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審閱法。
為了增強查找舞弊的準確性,提高審查的工作效率,審查人員可以首先采取審閱法對記賬憑證的重要部位進行技術觀察和審視。具體內容是:
①記賬憑證的外在形式,視其基本要素是否表達清晰,有無粗糙、模糊之處,其手續(xù)是否完備,填制的經手人和復核人是否簽章。
②記賬憑證所載會計分錄,視其所運用的會計科目是否正確,能否反映原始憑證所載的經濟業(yè)務,其對應關系是否明確,指向是否清楚,一級科目、二級科目層次是否分明,所涉金額是否無誤。
③記賬憑證的摘要,能否說明經濟業(yè)務的輪廓和梗概,有無似是而非之處。
④如果記賬憑證系采用計算機填制的,要對其所采用的科目編號進行查對,視其有無混淆不同會計科目的順序及其編號,填制憑證的操作程序有無錯誤,操作后有無存盤或保留必要的備份。
有時企業(yè)的記賬憑證數量非常大,審查人員一般較難對其進行全部而詳盡的檢查,審查人員可以采用抽樣審查的方法,這樣可使審查有所側重,并能提高效率。
(2)核對法。
在初步審閱的基礎上,如發(fā)現了異常或疑點,應立即將記賬憑證的可疑之處或疑點與原始憑證進行核對,這也是對記賬憑證進一步地檢查。核對的內容主要是核對會計科目核算的經濟內容與原始憑證是否相符,記賬憑證中的借貸方金額是否與原始憑證相符,特別是對附有多張原始憑證的情形,應對其進行加總驗證,不但要核對數量、金額,而且要核對其業(yè)務內容、憑證張數、業(yè)務發(fā)生的時間等;核對匯總記賬憑證與分錄記賬憑證合計數是否相符;核對記賬憑證與明細賬、日記賬及總賬,看其是否相符,是否存在矛盾的地方。如果發(fā)現了明顯的矛盾且不能正常解釋的異常憑證,審查人員應該做進一步的查詢。
(3)查詢法。
查詢是指審查人員針對記賬憑證中出現的異常和可疑之處,向被查單位有關操作人員、當事人或者知情人進行詢問。詢問可以公開、當面進行,也可以秘密進行。查詢也包括函詢,函詢有積極函詢和消極函詢兩種方式。函詢對象一般是出具原始憑證的單位、開具憑證的經辦人、被查單位的貨主或者客戶等,查詢中應查清記賬憑證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取得有關問題的證據材料。
(4)其他方法。
在記賬憑證檢查中,審查人員還應該綜合使用其他的技術方法:
①使用比較分析法,對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填制的時間、業(yè)務發(fā)生地點、所涉及的數量、金額等進行分析。可以對比其他正常業(yè)務憑證,找出可疑憑證的破綻;對比發(fā)生誤差的憑證,找出錯誤和舞弊的共性。
②使用經驗判斷法,分析和判斷記賬憑證錯誤和舞弊的動因和根源,界定其對相關業(yè)務及會計資料的影響。
③采用計算統(tǒng)計法,分析記賬憑證發(fā)生舞弊的概率,計算出憑證舞弊所涉的金額。
④也可以采用內查外調法,對在被查單位內部無法查清楚的特殊憑證,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尋訪,以收集外部審查證據。
這是試算平衡不平時用于快速查找差錯的兩種方法:除2法:它是指以差數除以2來查找錯賬的方法。
當某個借方金額錯記入貸方(或相反)時,出現錯賬的差數表現為錯誤的2倍,將此差數用2去除,得出的商即是反向的金額。例如,應記入“原材料――甲材料”科目借方是4000元誤記入貸方,則該明細科目的期末余額將小于其總分類科目期末余額8000元,被2除的商4000元即為借貸方向反向的金額。
同理,如果借方總額大于貸方600元,即應查找有無300元的貸方金額誤記入借方。如非此類錯誤,則應另尋差錯的原因。
除9法:它是指以差數除以9來查找錯數的方法。適用于以下三種情況:(1)將數字寫小。
如將400寫為40,錯誤數字小于正確數字9倍。查找的方法是:以差數除以9后得出的商即為寫錯的數字,商乘以10即為正確的數字。
上例差數360(即400-40)除以9,商40即為錯數,擴大10倍后即可得出正確的數字400。(2)將數字寫大。
