:甲液0.1g/mlNaOH溶液
乙液0.05g/mlCuSO4
(等量混合搖勻使用)
水浴加熱:煮沸2min
觀(guān)察溶液顏色變化:淺藍色→棕色→磚紅色.
選材:顏色淺,含糖量高
②脂肪的鑒定步驟:
取材:花生種子(浸泡3-4h),將子葉削成薄片
取理想薄片,在薄片上滴2-3滴蘇丹Ⅲ(或蘇丹IV)染液(染色的時(shí)間一般為2-3min左右),
去浮色,制成臨時(shí)裝片。
*脂肪+蘇丹III--染成橘黃色
脂肪+蘇丹IV---染成紅色
觀(guān)察:先在低倍鏡下,找到材料的脂肪滴,然后,轉為高倍鏡觀(guān)察
③蛋白質(zhì)的鑒定步驟:
選材:卵清稀釋液或黃豆(浸泡1-2d) 豆漿 濾液
染色:先加A液2ml搖勻,再加B液4-5滴搖勻
原理:蛋白質(zhì)+雙縮脲試劑--紫色反應
*雙縮脲試劑:A液0.1g/mlNaOH溶液
B液0.01g/mlCuSO4溶液
現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mL 2%的硝酸銀溶液,然后一邊搖動(dòng)試管,一邊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產(chǎn)生的沉淀恰好溶解為止(這時(shí)得到的溶液通常叫做銀氨溶液)。然后再加入3滴葡萄糖,振蕩后,把試管放在熱水浴中加熱,不久就可以看到試管壁內壁上出現銀鏡。這也叫銀鏡反應。Ag(NH3)2OH
Ag+ + NH3·H2O = AgOH↓ + NH4+
AgOH + 2NH3·H2O =[Ag(NH3)2]+ + OH- + 2H2O
C6H12O6 + 2[Ag(NH3)2]+ + 2OH- = C6H11O7-(葡萄糖酸) + NH4+ + 2Ag↓+3NH3+3H2O
還原性糖鑒定:
鑒定原理: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還原糖種類(lèi)較多,常見(jiàn)的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它們的分子內都含有還原性基團(游離醛基或游離酮基)。用斐林試劑、班氏試劑、銀氨溶液等可以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存在與否。
(1)利用斐林試劑:斐林試劑由質(zhì)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zhì)量濃度為0.05g/mL的硫酸銅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藍色的Cu(OH)2沉淀。Cu(OH)2與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則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應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shí),溶液的顏色變化過(guò)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淀)。
(2)利用班氏試劑:班氏試劑由A液(硫酸銅溶液),B液(檸檬酸鈉和碳酸溶液)配制而成。將A溶液傾注人B液中,邊加邊攪,如有沉淀可過(guò)濾。實(shí)驗原理與斐林試劑相似,所不同的是班氏試劑可長(cháng)期使用。班氏試劑A液中的硫酸銅溶液與B液中的無(wú)水硫酸鈉和檸檬酸鈉相遇,能產(chǎn)生可溶性的又略能離解出cu2+的檸檬酸銅。
(3)利用銀氨溶液:銀氨溶液是在2%的AgNO3溶液中逐滴滴人2%的稀氨水,至最初產(chǎn)生的沉淀恰好溶解為止,這時(shí)得到的溶液就是銀氨溶液。銀氨溶液中含有Ag(NH3) 20H(氫氧化二氨合銀),這是一種弱氧化劑,能把醛基氧化成羧基,同時(shí)Ag+被還原成金屬銀。還原生成的銀附著(zhù)在試管壁上,形成銀鏡。可見(jiàn),銀鏡反應也可用于鑒定可溶性還原糖。鑒定的結果是出現銀鏡。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信息網(wǎng)絡(luò )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gè)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huì )及時(shí)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shū)B(niǎo). 頁(yè)面生成時(shí)間:3.1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