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豬的典故以往人們對牛年、馬年等都說了許多好聽的話,如“老黃牛”精神、“千里馬”速度等等,對豬能說什么呢?我左思右想,想了許久,竟然想不出一個好聽的詞語來形容豬。
似乎豬給人的印象,就是丑、懶、臟、笨。確實,豬不雅觀,眼小耳朵闊,頭大鼻嘴長,腳短身體胖,臃腫怪模樣。
因此什么“豬朋狗友”、“豬生狗養(yǎng)”、“豬狗不如”、“豬拖狗拔”、“豬嘴里吐不出象牙”、“豬鼻子插蔥——裝象”、“豬頭三”等等詞語,沒有一個說得好聽的。就連那個也有三十六般變化,能駕云使風的八戒也沒個好形象。
他本是天篷元帥,因罪被謫,只因誤投豬胎而生,就成了半豬半人的形體。他雖身粗力大,但好吃懶做,貪圖女色,喜進饞言,并好用小手段占小便宜。
其實人們對豬是很不公平的。人們幾乎三天兩頭要吃豬肉,還吃豬肝、豬肚什么的,豬的皮給人制革,豬的鬃給人制刷,豬膽還可以制藥,豬心還可用來修補人的心臟。
豬可謂向人們作了徹頭徹尾徹里徹外的奉獻了,可是人們還說它許多壞話。我們常說做人難,看來它做豬也難啊! 唐時有個豬龍的故事,說唐玄宗與安祿山一起飲酒,安祿山醉后睡覺,竟變成一個豬身龍首的怪物。
左右勸玄宗殺了他,玄宗說“此豬龍,無能為”,玄宗認為是豬龍,沒本事的,不會出問題的。后來卻發(fā)生了安史之亂。
安祿山作亂怎么也加上個豬字呢?大概豬有亂撞亂竄,會發(fā)豬顛風的特點吧。人們還說豬貪,《左傳》中就有“實有豕心,貪婪無厭”的話。
豕,是古代豬的別稱。后來,這豕心就用來比喻貪得無厭了。
這是因為豬的肚子大,吃得多給人留下的印象。在政治也有用到過豬字的,曾有人稱袁世凱時的國會為“豬仔國會”,稱那些議員為“豬仔議員”,因為那些議員非常貪婪,他們被袁世凱用金錢收買、利用,成了無恥的豬仔了。
由于豬是下等的,所以古人也有用豬來作謙詞的。古人有稱自己的兒子為“豚兒”的。
豚,指小豬,溫州人叫豬豚。如《聊齋志異·青鳳》中有“俄少年自外入,叟曰:‘此豚兒也’。”
也有稱“豚兒犬子”的。 《韓非子》中有一則不錯的教子故事:曾子的妻子要去市場,兒子哭著要跟去。
其妻說:“不要跟去,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妻子一回來,曾子就捕豬要殺。
其妻說:“不要殺豬,我是哄騙孩子的。”曾子嚴肅地說:“不能對孩子說謊,孩子不懂事,會跟大人學。
你騙他,是教他騙。這樣教育是不行的。”
曾子就真的把豬殺了,烹給孩子吃。《呂氏春秋》中有一個三豕涉河的事故。
“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巳亥也。
’。”原來是已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在傳抄時寫錯了。
這就成了因字形近似抄寫出現(xiàn)謬誤的典故。這兩則故事提到豬,并未說豬好壞,只是頗有趣味,故不妨一提。
還有因與豬某些方面相似的,也會帶上一個豬字。如入藥的真菌植物,有利水滲濕功效的豬苓,因其皮黑作塊似豬糞。
又,長江中的揚子鱷,因鼻嘴特長,故俗稱豬婆龍。 總之,平日說到豬,好聽的詞語不多,大多都是壞話。
但老輩人都說,豬年是個肥年,是個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之年。
仲叔豬肝、白頭豕、三豕渡河、斗酒彘肩、飼豕如人等。
1、仲叔豬肝 《高士傳》中閔仲叔,太原人。朋友見他家里沒有菜吃,送給他生蒜。
他接受了卻不吃。司徒侯霸曾把他征召來,可惜此人不問政事。
仲叔恨恨地辭官。老年生活貧困,想吃肉,向屠夫買一片豬肝。
屠夫不賣,安邑令聽說了這件事,派人給他送肉。 仲叔知道了,感嘆說:“我怎么能因為自己的口腹之欲,總是麻煩安邑呢?”于是離開去了沛縣,至壽終。
2、白頭豕 漢朝朱浮給彭寵信,責備他:“伯通,你太過自負了。以前有個人家生了一只白色的豬,覺得很怪異,打算獻上。
