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體現(xiàn)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雙方不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zhuǎn)化。
2.刻舟求劍 是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違背了物質(zhì)是運動、變化的觀點。又如,“守株待兔”等亦屬此類。
3.掩耳盜鈴 違背了物質(zhì)決定意識的原理。試圖以主觀愿望代替客觀現(xiàn)實。又如,“畫餅充饑”、“望梅止渴”、“鄭人買履”、“削足適履”等,亦屬此義。
4.拔苗助長 說明生物成長過程是遵循一定規(guī)律的,試圖用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規(guī)律性,必然要受到懲罰。
5.畫龍點睛 是說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點,抓關(guān)鍵。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
6.唇亡齒寒 體現(xiàn)了事物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事物內(nèi)部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如同唇齒相依。又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干”、“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等,同屬此理。
7.水滴石穿 體現(xiàn)了量變與質(zhì)變的關(guān)系原理,即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zhì)的變化。又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契而不舍,金石可鏤”等,同屬一理。
8.買櫝還珠 說的是古時候有一人,看到裝珍珠的盒子精美,于是出高價買了盒子,而把寶貴的珍珠卻還給了賣者。比喻只看現(xiàn)象,不看本質(zhì)。又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亦屬同理。
9.邯鄲學(xué)步 比喻不動腦筋,一味模仿別人,結(jié)果弄巧成拙,鬧出笑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認識事物不僅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而且還要善于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否則就不可能形成正確的認識。又如,“東施效顰”、“囫圇吞棗”等同屬此類。
10.舉一反三,聞一知十 是說人們要想獲得新的知識,就必須掌握推理的思維方法。因為,只有學(xué)會推理(包括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才能掌握事物的規(guī)律性,從而使人的知識不斷地擴展和深化。
故事一 有七個人曾經(jīng)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 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
于是乎每周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
強權(quán)就會產(chǎn)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 然后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里全是涼的。
最后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
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會有不同的風(fēng)氣。
所以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xí)氣,一定是機制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如何制訂這樣一個制度,是每個領(lǐng)導(dǎo)需要考慮的問題。
有感:新加坡聽到的一句話-制度決定行為。 故事二 一個心理學(xué)教授到瘋?cè)嗽簠⒂^,了解瘋子的生活狀態(tài)。
一天下來,覺得這些人瘋瘋癲癲,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開眼界。 想不到準備返回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車胎被人下掉了。
“一定是哪個瘋子干的!”教授這樣憤憤地想道,動手拿備胎準備裝上。 事情嚴重了。
下車胎的人居然將螺絲也都下掉。沒有螺絲有備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籌莫展。
在他著急萬分的時候,一個瘋子蹦蹦跳跳地過來了,嘴里唱著不知名的歡樂歌曲。他發(fā)現(xiàn)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來問發(fā)生了什么事。
教授懶得理他,但出于禮貌還是告訴了他。 瘋子哈哈大笑說:“我有辦法!”他從每個輪胎上面下了一個螺絲,這樣就拿到三個螺絲將備胎裝了上去。
教授驚奇感激之余,大為好奇:“請問你是怎么想到這個辦法的?” 瘋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瘋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實,世上有許多的人,由于他們發(fā)現(xiàn)了工作中的樂趣,總會表現(xiàn)出與常人不一 樣的狂熱,讓人難以理解。許多人在笑話他們是瘋子的時候,別人說不定還在笑他呆 子呢。
做人呆呆,處事聰明,在中國尤其不失為一種上佳做人姿態(tài)。 故事三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學(xué)歷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 魚。 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
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哪!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面上廁所。
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內(nèi)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墻,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十分鐘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么辦?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