如將50寫為500,錯誤數字大于正確數字9倍。查找的方法是:以差數除以9后得出的商為正確的數字,商乘以10后所得的積50為錯誤數字,50乘以10(即500)為錯誤數字。
(3)鄰數顛倒。如將78寫為87,將96寫為69,將36寫為63等。
顛倒的兩個數字之差最小為1,最大為8(即9-1)。查找的方法是:將差數除以9,得出的商連續(xù)加11,直到找了顛倒的數字為止。
如將78記為87,其差數為9。查找此錯誤的方法是,將差數除9得1。
連加11后可能的結果為12、23、34、45、56、67、78、89。當發(fā)現賬簿記錄中出現上述數字(本例為78)時,則有可能正是顛倒的數字。
在手工記賬情況下,由于登記賬薄或編制記賬憑證錯誤,當某個科目總賬與明細賬余額不相等時,可采用“除2法”和“除9法”快速查找錯誤原因。 當某個科目總賬與明細賬余額不相等時,若其差額為偶數時,這樣有可能是借貸反方向的原因,可采用“除2法”查找錯誤。
比如總賬比明細賬借方余額多50元,就拿50/2=25,查一查該科目明細賬貸方有沒有登記為25元的記錄。當某個科目總賬與明細賬余額不相等時,若其差額能被9整除時,這樣有可能是相鄰數字登記錯位或者是數字末尾多記0與少記0的原因,可采用“除9法”查找錯誤。
比如總賬比明細賬借方余額多9元,就拿9/9=1,有可能是相鄰數字54元記成45元。比如總賬比明細賬借方余額多18元,就拿18/9=2,有可能是相鄰數字42元記成24元,比如總賬比明細賬借方余額多27元,。
就拿27/9=3,有可能是相鄰數字63元記成36元,比如總賬比明細賬借方余額多36元,就拿36/9=4,有可能是相鄰數字84元記成48元。 同理可以查找。
數字末尾多記0與少記0的:如10000元記成1000元,10000-1000=9000,9000/9=1000,可能是數字10000元記成1000元,或者是數字1000元記成10000元,如2000元記成200元,2000-200=1800,1800/9=200,可能是數字2000元記成200元,或者是數字200元記成2000元,同理可以查找。 “除2法”比較容易理解,把對賬時出現的差額除以2,查找金額為這一數額(差額除以2后的數額)的所有業(yè)務的會計分錄,再找出原始憑證,看是否將借、貸方向記反。
“除9法”是將出現的差額除以9,若結果為整數,那么很可能是記賬時發(fā)生了數字錯位。例如將29錯記為92,對賬時出現的差額為92-29=63,用63除以9得整數7;再例如將123錯記為321,出現差額321-123=198,198÷9=22。
其推導如下:假設一個三位數abc(a、b、c均為自然數),記賬時錯誤的記為bac,abc=a*100+b*10+c bac=b*100+a*10+c 錯記后造成的差額為:bac-abc=(b*100+a*10+c)-(a*100+b*10+c)=(b*100-a*100)+(a*10-b*10)+(c-c)=(b-a)*100-(b-a)*10=(b-a)*90,得出的這個結果一定能被9整除。 可以隨便用一個多位數驗證一下。
有興趣的話可以用更多位數的數字推導。如果查出的差額是一個帶小數點的數字,也可以用“除9法”幫助查找,但僅限于將小數點錯移一個位數。
將對賬過程中出現的差額除以9后,往往得出的結果就是正確數字,或把這個結果乘10就是正確數字。 例如將120。
10錯記為12。01,出現差額為120。
1-12。01=108。
09, 108。09÷9=12。
01,將12。01乘10即為正確數字。
當然,對賬過程中是先出現108。09這個數字(發(fā)現賬面數字跟其他資料有108。
09金額對不上),此時這個差額很難讓人聯想到120。 10這個數字,可以用這個差額除以9,得到12。
01,已經很接近正確數字了吧,反正看著像一家人,哈哈。再用12。
01乘10,得到120。10,檢查發(fā)生額為這兩個數字的憑證,這可能就有頭緒了。
尤其是用會計軟件記賬,輸入這兩個數字查找,很快就能查出是哪筆業(yè)務哪筆分錄,再查看原始憑證就OK了。 ###會計 科目匯總表 不平衡 是有錯的地方,仔細核對,找出錯就可以,不用除。
###我記得好像是什么帳證,帳帳,統(tǒng)一什么的哇 。