到了河東,發(fā)現(xiàn)都是白豬,很慚愧地回家了。以你的功績,在朝廷上說,也可以說是遼東的豬了。”
3、三豕渡河 子夏去晉國,路過衛(wèi)國。有人說“晉師三豕渡河”,到了晉國,原來是“晉師己亥涉河”。
寫錯字之意。 4、斗酒彘肩 鴻門宴,樊噲到了以后,項羽賜酒給他喝,他拜謝后一飲而盡。
項王又賜給他豬肩肉,樊噲把盾放地上,拿刀在上面切著吃。 5、飼豕如人 列子在季咸死后覺得自己學問欠缺,學習玄學,追求無為。
給妻子燒火,忘記了什么榮辱,吃豬和人都一樣,一樣的有干凈的、臟的。
與豬有關的成語:
1、牧豬奴戲
2、人怕出名豬怕壯
3、豬卑狗險
4、豬突豨勇(豨:野豬)
5、狼奔豕突
6、封豕長蛇
7、豕交獸畜
8、豬欠狗債
9、豬朋狗友
10、一龍一豬
11、行同狗彘
12、信及豚魚
13、殺彘教子
14、牧豕聽經(jīng)
15、見豕負涂
16、狗彘不食其余
17、狗彘不若
18、敝鼓喪豚
19、三豕涉河
20、遼東白豕
21、魯魚亥豕
22、豚蹄穰田
23.豬狗不如
24.死豬不怕滾水燙.
與豬有關的歇后語:
豬八戒喝磨刀水……心里秀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豬嘴上插蔥,裝象
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熱鬧處獻母豬……盡丟丑
豬八戒上陣……倒打一鈀
駝背子牽母豬……前世的冤
馬店買豬………沒那市(事)
和豬有關的笑話:
上世紀六十年代,前蘇聯(lián)國家元首赫魯曉夫到一個飼養(yǎng)場視察,隨行記者抓拍了一張赫魯曉夫視察養(yǎng)豬場的照片,照片的畫面是赫魯曉夫站在一群肥肥胖胖的豬中間指手劃腳的作指示.后來記者把這張照片配發(fā)在當天的報紙新聞上并作了文字說明“赫魯曉夫情牽豬群”.但是報社總編審查初稿時一看照片的標題馬上不高興了,要求記者立刻改換標題.記者回來想了想,改為“赫魯曉夫在豬中間”.報社總編看完后還是不滿意,要求再改一次而且不準再出現(xiàn)“豬”這個字眼,記者回來后又想了想,改成一個現(xiàn)在很流行的說法,但是他怕總編還是不滿意,繼續(xù)命令他修改標題,所以這次他自做主張沒有拿給總編審查.
第二天,蘇聯(lián)的讀者在當天報紙的頭版頭條都看到了剛才提到的那張照片,旁邊的標題是“赫魯曉夫同志和朋友在一起(左三為赫魯曉夫同志)”.
在《爾雅·釋獸》中,對豬是這樣解釋的:“彘,豬也。
其子曰豚。
一歲曰豵。”,所以,彘、豬、豚、豵就都是豬了。
自古以來,豬在中國人的家庭里是很有地位的。
在以象形著稱的漢字的“家”中,在其寶蓋頭下的“豕”,代表的就是豬的形象。
由此可見,在過去國人的心目中,無豬是不成家的。
舊時討老婆,取媳婦,家中養(yǎng)豬的多少,是愛情的重要砝碼之一。
另外,漢字的“冢”,其意是墳墓,按照象形文字來按圖索驥,是這樣的:無豬者,是不能安心離開人世,或是難以成冢的。
豬,不僅是農(nóng)耕文化下的主要家畜,國人還每每以豬自況,十二生肖里的豬,就是例子。
中國人一方面離不得豬,一方面又極其厭惡著豬。
比如罵人,就往往拿豬來作比喻:“你懶得像豬”、“愚蠢如豬”、“昏聵似豬”、“骯臟得像豬”等等。
中國四大刺客——專諸、要離、聶政、荊柯
專諸
春秋時期吳國人,家住陽山之野,靠為人屠豬維持生計,當時伍子胥隱居于此,其交好。后來,吳公子光欲刺其兄吳王僚,來見伍子胥,請其薦一勇士,伍子胥薦了專諸。為了刺殺吳王僚,專諸于是隱太湖學治魚三月。藏魚腸劍于魚腹,成功地刺殺了吳王僚。當時吳王僚之子公子慶忌與其手握兵權的母弟掩余、燭庸均被派出征楚國,因此,公子光謀成王位,即吳王闔閭。
要離
春秋時期吳國人,因其折辱壯士丘迮,被推為天下勇士。自吳王僚死后,闔閭立國,公子慶忌逃往艾城,招納死士,接連鄰國,欲待時乘隙,伐吳報仇。公子慶忌骨騰肉飛,走逾奔馬,手能接飛鳥,步能格猛獸,矯捷如神,萬夫莫敵。因此闔閭?cè)找箲n慮。時伍子胥又薦贏弱體 細的勇士要離刺殺慶忌。要離獻計殘身滅家,取得慶忌信任,終于成功刺殺了慶忌。(典故“壯士斷臂”即來源于此)專諸和要離成就了一代霸主吳王闔閭(春秋五霸之一)。