只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么要下水,他問:“為什么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里有兩排木樁子,由于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
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么不問一聲呢?” 學(xué)歷代表過去,只有學(xué)習(xí)力才能代表將來。
尊重經(jīng)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好的團隊,也應(yīng)該是學(xué)習(xí)型的團隊。
故事四 兩個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趕緊從背后取下一雙更輕便的運動鞋換上。
B急死了,罵道:“你干嘛呢,再換鞋也跑不過老虎啊!”A說:“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紀,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
特別是入關(guān)在即,電信,銀行,保險,甚至是公務(wù)員這些我們以為非常穩(wěn)定和有保障的企業(yè),也會面臨許多的變數(shù)。 當更多的老虎來臨時,我們有沒有準備好自己的跑鞋 故事五 有三個人要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三年,監(jiān)獄長給他們?nèi)齻€一人一個要求。
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
而猶太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三年過后,第一個沖出來的是美國人,嘴里鼻孔里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了。
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里抱著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里牽著一個小孩子,肚子里還懷著第三個。
最后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jiān)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lián)系,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樣的選擇決定什么樣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們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我們的抉擇將決定我們?nèi)旰蟮纳睢?/p>
我們要選擇接觸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趨勢,從而更好的創(chuàng)造自己的將來。 故事六 A對B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
我恨這個公司!”B建議道:“我舉雙手贊成你報復(fù)!!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xiàn)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A問:為什么?B說:“如果你現(xiàn)在走,公司的損失并不大。
犯戒 老和尚攜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條河;見一女子正想過河,卻又不敢過。
老和尚便主動背該女子趟過了河,然后放下女子,與小和尚繼續(xù)趕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師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過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終于忍不住了,說:師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嘆道:我早已放下,你卻還放不下!**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心胸寬廣,思想開朗,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永遠保持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
2.恩賜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于是他們分道揚鑣了。
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zhuǎn)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xù)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jīng)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后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并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jīng)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后,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xiàn)實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現(xiàn)實有機結(jié)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
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3.命運在自己手里 一次,去拜會一位事業(yè)上頗有成就的朋友,閑聊中談起了命運。
我問: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命運?他說:當然有啊。我再問:命運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奮斗又有什么用?他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但笑著抓起我的左手,說不妨先看看我的手相,幫我算算命。
給我講了一能生命線、愛情線、事業(yè)線等諸如此類的話之后,突然,他對我說:把手伸好,照我的樣子做一個動作。他的動作就是:舉起左手,慢慢地而且越來越緊地握起拳頭。
末了,他問:握緊了沒有?我有些迷惑,答道:握緊啦。他又問:那些命運線在哪里?我機械地回答:在我的手里呀。
他再追問:請問,命運在哪里?我如當頭棒喝,恍然大悟:命運在自己的手里!他很平靜地繼續(xù)道:不管別人怎么跟你說,不管“算命先生們”如何給你算,記住,命運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別人的嘴里!這就是命運。當然,你再看看你自己的拳頭,你還會發(fā)現(xiàn)你的生命線有一部分還留在外面,沒有被握住,它又能給我們什么啟示?命運絕大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還有一部分掌握在“上天”手里。