記住有借必有貸###看看會計學原理###有借必有貸 借貸必相等 遵循這個規(guī)律就行了###一般都是復式記賬=借貸記賬法 例:今天X公司購買了一批原材料(入庫)500000元,以銀行存款支付 借:原材料 500000 因為原材料屬于資產,所以借方記增加 貸:銀行存款 500000 因為銀行存款屬于資產,所以借方記減少 在上面例題中,銀行存款減少500000元,所以記在貸方,原材料增加500000元,所以記借方 ###要系統(tǒng)的學習借貸記帳法,熟記會計科目并能熟練掌握,做分錄時遵循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原則。
樓上說的很好,參考樓上的舉例。 ###先確定科目 然后再看是屬于資產,還是負債,還是所有者權益 資產:借方是增加貸方是減少 負債:借方是減少貸方是增加 所有者權益:借方是減少貸方是增加 然后是根據:有借必有貸 借貸必相等 還有就是: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 ###看基礎會計學###多看看書,一看就是不懂會計的菜鳥###有借必有貸 借貸必相等 遵循這個規(guī)律就行了。
銀行會計檢查是會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進行會計帳務檢查,可以發(fā)現問題,找出內部管理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提高會計核算的管理水平。筆者根據工作中的體會,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 一、觀纂法。就是現場實地觀察經辦人員的業(yè)務操作、審查其規(guī)范化操作程序和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情況。主要觀察:
①經辦人員是否遵守會計基本原則。如雙人臨柜、錢帳分管,帳表憑證換人復核等。
②經辦人員是否按規(guī)定審驗、傳遞憑證。
③經辦人員對印、押(壓)、證的管理是否嚴密。
二、核對法。就是檢查人員利用憑證、帳簿報表等之問的對應關系,將其對照檢查,看內容、數字是否一致,主要核對:
①空白重要憑證登記簿。包括大小庫登記簿是否建立健全,帳實是否相符等。
②有價單證登記簿。主要看有價單證登記簿的登記內容是否全面,與出納部門登記簿內容是否一致,各種有價單證實有庫存數與登記簿余額核對是否相符等等。
③到期未收貸款利息登記簿。主要檢查登記簿總、分帳設置是否齊全,是否在結息日將到期未收貸款利息逐筆記入登記簿,并檢查各戶到期未收貸款利息與分戶帳余額是否相符,分戶帳與總帳和報表余額是否相符等等。
④存款科目帳戶。
一、順查法與逆查法 順查法與逆查法是根據會計業(yè)務處理程序進行的分類。
A. 順查法:是根據會計業(yè)務處理的先后程序進行檢查的方法。即按照所有原始憑證的發(fā)生時序逐一進行檢查。
首先以原始憑證為依據,核對并檢查記帳憑證,根據憑證核對檢查日記、總分類帳、明細分類帳,最后以帳簿來核對會計報表。檢查程序為憑證→帳簿→報表。
一般在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帳實不符的單位,可以通過此種方法,將問題一點點查出來。但是,采用順查法必須對每張憑證、每本帳簿都逐一審查,費時費力,難以抓住重點。
只能適用于業(yè)務量少的小型企事業(yè)單位。 B. 逆查法。
是指按會計業(yè)務處理程序的相反方向檢查的一種方法。它是從檢查會計報表開始,對可疑帳項和重要項目逐項核對總分類帳、明細分類帳的日記帳,并有目的地審查記帳憑證和原始憑證,找出問題的原因和結果。
在查帳過程中,較多用以發(fā)現問題,但只能局限于從會計報表中發(fā)現問題, 不能對全部帳項進行審查。 詳查法和抽查法 詳查法和抽查法是根據審查資料的多少進行的分類。
A. 詳查法。是指查帳人員對查帳期間的全部憑證、帳薄、報表及其他經濟活動進行全面審查。
