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奪理的典故來源:《三國演義》中記載,諸葛亮在劉備失利之后意欲說服孫權聯手抗曹, 受到東吳謀士的詰難。
陸績說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后此說法無稽可考,諸葛亮反問, 什么叫無稽可考。嚴峻又接著說:“你所說的都是強詞奪理,均非正理,不用再說,我 還要問問你,這些說法出自何種典籍?”諸葛亮再道:“如此說來,那伊尹、姜子牙、張 良、陳平、鄧禹等人都有匡世之才,他們的生平又出自何種典籍?他們能像你們這些 腐儒們只會尋章摘句,舞文弄墨嗎?”“強詞奪理”即由此出。
釋義:指無理強辯,沒理硬說成有理。
強詞奪理,注 音qiǎng cí duó lǐ;解 釋:指無理強辯,沒理硬說成有理。
出 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
用 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示 例曹禺《日出》第二幕:“福:(~地)我怎么沒有聽見哪?”
《三國演義》四三回:“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p>
近義詞理直氣壯、滿嘴胡纏、蠻不講理、蠻橫無理、油腔滑調。
反義詞不言而喻 。
【成語詞條】理直氣壯【成語拼音】lǐ zhí qì zhuàng【常用程度】常用【成語結構】聯合式【感情色彩】中性詞【產生年代】古代【成語解釋】直:正確、合理;氣壯:氣勢旺盛。
理由正確充分,說話氣勢就盛【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在理【典故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閻羅殿前,我也理直氣壯,不怕甚的?!薄緫门e例】陳登科《赤龍與丹鳳》第二部:“二魁和小鳳也~,上堂作證?!?/p>
【近義詞】振振有詞 義正言辭 【反義詞】強詞奪理 理屈詞窮 【英文解釋】walk tall 【俄文解釋】с чувством своей правоты【日文解釋】道理が充分にあるので意気が盛(さか)んである【其他語言】mit voller Berechtigung 。
強詞奪理的意思是本來沒有理,硬說成有理。
強詞奪理 [ qiǎng cí duó lǐ ]
基本釋義:本來沒有理,硬說成有理。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孫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p>
白話譯文:孫明所說的話,都是沒有理,硬說成有理的話;都不是非正常的言論;不必再說了。
擴展資料:
1、近義詞:
理直氣壯 [ lǐ zhí qì zhuàng ]
基本釋義:理由充分,因而說話有氣勢。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一:“便提我到閻羅殿前;我也理直氣壯;不怕甚的?!?/p>
白話譯文:就算是我到了閻羅殿前,我也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不怕什么。
2、反義詞:
張口結舌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基本釋義:形容理屈詞窮、無言答對,或緊張害怕得說不出話來。
出處:現代 曲波《林海雪原》二八:“兇手感到這聲音象是一個鐵棒擊打在他的頭上,他轉頭一看,大驚失措,張口結舌?!?/p>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