** 古往今來,凡成大業(yè)者,“奮斗”的意義就在于用其一生的努力,去爭取.4.挖井 有兩個和尚住在隔壁,所謂隔壁就是隔壁那座山,他們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的廟里。這兩座山之間有一條溪,于是這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久而久之他么變成為了好朋友。
就這樣時間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覺已經(jīng)過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
便不以為意。哪知道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
過了一個星期還是一樣,直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終于受不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過去拜訪他,看看能幫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了左邊這座山的廟,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驚,因為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太極拳,一點也不像一個月沒喝水的人。他很好奇地問:“你已經(jīng)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嗎?” 左邊這座山的和尚說:“來來來,我?guī)闳タ础!?/p>
于是他帶著右邊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廟的后院,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后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即使有時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終于讓我挖出井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時間練我喜歡的太極拳。”
**我們在公司領(lǐng)的薪水再多,那都是挑水。而把握下班后的時間挖一口屬于自己的井,未來當年紀大了,體力拼不過年輕人了,還是有水喝,而且喝得很悠閑。
5.黑帶的含意 一位武林高手跪在武學(xué)宗師的面前,接受得來不易的黑帶的儀式。這個徒弟經(jīng)過多年的嚴格訓(xùn)練,在武林終于出人頭地。
"在授予你黑帶之前,你必須接受一個考驗。"武學(xué)宗師說。
"我準備好了。"徒弟答到,以為可能是最后一個回合的練拳。
"你必須回答最基本的問題:黑帶的真正含義是什么?""是我習(xí)武的結(jié)束。"徒弟答到"是我辛苦練功應(yīng)該得到的獎勵。
"武學(xué)宗師等待著他再說些什么,可是徒弟再也沒說什么。顯然他不滿意徒弟的回答,最后他開口了:"你還沒有到拿黑帶的時候,一年以后再來。
" 一年以后,徒弟再度跪在宗師的面前,黑帶的真正含義是什么?"是本門武學(xué)中最杰出和最高榮譽的象征。"徒弟說。
武學(xué)宗師等啊等,過了好幾分鐘,徒弟還是不說話,顯然他還很不滿意。
1.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
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隨即報請魯君。魯君準行。
遣一車二馬一童一御,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見孔丘(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魯國。)
千里迢迢而來,非常高興,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訪大夫萇弘。萇弘善樂,授孔丘樂律、樂理;引孔丘觀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廟會禮儀,使孔丘感嘆不已,獲益不淺。
逗留數(shù)日。孔丘向老子辭行。
老子送至館舍之外,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愿以數(shù)言相送。
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
孔丘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行至黃河之濱,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其勢如萬馬奔騰,其聲如虎吼雷鳴。孔丘佇立岸邊,不覺嘆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聞孔丘此語,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
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
孔丘解釋道:“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zhàn)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為于民之感嘆矣 ” 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于禮樂而倡仁義哉?津津于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xué)水之大德歟?”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
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后進,善待時也。故圣者隨時而行,賢者應(yīng)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
汝此去后,應(yīng)去驕氣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fēng)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于大街,誰敢用你?”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
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舍地向魯國駛?cè)ァ?/p>
回到魯國,眾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孔子道:“見之!”弟子問。“老子何樣?”孔子道:“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游;獸,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網(wǎng)縛之,游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fēng)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xué)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yīng)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不爭名利,關(guān)注自身;保持沉靜,不受影響;愿意施與,不求目的;當斷就斷,順勢而為;自身發(fā)光,善于影響;認清優(yōu)勢,善于應(yīng)用;時不賦我,靜待時機。