聶政
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原居軹地深井,因得罪鄉(xiāng)里,帶母及其姐窨避居齊國都城臨淄,乃吳起好友。后吳起因私利將其薦給豪富嚴遂,聶政到達韓國都城平陽后,成功的刺殺了忘恩負義的韓相國俠累。
荊軻
荊軻(?~公元前227年),戰(zhàn)國末期衛(wèi)國人,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后游歷到燕國,被稱為“荊卿”(或荊叔),隨之由燕國智勇深沉的“節(jié)俠”田光推薦給太子丹,拜為上卿。秦國滅趙后,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與田光密謀,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于期之頭及燕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是一塊肥沃的土地)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太子丹不忍殺樊于期,荊軻只好私見樊于期,告以實情,樊于期為成全荊軻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于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后,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現(xiàn),刺秦王不中,被殺
豬是最早和人類發(fā)生關系的動物之一,因此在我們的語言里,許多時候都用"豬"字去比喻事物。
豬性莽撞,所以用"狼奔豕突"來形容莽撞蠻干的人。
受人之恩而不懂回報的人,稱為"豕交獸畜"而"牧豬奴戲"則指"賭博"。
豬個大肉肥美,是老虎最喜之物,用"向虎借豬"表示不可能之事,而"老虎借母豬"則喻有借無還的行為。
豬好吃懶做,在六形象不佳,所以人們多貶豬褒狗,因而用"豬欠狗債"說明理所當然的事。
"不撿糞,豬就不瀉痢"說明事有湊巧,或本該如此。
"來豬窮,來狗富,來貓起大包",說明豬自已入家門,則預示家走霉運,會窮困尖倒。所以,古人一見外豬入門則趕走。大概豬的好吃懶做的作風也會影響人吧。
豬養(yǎng)尊處優(yōu),絕沒有好下場,因為一旦肥壯就被宰殺。所以有時名聲遠揚常給人帶來煩惱,這就是"人怕出名豬怕壯"。對人來說,最好不胖不瘦,中年如太胖,大腹便便,絕不是好兆頭,故人們用"中年發(fā)福,閻王豬肉"來說明中年發(fā)福都有進地獄見閻王之憂。
豬形象愚蠢,如此之人被稱"蠢豬"、"笨豬"。豬肥重又愚鈍,所以人們用"豬扶不上樹"喻無可救藥之人。
豬發(fā)起怒來可不得了,會兇悍得橫沖直撞,所以人們說"打不死野豬樹上躲"。
豬吃了睡,睡了吃,長得很快,故諺語說:"豬困長肉,人困賣屋"。豬被人飼養(yǎng),不勞心,不勞力,恬然自得,悠哉悠哉,哪里有不長肉的道理呢?但如果有人也象豬一樣只會貪睡,無所事事,最后只會落得傾家蕩產(chǎn),便賣房至的下場。
"豬八戒喝了磨刀水,心里秀。"豬八戒外表愚笨,但內(nèi)心卻非常善良聰明,所以用此話喻外表掩蓋智慧,秀中愚外。
豬的主要用途是被人宰割,成為人們的盤中物,此外再無其它的作為,所以俗語"龍生一子定乾坤,豬生一窩拱墻根"比喻養(yǎng)育兒女不在多少,貴在成材。
母豬因為要給豬仔喂奶,所以食量特別大,有俗語說:"請客不請母豬客,一人抵兩個。" 邊疆晴朗或雨后將晴的特殊氣候可能對豬產(chǎn)生某種強烈的刺激,于是引起"豬瘋"舉動,即豬八戒無故撒歡,吼叫,跑跳。因此四川有句諺語:"豬瘋晴,狗瘋雨。"民間多次驗證,還有一定的準確率。
