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著名的典故希望你喜歡:
1.烽火戲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諸侯求
教的鬧劇。結果,少數(shù)民族犬戎進攻西周,再起烽火時,諸侯無人來援,幽王被殺,西周結束。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xiàn)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群雄并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2.尊王攘夷: 齊桓公在成就霸業(yè)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臺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于國富兵強。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王不再聽命于周王,一些強大
的諸侯趁機發(fā)動兼并戰(zhàn)爭,強迫其他各國承認其霸主地位。管仲輔佐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旗號,使齊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3.問鼎中原: 據(jù)說楚莊王在推行霸業(yè)的過程,曾率軍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揚威,并遣使問九鼎的大小輕重。鼎象征王權,莊王問鼎,表明奪權之心。
4. 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fā)生戰(zhàn)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zhí)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fā)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5.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
已,一鳴驚人?!比缓笳D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shù)年形成大治局面。
6.臥薪嘗膽:
春秋末年,南方的吳、越也加入了爭霸戰(zhàn)爭,吳王夫差大敗越國,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越王勾踐受盡屈辱?;貒罅⒅緢蟪饛蛧u,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經(jīng)
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后來終于滅掉吳國。
6.老馬識圖,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7.負荊請罪:
戰(zhàn)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
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8. 紙上談兵:
戰(zhàn)國時,戰(zhàn)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zhàn)中損兵40萬。
9.三令五申:
孫武流寓于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后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哄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jīng)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后,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10.圍魏救趙:
戰(zhàn)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采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退避三舍
〖解釋〗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春秋時候,晉國國君獻公宏愛妃子驪姬。驪姬借機讓晉獻公封自己為夫人,還要立自己的兒子做太子。但獻公原來的夫人生有申生和重耳二子,申生早被封為太子了,驪姬便害死了申生,追殺重耳。重耳在楚國國君幫助下,在外躲避十二年,幸保不死。楚王問重耳說:“你將來若能回國當了國君,怎樣報答我呢?”重耳說:“你什么貴重東西、奴隸、美好都有了,我能給你什么稀罕物呢?我若做了晉國君王,萬一日后同你在戰(zhàn)場上遭遇,就退避三舍作為回報吧?!焙髞碇囟蛔隽藭x國國君,而且真同楚王在戰(zhàn)場相遇了,重耳沒食言,確實退避三會以報楚王!
一鳴驚人
〖釋義〗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出處〗《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比缓笳D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shù)年形成大治局面。
苛政猛于虎
〖解釋〗政:政治。指殘酷壓迫剝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可怕。
〖出處〗《禮記·檀弓下》:“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路過泰山的一側,有一個在墳墓前哭的婦人看上去十分憂傷。孔子立起身來靠在橫木上,派遣子路去問訊那個婦人??鬃诱f:“你哭得那么傷心,好像有很傷心的事?!蹦莻€婦人說:“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現(xiàn)在我的兒子也被老虎吃了?!笨鬃訂枺骸澳菫槭裁床浑x開這里呢?”婦人回答說:“這里沒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說:“學生們記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
臥薪嘗膽
〖解釋〗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后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后來終于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
〖解釋〗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jīng)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圍魏救趙 孫臏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年輕時曾和龐涓一起從師學習兵法。
后來,龐涓當上了魏國的將軍,忌妒孫臏的才能,就把孫臏騙到魏國,割掉孫臏的膝蓋骨,使之成了殘廢。孫臏在齊國使臣的幫助下,逃往齊國,當上了齊威王的軍師。
圍魏救趙就是孫臏指揮齊軍打敗龐涓率領的魏軍,援救趙國的著名戰(zhàn)役。 公元前354年,勢力強大的魏國進攻趙國,魏國將軍龐涓指揮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
第二年,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八萬前往救援。 田忌本來打算帶領軍隊直接去趙國與魏軍作戰(zhàn),孫臏認為,魏國的精兵都在攻打趙國,國內空虛,主張采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zhàn)術,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造成兵臨城下,大軍壓境之勢。
田忌采納了孫臏的計謀,率軍進攻魏國。 龐涓得知消息,非常著急,丟掉糧草輜重,星夜從趙國撤軍回國。