我等俗人,只能先參考水的品德修行自身,要達到自然的境界似乎還很遠。2.莊周夢蝶 從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臥在床的莊周。
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 這則寓言是表現(xiàn)莊子齊物思想的名篇。莊子認為人們?nèi)绻艽蚱粕馈⑽镂业慕缦蓿瑒t無往而不快樂。
它寫得輕靈飄渺,常為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所引用。 《莊子·蝶夢》中有一段妙語:“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
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
此之謂物化。” 清人張潮寫的《幽夢影》,可稱得上是一副供燥熱的現(xiàn)代人服用的清涼散。
禪不可說,清言不可譯。《幽。
1.黔驢技窮 從前貴州一帶沒有毛驢,有一個好事者從北方運來一頭毛驢,放到山腳下吃草,山上的老虎發(fā)現(xiàn)了這個怪物,開始只有遠遠的望著,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驢,最后發(fā)現(xiàn)毛驢只會蹄踢,于是就跳上去飽餐了一頓。
2.安步當車 戰(zhàn)國時期,齊國賢士顏觸奉齊宣王之命入宮見駕,齊宣王態(tài)度非常傲慢,引起顏觸的不滿,雙方在殿上就仰慕權(quán)勢與禮賢下士、國君與賢士的作用大辯,齊宣王理虧認輸,想留用顏觸,顏觸拒絕說:“我喜歡自由,喜歡慢步像乘車一樣。” 3.鞭長不及 春秋時期,楚莊王仗著勢力強大不征得宋國同意派大夫申舟經(jīng)宋國出使齊國,宋國殺了申舟。
楚莊王派兵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援,大夫伯宗向晉景公建議不要出兵,說“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沒有理由為了宋國而得罪楚國。
4.乘風(fēng)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么志向,宗愨回答道:“愿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yè)。宗愨經(jīng)過勤學(xué)苦練,努力奮斗,終于成為一位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6.龍生九子 傳說東海龍王生了九個兒子,性格各異,各有所長。大兒子囚牛喜歡音樂,老二蟲睚眥嗜好攻殺,老三嘲風(fēng)喜歡探險,老四蒲牢喜愛鳴叫,老五狻猊好坐,老六霸下喜愛負重,老七狴犴喜好訴訟,老八赑屃好文,老九蟲吻好吞 7.梁上君子 東漢靈帝時小官吏陳寔心地善良,做事公正無私。
有天晚上一個小偷溜進他的屋里躲在屋梁上,他發(fā)現(xiàn)后并沒有下令捉拿,而是把兒子、孫子叫到身邊,給他們講如何做人,不要學(xué)梁上的那位君子。小偷深受感動就下地求饒。
8.人面桃花 唐朝節(jié)度使崔護年輕時進京趕考落第,清明節(jié)去長安城南郊游,在一桃花盛開的莊園內(nèi)見到一漂亮女子含情脈脈,彼此眉目傳情。第二年清明再訪,見不到該女。
題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9.青出于藍 北魏文人李謐學(xué)習(xí)很用功,在文學(xué)博士孔璠門下做學(xué)生,勤奮刻苦,虛心好學(xué),提高很快。幾年后,李謐的學(xué)問超過了他的老師孔璠,孔璠反過來向李謐求教。
同學(xué)們做歌:“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jīng)。” 10.先聲奪人 東漢末年,地方官吏割據(jù)一方,曹操、孫權(quán)、劉表、袁紹等積極擴充自己的地盤。
劉備也不甘示弱,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引起了張飛、關(guān)羽的不滿。劉備說:我得孔明,如魚得水,你們不必再說了。
境由心造
一個人的處境是苦是樂常是主觀的。
有人安于某種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已目前處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無法斷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無法肯定當自已到達了某一點之后,會不會快樂。有些人永遠不會感到滿足,他的快樂只建立在不斷地追求與爭取的過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標不斷地向遠處推移。這種人的快樂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樂全憑自已判斷,這和客觀環(huán)境并不一定有直接關(guān)系,正如一個不愛珠寶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極其重視虛榮的環(huán)境,也無傷她的自尊。擁有萬卷書的窮書生,并不想去和百萬富翁交換鉆石或股票。滿足于田園生活的人也并不艷羨任何學(xué)者的榮譽頭銜,或高官厚祿。
你的愛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興趣就是你的資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運。各人有各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已所樂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大和小
一位朋友談到他親戚的姑婆,一生從來沒有穿過合腳的鞋子,常穿著巨大的鞋子走來走去。兒子晚輩如果問她,她就會說:“大小鞋都是一樣的價錢,為什么不買大的?”
每次我轉(zhuǎn)述這個故事,總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氣。
其實,有生活里我們會看到很多這樣的"姑婆"。沒有什么思想的作家,偏偏寫著厚重苦澀的作品;沒有什么內(nèi)容的畫家,偏偏畫著超級巨畫;經(jīng)常不在家的商人,卻有非常巨大的家園。
許多人不斷地追求巨大,其實只是被內(nèi)在貪欲推動著,就好像買了特大號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腳一樣。
不管買什么鞋子,合腳最重要,不論追求什么,總要適可而止。
人就這么一輩子
我常以“人就這么一輩子”這句話告誡自己并勸說朋友。這七個字,說來容易,聽來簡單,想起來卻很深沉。它能使我在軟弱時變得勇敢,驕傲?xí)r變得謙虛,頹廢時變得積極,痛苦時變得歡愉,對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稱它為“當頭棒喝”、“七字箴言”。——我常想世間的勞苦愁煩、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的,不能消受的,不也就過這短短的幾十年就煙消云散了嗎?若是如此,又有什么解不開的呢?