"雞飛上樹豬拱圈",這是一句預示地震的俗語,所以地震多發(fā)區(qū)的人們將它編入歌謠:"震前動物有前兆,綜合異常作預報。牛羊騾馬不服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雞飛上樹豬拱圈,鴨不下水狗狂咬……"
"一龍一豬"這句成語,出自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一篇文章,意思是說人在幼時大致沒有什么區(qū)別,而學問的深淺由年長而不同,于是有一龍一豬的差別。
"遼東之豕"則是說有些人似井底之蛙,卻自以為很了不起。據(jù)說漢代彭寵攻打朱浮的時候,朱浮寫信給彭寵,信中說:你或許自以為了不得,那么你就錯了。古時候遼東有一只豕生了一只白頭的小豬,遼東人士以為奇珍而將它獻給朝廷,后來到河東一趟,竟發(fā)現(xiàn)當?shù)氐呢i都是白頭的。而你今日立了些小的戰(zhàn)功,竟想在朝廷夸口,真與遼東的豬一樣。
在寒冷的西伯利亞的叢林深處,有一個叫丁不的地方。
在這里住著一只穿白色襯衫的豬。它是兩年前從遙遠的東東國搬來的。
當時這里除了樹木,小河之外什么都沒有。穿白色襯衫的豬很高興:“這里真好,安靜極了!就是這里吧!”它心想。
也是豬就住了下來并且把這里叫丁不。 開始的時候,豬并不知道,在這里住的還有一只四角獸。
當然這名字是穿白色襯衫的豬給起的,因為人家是有名字的,叫乓乓,它是四年前來這里的。 乓乓就住在豬的房子的后面的一叢高高大大的灌木中,灰白相間的木房子,很漂亮。
這都是豬在尋找胡蘿卜的時候不經(jīng)意發(fā)現(xiàn)的。 那天天氣不好,大概是下午,總是有灰灰的云遮著太陽的臉。
豬去房子后面撿它的胡蘿卜,一根,兩根,三根,它忽然看見灌木叢后有一只煙囪在冒煙,就撥開灌木走上去敲門: “喂,里面有人嗎?有人在嗎?” 過了好一會兒門才看,出現(xiàn)在它面前的是一個頭上長了四只角的家伙,豬嚇了一跳: “你是誰?我怎么從來沒有見過你?你從哪里來?” “我叫乓乓,四年前從東東國來的。”那個奇怪的家伙說。
“真的?!你也是……我也是從那里來的!”豬興奮的說。 “進來吧,我們一起吃蛋糕。”
“好啊,好啊!” 那蛋糕又大又香。 乓乓說它是用胡蘿卜做的。
這以后,穿白色襯衫的豬就常常去乓乓的小房子,它們就這樣差不多成了好朋友。至少豬是這么認為的,至少。
一年冬天,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穿白色襯衫的豬和乓乓躺在小屋的木頭床上,手枕在腦后,望著窗外吃草的綿羊。 它們說了一些古怪的話。
“你給我做那種蛋糕吃吧。” “嗯,不過沒有水了,你得幫我去河邊提些水回來。”
“好吧。” 穿白色襯衫的豬提著木水桶來到河邊。
冬天的小河已經(jīng)封凍了,它只好取來一把鋸,在河面上鋸了一個圓洞,把木桶伸進冰窟窿,提了一桶水上來。 “哎啊!救命啊——救命————” 水桶里有人大喊。
豬忙向桶中看,原來是一條灰色的草魚。 “你是誰?怎么會在我的桶里?“ “你這個人可真不講道理,我正在吃晚飯,就不知道為什么被你提了上來!” “對不起,對不起……”豬連連向灰魚道歉。
“那么你到底是什么人?” “我是一條草魚,是從冰海來這里過冬的。” “哦——那么你一定走過好多地方了?” “是的。”
“啊——真好啊!”豬一臉羨慕的表情望著西邊的太陽。 “那你會一直在這里嗎?” “嗯,不是,在這里呆到春天,春天就回去。”
“哦。好吧,現(xiàn)在我要回去了,我是出來提水的。
認識你真好,明天我還能來嗎?你可以給我講講你遇到過的有趣的事情嗎?” “好啊!認識我也很高興,明天見!” “對了,你去我們那里吃蛋糕吧!” “不了,不了,謝謝,我可是不能離開水的!” “嗯,好吧,那明天見!” 穿白色襯衫的豬邊揮手邊走回了乓乓的小屋。 “你怎么走了這么長的時間?” “河里的冰好厚啊。”
“哦,這樣。” 在乓乓和豬吃著香噴噴的蛋糕的時候它們不知不覺地說到了胡蘿卜。