孫臏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jīng)之地掛陵(今河南長垣西北)設下埋伏,當龐誤用率領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魏軍經(jīng)過時,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這場戰(zhàn)役又稱為“桂陵之戰(zhàn)”。
在戰(zhàn)史上,把這種作戰(zhàn)方法叫做“圍魏救趙”。從此,孫臏名揚天下一步,世間爭相傳誦他的兵法。
呆若木雞 紀渻子是春秋時訓練斗雞的行家,由于他的名聲太響亮了,于是齊王也把他找來訓練斗雞。 十天之后,齊王問他:「斗雞現(xiàn)在訓練得怎樣了?」紀渻子回答說:「雞的性情高傲,時候還不到。
」十天后齊王又來問他:「這回斗雞該訓練好了吧?」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它現(xiàn)在還不能沉住氣呢。」一個月后齊王已經(jīng)等得不耐煩了,可是紀渻子還是搖頭說不行。
又過了十天后,紀渻子告訴齊王斗雞訓練好了,那只斗雞非常厲害,別的雞一見到它就嚇得像木頭一樣呆住,可見它真是天下無敵的斗雞!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fā)生戰(zhàn)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
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zhí)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fā)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p>
然后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shù)年形成大治局面。 臥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
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后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后來終于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
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負荊請罪:戰(zhàn)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戰(zhàn)國時,戰(zhàn)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
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zhàn)中損兵40萬。 三令五申:孫武流寓于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
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后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哄笑,隊伍亂成一片。
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jīng)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
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后,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圍魏救趙:戰(zhàn)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采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
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
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胡服騎射:戰(zhàn)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
武靈王見胡人(少數(shù)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zhàn)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fā)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jīng)過南征北戰(zhàn),趙國成了當時有數(shù)的強國之一。
竊符救趙:戰(zhàn)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
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fā)生戰(zhàn)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zhí)政。
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fā)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
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后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shù)年形成大治局面。
臥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后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后來終于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
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負荊請罪:戰(zhàn)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
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戰(zhàn)國時,戰(zhàn)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
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zhàn)中損兵40萬。
【割臂之盟】: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約,盟誓。原指春秋戰(zhàn)國時魯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寧約(指男女秘訂婚約)
【郢書燕說】:郢: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的都城;書:信;燕:古諸侯國名;說:解釋。比喻牽強附會,曲解原意。
【鄭衛(wèi)之音】:鄭衛(wèi):指春秋時的鄭國和衛(wèi)國。指春秋戰(zhàn)國時鄭、衛(wèi)等國的民間音樂。
【兵車之會】:春秋時齊桓公爭霸,屢次與諸侯會盟,其中在魯僖公年間的四次,齊國帶有軍隊,你為“兵車之會”。
【殺妻求將】:春秋時,吳起殺掉妻子以求得到魯國的信任和重用。比喻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滅絕人性的事。
【伯玉知非】: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時衛(wèi)國人;非:不對。比喻知道以前不對。
【彩衣娛親】: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菜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fā)笑。后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吹簫乞食】:原指伍春秋時子胥于吳市吹簫向人乞討。后指沿街乞討。