人就這么一輩子,想到了這句話,如果我是英雄,便要創(chuàng)造更偉大的功業(yè);如果我是學(xué)者,便要獲取更高的學(xué)問;如果我愛什么人,便要大膽地告訴她。因為今日過去便不再來了;這一輩子過去,便什么都消逝了。一本書未讀,一句話未講,便再也沒有機會了。這可珍貴的一輩子,我必須好好地把握住它啊!
人就這么一輩子,你可以積極地把握它;也可以淡然地面對它。想不開想想它,以求釋然吧!精神頹廢時想想它,以求感恩吧!因為不管怎樣,你總是很幸運地擁有這一輩子,不能白來這一遭啊。
你可以去這個網(wǎng)站找找:)
運動在無條件的、永恒的、絕對的 “我不是我了” 古希臘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人外出忘了帶錢,便向他的鄰居借。
過了一段時間,這個人不還錢,鄰居便向他討債。這個人坦然地說:“一切皆變,一切皆流,現(xiàn)在的我,已不是當初借錢的我。”
賴賬不還,鄰居發(fā)了脾氣,一怒之下就揮手打了他,賴賬人要去見宦告狀,這位鄰居對他說“你去吧,一切皆變,一切皆流,現(xiàn)在的我,已不是當初打你的我了。賴賬人無言以對,干瞪著眼睛。
故事里的希臘人借口事物都是變化發(fā)展的,從而否認了事物的相對靜止狀態(tài)。 事物的運動在無條件的、永恒的、絕對的,同時運動著的事物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的某種穩(wěn)定性。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老獵手用火滅火 故事發(fā)生在南美洲的一個大草原上。一天,一群游客正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快樂地追逐嬉戲,忽然,他們身后竄出一團大火,火借風(fēng)勢,直向游客們撲來。
就在這死難臨頭的驚險時刻,一位老獵人出現(xiàn)在游客們的面前:“各位,別跑了,大家還是聽我的話,動手扯掉這一片干草,清出一塊地面來。”游客們見是一位老獵手,覺得他經(jīng)驗豐富,就馬上按照他的吩咐,七手八腳地猛干起來,很快清出了一大塊地面。
火是從北面燒過來的,老獵人讓大家站在空地的南端,自己跑到空地的北端,并把草堆搬到北邊去。望著漸漸靠近的大火,游客中有人恐慌地問:“老獵人,火再燒過來怎么辦?”“別急,我自有辦法。”
一會兒,大火快燒近時,老獵人才拿了一束很干的草點燃起來,堆在游客北面的草立刻熊熊地燒著了,竟然逆著風(fēng)迎著大火方向燒去,這兩股火立刻打起架來,火勢居然慢慢小了,而留給游客的空間越來越大。兩股大火斗了一陣子,終于“精疲力竭”,慢慢地熄滅了下來。
只剩下大股黃褐色的煙柱,還在草地上不住地盤旋上升。 當獲救的游客向老獵人討教“用火滅火”的奧秘時,老獵人深深地吁出一口氣,說:“在烈火上面的空氣受熱后會變輕而上升,各方面的冷空氣就會去補充,這樣,在火的邊界附近,一定會有迎著火焰流去的氣流。
等到我們北面的大火接近我們的草堆時,我們把草堆點燃后,那么,我們這邊的火就會朝著風(fēng)的相反方面蔓延開去,兩股火后面的草都沒有了,就會漸漸熄滅。當然,火不能點燃得太早,也不能太遲。”
游客們優(yōu)然大悟。 老獵手以火滅火首先說明,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在這次草原大火中,老獵手充分地尊重了火的規(guī)律,把握了火的特點,并果斷地提出了以火滅火的方案,最終利用兩火“相斗”成功地撲滅了大火。因此,正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認識和改造客觀對象,就必須從對象本身的實際出發(fā),從對象自身的規(guī)律出發(fā)。
可見,客觀規(guī)律始終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chǔ),離開客觀規(guī)律去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僅一事無成,甚至?xí)鹌茐淖饔谩? 老獵手以火滅火還說明,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質(zhì)的矛盾必須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否則,用孤立靜止的觀點來對待處于變化發(fā)展中的事物,不僅于亨無補,甚至?xí)鹭撁嫘?yīng)。 正確分析主觀和客觀之間的關(guān)系 河神與海神的對話 我國古代思想家莊周,說過這樣的一段寓言故事: 秋天漲水的時候,所有小河里的水都灌到黃河里去,黃河的水就突然寬闊起來,兩岸距離也遠了,隔著河水,看不清對面岸的牛和馬。
這時,河神高興極了,以為天下的好處都集中到這里來了。河神順著河流向東走,到了北海舉目東望,竟沒有看到海的邊緣。
這一來,河神才覺得自已的想法不對,于是扭過頭來,今仰面向海神嘆息道:“我以為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已了,現(xiàn)在看到你是這樣的廣大和深遠,才知道自已不行,如果不到你這里來看看,固守的想法,那就糟透了,一定會永遠被人家笑話。”海神聽了這番話,向河神說道:“井政下的魚,不可以和它談大海,因為它被井的狹窄束縛了;對夏天的蟲兒,不可以和它們談冬天和冰,因為它們被時令限制了”。