“你說它要是長在樹上該多好啊!”豬說。 “為什么?” “這樣它至少不會那么臟了,也不用回來那么費力的洗了,都把我累壞了!” “沒辦法啊。
要是那樣的話它就不能叫胡蘿卜了啊。”乓乓微笑著。
它笑的時候很好看。 “嗯,倒也是。”
豬邊點頭邊吃著。 有的時候,不知道為什么,乓乓說的話都叫豬很感動,可是當豬感到愉快或者是溫暖的時候,它的舌頭和手就不好使,好象是被什么東西鎖住了一樣,它總是不能表達內(nèi)心的思想。
每到這時候,豬都很沮喪。 它離開了乓乓的小房子想回自己的家。
豬走在路上,它看見了夕陽。 “再見了,太陽。”
豬小聲說著。 看來它要好好想一想了。
第二天,當太陽照進小屋的時候豬便起了床。今天的天氣好極了,陽光讓人覺得癢癢的。
豬決定去找灰魚。 豬來到河邊,敲著冰面上的洞,它不知道灰魚是否還在。
“喂——你還在嗎?” “哦,在的,在的,我還在,你來得可真早!我才剛起床。” “是啊。
對了,你走過那么多的地方,你知道哪里能夠最早看見日出嗎?” “我想大概是卡主峽谷吧,為什么問這樣的問題?” “因為我是想看看太陽剛起床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那就差不多是那里了,卡主峽。
卡主峽,知道嗎?我來來回回都經(jīng)過那里的,那兒的水都是綠色的吶!還是暖和的!可真是好極了!” “嗯,乓乓也這么說過。”豬說。
“哎,對了,小豬,你知道西西度叢林嗎?”灰草魚問。 “知道的,怎么了?” “前幾天我在路過那里的時候遇見了一只大蘑菇,它還和我說要去丁不,我還不知道丁不在哪兒吶當時。
你見過這里來過一只蘑菇嗎?” “沒有,我不知道這里搬來過什么蘑菇啊,不過我可以去找找看。”不知道為什么豬非常想見到這只蘑菇。
“現(xiàn)在我就去找,明天我再來找你玩,再見了,明天見!” “好的,明天見。” 豬開始尋找大蘑菇,可是去哪兒找吶?它并沒有發(fā)現(xiàn)最近有什么人搬來這里。
“蘑菇,蘑菇,蘑菇……在哪兒啊你?”穿白色襯衫的豬走得很慢,它東找西找,矮草叢中,小灌木里…… 到處都找了就是沒有找到。“能在那里吶?它真的來了嗎?…………會不會在那個洞里?對了!還是去那里看看吧!”豬說的那個洞就。
成語搜索:
豬卑狗險 比喻卑鄙陰險的人。
豬突豨勇 豨:野豬。指拼命向前沖,不怕死的人(含貶義)。
豬朋狗友 比喻好吃懶做、不務正業(yè)的壞朋友。
指豬罵狗 猶指桑罵槐。
豬狗不如 豬狗 :zhū ɡǒu 1.豬與狗。 2.詈詞。謂人下賤如牲畜。
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比喻吃東西狼吞虎咽,來不及細嘗。也比喻看書做事貪多務得,實則無所收獲
一龍一豬 比喻兩個人高下相差極大。
死了張屠夫,不吃混毛豬 俗語。比喻少了某人或某種條件,照樣能辦好事情。
人怕出名豬怕壯 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煩,就象豬長肥了就要被宰殺一樣。
泥豬疥狗 比喻卑賤或粗鄙的人。
泥豬癩狗 見“泥豬疥狗”。
泥豬瓦狗 見“泥豬疥狗”。
牧豬奴戲 對賭博的鄙稱。
冷水燙豬 1.比喻白出力,無效果。
老虎借豬,相公借書 相公:舊指讀書人。比喻東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據(jù)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愛好。
急獐拘豬 1.見\"急張拘諸\"。
寄豭之豬 寄:寄存;豭:公豬。寄放在別人家的公豬。比喻私闖別人家淫亂的男子。
火到豬頭爛,錢到公事辦 形容錢能通神,不管辦什么事,都必須用金錢打點賄賂才能辦成。
狗豬不食其余 食:吃。狗豬都不吃他剩下的東西。形容人的品行極其卑鄙齷齪。
肥豬拱門 謂自己送物上門﹐使人意外得財。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