【董狐直筆】:董狐:春秋時晉國的史官。直筆:根據(jù)事實,如實記載。指敢于秉筆直書,尊重史實,不阿權貴的正直史家。
【匪夷匪惠: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備這兩位賢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駕馭的人。
【割臂之盟】: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約,盟誓。原指春秋戰(zhàn)國時魯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寧約(指男女秘訂婚約)
【管鮑之交】: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季孟之間】:這里指春秋時魯國三家大貴族中勢力最大的季氏和勢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兩者之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九原可作】:九原: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稱墓地;作:起,興起。設想死者再生。
【犒賞三軍】:犒:以財物或食物慰勞、鼓勵。三軍:春秋時稱中軍、左軍、右宮為三軍;后統(tǒng)稱軍隊?,F(xiàn)指陸、海、空三軍。指獎賞、慰勞軍隊將士。
【輪扁斫輪】:輪扁:春秋時齊國有名的的造車工人;斫輪:用刀斧砍木制造車輪。指精湛的技藝。
【暮虢朝虞】:春秋時晉國假道虞國去打虢國,打下虢國之后,在歸途中又把虞國滅了。比喻覆滅變遷的迅速。
【城北徐公】:原指戰(zhàn)國時期齊國姓徐的美男子。后作美男子的代稱。
【管鮑分金】:管:管仲。鮑:鮑叔牙,戰(zhàn)國時齊國的名相。金:錢財。比喻情誼深厚,相知相悉。
【墨守成規(guī)】:墨守:戰(zhàn)國時墨翟善于守城;成規(guī):現(xiàn)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規(guī)則、方法。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guī)矩不肯改變。
【望帝啼鵑】:相傳戰(zhàn)國時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為蜀治水有功,后禪位臣子,退隱西山,死后化為杜鵑鳥,啼聲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慘的啼哭。
【圍魏救趙】:原指戰(zhàn)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后指襲擊敵人后方的據(jù)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zhàn)術。
【下里巴人】:原指戰(zhàn)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先自隗始】:隗:指戰(zhàn)國燕人郭隗;始:開始。以先任用我郭隗為開端。表示自我推薦。
【陽春白雪】:原指戰(zhàn)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級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郢書燕說】:郢: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的都城;書:信;燕:古諸侯國名;說:解釋。比喻牽強附會,曲解原意。
【遠交近攻】:聯(lián)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時戰(zhàn)國時秦國采取的一種外資策略。后也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
【朝秦暮楚】:戰(zhàn)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jīng)常作戰(zhàn)。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復無常。
【鄭衛(wèi)之音】:鄭衛(wèi):指春秋時的鄭國和衛(wèi)國。指春秋戰(zhàn)國時鄭、衛(wèi)等國的民間音樂。
【縱橫捭闔】:縱橫:合縱連橫;捭闔:開合,戰(zhàn)國時策士游說的一種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運用手段進行分化或拉攏。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fā)生戰(zhàn)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zhí)政。
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fā)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
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比缓笳D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shù)年形成大治局面。
臥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后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后來終于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
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負荊請罪:戰(zhàn)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
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戰(zhàn)國時,戰(zhàn)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
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zhàn)中損兵40萬。
三令五申:孫武流寓于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
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后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哄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
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jīng)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
然后,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圍魏救趙:戰(zhàn)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
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
田忌采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
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胡服騎射:戰(zhàn)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shù)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zhàn)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fā)展騎兵。
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jīng)過南征北戰(zhàn),趙國成了當時有數(shù)的強國之一。 竊符救趙:戰(zhàn)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