這則寓言啟發(fā)我們:要正確分析主觀和客觀之間的關(guān)系。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zhì)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zhì)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zhì)的反映。
人的意識依賴于客觀環(huán)境的,它不可能脫離客觀的條件而孤立存在。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不能脫離客觀的物質(zhì),因為它是客觀物質(zhì)世界長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從意識的本質(zhì)看,它也不能脫離物質(zhì),因為它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我們在分析問題時,一定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關(guān)于意識是物質(zhì)的反映、意識依賴于物質(zhì)的觀點,要充分估計客觀環(huán)境、客觀條件對事物的影響,一切了時間、地點、條件為轉(zhuǎn)移,不可把主觀認識與客觀環(huán)境條件割裂開來。 十大經(jīng)典管理哲學(xué)故事 故事一 有七個人曾經(jīng)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 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
于是乎每周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
強權(quán)就會產(chǎn)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 然后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
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時,也還能以你所創(chuàng)造的餓一切為人們服務(wù)。 人生因如蠟燭一樣,從頂?shù)降祝恢倍际枪饷鳌?/p>
人生本身要比人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奇跡更加奇妙。 用平凡的眼光看人生,一切都得打最實際的算盤。
人生是患難與歡樂所組成的。 立在人生的外面,決計不會知道人生。
人生的無常,原是人類生活的共相。 人生最根本的研究還是人本身。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誰無死,馬革裹尸是英雄。
人生要適情,無榮復(fù)何辱。 人生的價值,既以其人對當代所做的工作為尺度。
人生只似風(fēng)前絮,歡也零星,背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有些悲觀)。
約翰的胡子以及英若誠的游戲 約翰留胡子已有多 ,忽然他準備把胡子剃掉,可是又有點猶豫:朋友、同事會怎么想,他們會不會取笑?我經(jīng)過數(shù)天的深思熟慮,他終于下決心只留下小胡子。
第二天上班時,他已有足夠的的心理準備來應(yīng)付最糟的狀況。結(jié)果出乎意料,沒有人對他的改變有任何評價,大家匆匆忙忙來到辦公室,緊緊張張的做著各自的事情。
事實上,一直到中午休息時沒有一個人說過一個字。最后他忍不住先問別人:“你覺的我這樣子如何?” 對方一楞:“什么樣子?” “你沒注意到我今天有點不一樣嗎?” 同事這才開始從頭到腳打量他,最后終于有人嚷出:“噢!你留了八字胡。
“ 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英若誠也講過一個類似的故事。他出生成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口人坐在大餐廳中。
有一次他突發(fā)奇想,決定跟大家開個玩笑。吃飯前,他把自己藏在飯廳的一個不被人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大家遍尋不到他的時候再跳出來。
令英若誠尷尬的是,大家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飯飽,大家離去,他這才焉焉的走出來吃殘溏剩菜。
自那以后,他就告戒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會大失所望。 不要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每天對著鏡子琢磨半小時決定用哪種口紅,哪條領(lǐng)帶,你的苦心也許根本沒有人注意。