詳查法既要對憑證、帳簿、報表審查,又要審查有關的經濟資料并加以分析,所以審查的內容全面,結論和評價準確、科學,但工作業(yè)務量大,費時費力。此種方法適用于經濟業(yè)務較少,會計核算簡單或者是為了揭露重大問題而進行的專案審查。
B. 抽查法。是指查帳人員在查帳期間從全部憑證、帳簿、報表等有關資料中,抽取部分項目進行審查并據以推斷全體情況的一種審查方法。
由于查帳人員在查帳之前,對被審查單位會計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不了解,因此,抽查時往往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因此審查的結論和評價準確性較差,但隨著查帳人員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和判斷能力的提高,查帳人員可以事先進行周密地準備,有的放矢地進行抽查。抽查法的長處是比較節(jié)省時間和人力。
審閱法、核對法、復算法、查詢法、觀察法、比較法、分析法、盤存法、調節(jié)法及鑒定法這是根據具體的查帳技術進行的分類。 A.審閱法。
是指查帳人員通過審查閱讀有關的憑證、帳簿、報表等有關書面資料,來確定被審查單位的經濟活動是否真實、合法、有效的一種方法。審閱是查帳過程中常用的審查方法,一般包括憑證的審閱、帳簿的審閱、報表的審閱、有關的經濟資料的審閱。
憑證的審閱包括原始憑證審閱和記帳憑證的審閱。原始憑證的審閱首先要看反映的經濟活動是否按照經濟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填制,對于原始憑證本身要看抬頭是否為被審單位,日期是否為被查時間,內容是否正常,有無超出經營范圍和生產范圍搞非法倒賣牟取私利的情況,有無違反國家集團購買力規(guī)定的情況,有無鋪張浪費、大肆揮霍的情況,經辦人員簽字、蓋章是否齊全,記帳憑證后附的原始憑證是否齊全等。
對于記帳憑證的審閱,首先要看摘要的內容是否和原始憑證相符,其次看會計科目和會計分錄是否正確,然 后是金額的計算是否準確。帳薄的審閱主要是審閱明細分類帳和日記帳,因為明細分類帳和日記帳 都是根據憑證填制的,因此對它的審閱主要是對摘要金額以及對應科目進行審查,看是否按規(guī)定的方法結帳,對應帳戶是否正確,錯誤是否按規(guī)定的方式進行更改,轉頁的數字是否一致等。
報表的審閱主要是審閱報表上的數字、項目是否填齊全, 帳表數字是否相符,各有關報表上的數字是否相對應,各月數字有無異常變化。其它書面事件的審閱主要是對各項內控制度的審查,如規(guī)章制度是否都已訂立并按照執(zhí)行考勤,記錄是否嚴格執(zhí)行,生產計劃是否合理,有無不切實際過高或過低情況,合同是否妥善保管,合同主要條款和內容是否完備等。
B.核對法。是指通過對兩種或兩種以上會計記錄間的有關數據進行核對,確定其內容是否一致,計算是否準確的一種方法。
具體可分為原始憑證和記帳憑證的核對、憑證與帳簿的核對、總帳與明細分類帳的核對、總帳與會計報表間的核對。原始憑證和記帳憑證之間的核對,主要核對原始憑證經濟內容和記帳憑證的會計科目是否一致,日期、摘要、金額是否一致,記帳憑證所附的原始憑證的張數是否一致。
記帳憑證與帳簿之間的核對,主要核對摘要內容、日期、憑證號、科目和金額是否一致 。 總帳與明細分類帳核對。
總帳是對企業(yè)經濟活動資料的總括反映,明細分類帳則詳細反映經濟資料的具體情況。一個總帳可以同若干個明細帳進行對應,主要核對期初余額、本期借方發(fā)生額和本期貨方發(fā)生額及期末余額。
帳簿和報表間的核對。會計報表的各項數字都來源于帳簿,因此,對帳 表的核對是以表對帳,確定報表時間,與帳簿核對,從而判斷數據是否準確。
核對法只能對憑證、帳簿、報表等會計資料進行形式上的審查,而對經濟活動正確與否并不能進行檢查。因此,核對只有同其它方法結合,才能真實準確地審查企業(yè)的活動。
C. 復算法。是指重新計算會計資料及其它有關記錄中的合計、小計、差額、積數等,檢驗其是否正確的審查方法。
通常我們要對原始憑證中的單價乘數量的積數、小計、會計的加減等進行復算,對記帳憑證中明細。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