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
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里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 義不帝秦 』 出于《戰(zhàn)國策·魯仲連義不帝秦》 表示堅持正義,寧死不屈。 『 頂天立地 』 出于元雜劇《趙氏孤兒大報仇》 形容光明正大,氣概豪邁。
『 脫穎而出 』 出于《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就能表現(xiàn)自己。 『 歃血為盟 』 出于《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比喻訂立盟約時,嘴邊涂上牲口的血,表示 誠意。
『 因人成事 』 出于《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意為依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 『 碌碌無能 』 出于《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形容沒有能力,無所作為。
『 前功盡棄 』 出于《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表示以前的功夫完全白費。 『 難至節(jié)見 』 出于《藏書·名臣傳·肥義》 比喻人們對國家對民族的忠貞。
『 拔幟易幟 』 出于《史記·淮陽候列傳》 比喻取而代之。 『 兩鼠斗穴 』 出于《史記·淮陽候列傳》 比喻兩軍相遇于險要而狹窄的地方,沒有與會 側擊的余地。
『 貧賤之交 』 出于《藏書·虞卿平原君》 指患難之交,生死與共的朋友。 『 刎頸之交 』 出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形容友誼極其深厚。
『 知人不易 』 出于《藏書·直節(jié)名臣·虞卿平原君》 指了解人不容易。 『 兩虎相斗 』 出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比喻兩雄像爭。
『 不遺余力 』 出于《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意為用盡全力。 『 吞炭漆身 』 出于《戰(zhàn)國策·趙策》 表示下決心報仇泄恨。
『 排難解紛 』 出于《戰(zhàn)國策·趙策三》 指調停雙方爭執(zhí)。 『 因勢利導 』 出于《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指順著事情的發(fā)展趨勢加以引導。
『 攻難易守 』 出于《藏書·九國兵爭》 指古代軍事。
楚國的士大夫申公巫臣,那女子為夏姬??!
<;東周列國志>;上,我看過,還好徹底忘記,現(xiàn)在找到了!哈哈?。?/p>
大義凜然為美色
巫臣屬于屈氏之族,名屈巫,是楚國又一個先知式大臣。在楚國的政治格局里,巫臣究竟有何作為,有何目的,似乎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公元前599年,傾城傾國的絕代美女夏姬顛倒陳國君臣,陳國國君被殺,楚莊王為了討伐誅君犯上的罪行,起兵滅掉陳國。如何處置夏姬這樣的戰(zhàn)利品,胸有大志、欲稱霸中原的楚莊王此時也為夏姬心動,想納夏姬為妃。但巫臣一通話,就打消了莊王的想法:“這可不行。您召集大家討伐罪行,本來是正義的行為。如果納夏姬為妃,就說明您貪圖美色。打著正義之師的旗號滿足自己的淫欲,以后您說的話還有誰聽呢?” 巫臣這樣說,是因為夏姬的美色和名聲一樣大。楚莊王把夏姬帶回楚國時,夏姬應該有30多歲了,但她依然美艷不可方物。她生于公元前7世紀,跟希臘的海倫幾乎同時。這兩位空前絕后的美女,都對各自身處的國度和歷史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圍繞著她們上演的一切:情愛,權力,戰(zhàn)爭,殺戮,陰謀,背叛,復仇??幾乎就是構成歷史的全部范疇。夏姬到了楚國,拉開了陰謀的華彩大戲。 巫臣勸阻了楚王納夏姬為妃,他還要面對其他的覬覦夏姬美色的人。楚國的司馬子反(公子側)也想娶夏姬,被巫臣再次勸阻。 沒有人會覺得巫臣會有自己的企圖。當從事后看,在巫臣的先見之明中,他有自己的企圖,雖然那種希望渺茫得很。 巫臣不可能明說自己想要夏姬,更不可能明說他配得上夏姬。楚莊王把夏姬給了一位名叫襄老的連尹(楚國主射之官 ),而襄老的艷福沒享多久,就戰(zhàn)死于沙場,尸首被晉國所得,襄老的兒子黑要沒有替父復仇,反而與夏姬私通。這個時候巫臣才開始他的奪美計劃。 巫臣派人傳話給夏姬說:“你回娘家鄭國去,我娶你為妻?!庇窒敕ㄗ屶崌鴮ο募дf:“夏姬你親自來,就能得到襄老的尸首?!蔽壮紭O力唆使楚莊王答應了夏姬歸鄭。 公元前589年,雄才大略的楚莊王已經(jīng)死去一年多,晉伐齊,齊大敗,向楚尋求支援。楚國出兵前,楚王派巫臣到齊國訪問,巫臣乘機把自己的家室財產(chǎn)全部帶走。 楚國的年輕大夫申叔跪和他年邁的父親、一個德高望重的先知大臣申叔時此時正要去國都,他們在路上相遇。申叔跪對巫臣的觀感記載于史冊:真是奇怪啊,這個人有肩負重要軍事使命的警懼之心,又有《桑中》一詩所說的男女歡戀之色,大概是偷偷地帶著妻子逃跑吧。 不出申叔跪所料,巫臣出使齊國完成任務,讓副使帶著齊國贈送給楚國的禮品回國復命,自己則浪跡國際社會。路過鄭國時,如愿以償?shù)厝⒘讼募槠?,并領著夏姬逃跑。依靠與晉國大臣的關系,巫臣依附于晉,被任為邢邑(今河南溫縣)大夫,為“楚材晉用”做了注腳。 這個知名重臣的“無間道”行為引發(fā)了一連串國際事件,大概是他始料未及的。他在楚莊王逝世不久、楚共王初立之際叛逃,顯然讓楚國難堪,更何況奪美失利的子反要報復他。暴跳如雷的子反請求給晉國重禮,好讓晉國對巫臣永不錄用,以斷絕巫臣的生存空間。但年輕的楚共王念在巫臣為先君盡忠多年,決定不去追究。 明智一時的楚共王卻沒能阻止他的臣子作難。子反和另一個懷恨在心的子重聯(lián)手,滅了巫臣留在楚國的族人,順便也滅了黑要全家,瓜分了他們的采地。由此也可以猜想,如果夏姬繼續(xù)留在楚國,黑要也遲早要死。 后人難以理解巫臣。人們多以為他是貪于夏姬的美色:為得到夏姬,巫臣等了十幾年,比打了十年的特洛伊戰(zhàn)爭還要長久,而且毀家棄國,代價不可謂不大。而他得到的夏姬,至少已是40多歲的半老徐娘了。夏姬仍有那樣大的魅力,實乃文明史上不可多得的案例。難以理解巫臣的人們不可能理解海倫的特洛伊戰(zhàn)爭,在那場慘烈的戰(zhàn)爭中,特洛伊的長老們說出了一句名言:“為了這樣一個女子,我們再打十年也值得!”
申公巫臣(生卒年不詳):春秋時人。楚國申縣(今河南南陽北)縣尹。羋姓,屈氏,名巫,一名巫臣,字子靈。楚莊王十七年(前597)滅蕭(今安徽蕭縣西北),他率師參與。二十年伐宋歸來,令尹子重請楚王賜予申、呂二縣之田,莊王應允,他以楚依靠申、呂征發(fā)兵賦,用以抵御北方,如作賞田,晉、鄭必然要攻到漢水,加以反對,為子重所怨。楚共王即位,奉命出使齊國,乘機奔晉。晉任為邢(今河南溫縣東北)大夫。共王殺其族子閻、子蕩等人,分其家財。晉景公十六年(前584),他征得景公許可,出使吳國,使其子狐庸在吳任行人之官,教吳車戰(zhàn),連續(xù)攻楚。從此楚疲于奔命,吳不斷擴展。后其子在晉仍世襲稱邢伯或邢侯。
老馬識途: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沒有熟悉地理的向導帶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說:“可以利用老馬的智慧?!庇谑蔷涂v老馬于軍前,人們跟著它,竟然找到了路。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莊公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后來山戎敗退到孤竹過境內,齊軍深入,最終滅了孤竹。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里走出山谷。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yǎng)發(fā)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么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于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后終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