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你也把注意力放在事上吧,不要總惦記著別人怎么評價你。 =============================== 18顆櫻桃,18次彎腰 歌德在他的《敘事謠曲》中講了這么一則小故事:耶穌帶著門徒彼得遠行,路上看到一塊小小的馬蹄鐵,便讓彼得撿起來,但彼得懶得彎腰,假裝沒聽見。
耶穌沒說什么,自己撿起來馬蹄鐵,路過城鎮(zhèn)時到鐵匠鋪換了三文錢,又用這錢買了18顆櫻桃。兩人繼續(xù)前行,經(jīng)過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穌知道彼得又渴又餓,就讓藏于袖中的櫻桃掉出一顆,彼得慌忙撿起來吃掉。
耶穌邊走邊丟,彼得也就狼狽不堪地彎了18次腰。 耶穌笑了,對彼得說:“如果當初你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后來沒完沒了地彎腰了。
小事不干,將來就會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勞。” ================================== 自我欺騙 美國國際管理集團(IMG)的創(chuàng)建者馬克.H.邁克是世界一流的管理專家,他自己介紹,他從一位好朋友身上學(xué)到了不少東西。
這位朋友是位出類拔萃的推銷員,只要他一出面,他的魅力就能充滿每個角落,你只有把錢花光才會離開。不過他的長處僅此一點,在其他方面,比如說組織、資金使用,對部下的鼓勵、業(yè)務(wù)細節(jié)和工作貫徹方面等等都一竅不通。
這種人本來可以成為一個公司明星般的銷售經(jīng)理,但絕不是企業(yè)家。然而這位先生是個自欺欺人的大師,他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能力。
連續(xù)十年,他不斷的組建自己的公司,接下來就是不斷的關(guān)閉。 更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他認為自己非凡的銷售是人人都具備的。
對他來說,銷售是最簡單不過的工作,他認為別人也一樣容易。于是他呆在辦公室做管理,讓別人出去跑銷售,結(jié)果公司中沒有一個人在發(fā)揮自己的特長。
一個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十全十美,關(guān)鍵在于努力把自己的特長發(fā)揮到極致,而把不足之處的危害降到最低。如果把精力全部花在提高弱項上,收效甚微,反而會影響到別的方面,成為一個毫無特色敵人,自然也就難有建樹。
有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非要從事與缺陷相對應(yīng)的工作;有特長當然是好事,但把特長棄置不用,便如同沒有特長一樣。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 蘇軾●缺乏對事業(yè)的熱愛,才華也是無用的(尼柯拉耶維奇) ●有在事業(yè)上的精力,就該在多字上加一;用在吃穿上的精力,應(yīng)該在少字上減一(朝鮮) ●千難萬難,有了志向不難;千易萬易,沒有決心不易 ●無志愁壓頭,有志能搬山 ●有志的人戰(zhàn)天斗地,無志的人怨天恨地 ●有志登山頂,無志站山腳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印尼) ●志高山峰矮,路從腳下伸 ●不怕路遠,就怕志短 ●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復(fù)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御也(清·金纓) ●雄心壯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羅·勃朗寧) ●有志始知蓬萊近,無為總覺咫尺遠 ●誰不向前看,誰就會面臨許多困難(緬甸) ●追蹤著鹿的獵人是看不見山的(日本)死猶未肯輸心去,貧亦其能奈我何!(清·黃宗羲) ●志氣和貧困是患難兄弟,世人常見他們伴在一起(托·富勒) ●襤褸衣內(nèi)可藏志(托·富勒) ●不為窮變節(jié),不為賤易志(漢·桓寬) ●缺乏對事業(yè)的熱愛,才華也是無用的(尼柯拉耶維奇) ●有在事業(yè)上的精力,就該在多字上加一;用在吃穿上的精力,應(yīng)該在少字上減一(朝鮮) ●千難萬難,有了志向不難;千易萬易,沒有決心不易 ●無志愁壓頭,有志能搬山 ●有志的人戰(zhàn)天斗地,無志的人怨天恨地 ●有志登山頂,無志站山腳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印尼) ●志高山峰矮,路從腳下伸 ●不怕路遠,就怕志短 ●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復(fù)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御也(清·金纓) ●雄心壯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羅·勃朗寧) ●有志始知蓬萊近,無為總覺咫尺遠 ●誰不向前看,誰就會面臨許多困難(緬甸) ●追蹤著鹿的獵人是看不見山的(日本) ●對沒志氣的人,路程顯得遠;對沒有銀錢的人,城鎮(zhèn)顯得遠----(蒙古族) ●貧困教會貧困者一切(普拉圖斯)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鴨仔無娘也長大,幾多白手也成家 ●貧困能造就男子氣概(盧卡努斯) ●無錢之人腳桿硬,有錢之人骨頭酥 ●貧窮是一切藝術(shù)職業(yè)的母親(托里安諾) ●貧困,你是人類藝術(shù)的源泉,你將偉大的靈感賜予詩人----(愛·穆爾) ●死猶未肯輸心去,貧亦其能奈我何!(清·黃宗羲) ●志氣和貧困是患難兄弟,世人常見他們伴在一起(托·富勒) ●襤褸衣內(nèi)可藏志(托·富勒) ●不為窮變節(jié),不為賤易志(漢·桓寬)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已就,橫絕四海。
漢·劉邦《鴻鵠歌》 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圖四海者,非懷細以害大。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晉·陶淵明《雜詩》 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晉·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 心隨郎月高,志與秋霜潔。
唐·李世民《經(jīng)破薛舉戰(zhàn)地》 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唐·李白《行路難》 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
唐·李白《臨江王節(jié)士歌》 時人莫小池中物,淺處不妨有臥龍。 唐·竇庠《醉中贈符載》 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
唐·高適《別韋參軍》 即今江湖一歸客,他日云霄萬里人。 唐·高適《送貴陽孝廉》 向來憂國淚,寂寞灑衣巾。
唐·杜甫《謁先主廟》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唐·劉禹錫《浪淘沙九首》 不須浪飲丁都護,世上英雄本無主。
唐·李賀《浩歌》 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 唐·李商隱《安定城樓》 回狂瀾于既倒,支大廈于將傾。
宋·蘇軾《告文宣王文》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宋·李清照《烏江》 壯心欲填海,苦膽憂為天。 宋·文天祥《赴厥》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xué)須先立志。
(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1、當你想丟點什么時,請想想,千萬不要丟臉。
——成都街頭垃圾桶上語 2、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xí)慣;播下一種習(xí)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 獲一種命運。 ——行動將決定命運 3、真正的勇敢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迎戰(zhàn)不應(yīng)該害怕的;二是害怕應(yīng)該害怕的東西。
——青年專欄作家遠行客這樣定義“勇敢” 4、許諾通常分為兩種:一種如清茶,倒一杯是一杯;一種如啤酒,剛倒半杯,便已泡沫翻騰。——別讓泡沫蒙住雙眼 5、你可以坐在五千米高的山頂上,但很難坐在一枚大頭針上。
——看似微小的事物往往更需要留意 6、年輕的時候,我們常常沖鏡子作鬼臉;年老的時候,鏡子算是扯平了。——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君特·格拉斯語 7、在人之上,要視別人為人;在人之下,要視自己為人。
——千萬別把別人不當人,更不能把自己不當人 8、偷一個人的主意是剽竊,偷很多人的主意是研究。——某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評學(xué)生毫無創(chuàng)見的論文 9、我小時候偷父親的錢買東西吃,媽媽為我辯解:他只是小孩子;我年輕時不努力,有人很理解我:年輕人嘛;我中年時犯了錯誤,上司通情達理:它是缺乏經(jīng)驗嘛;到了老年,我的所有錯誤又都可以用“老人家”來化解。
——選自《我這一輩子》 10、勇氣不是毫不恐懼,而是抵抗恐懼、掌握恐懼。——勇。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3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