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花果大,向下懸垂,由40-80個(gè)核果束組成,圓球形或長(cháng)圓形,長(cháng)達17厘米,直徑約15厘米,幼果綠色,成熟時(shí)桔紅色水仙茶的功效與作用;核果束倒圓錐形,高約5厘米,直徑約3厘米,宿存柱頭稍凸起呈乳頭狀、耳狀或馬蹄狀。花期1-5月。
產(chǎn)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云南等省區。生于海邊沙地或引種作綠籬。也分布于亞洲熱帶、澳大利亞南部。
葉纖維可編制席、帽等工藝品;嫩芽可食;根與果實(shí)入藥,有治感冒發(fā)熱、腎炎、水腫、腰腿痛、疝氣痛等功效;鮮花可提取芳香油。
目前功用發(fā)揮:
據說(shuō)露兜果可補脾胃、固元氣、解酒毒.主治肝熱虛火、肝硬化腹水、中暑等,并有降血糖功效;果核治睪丸炎及痔瘡。
補脾益血行氣止痛化痰利濕——露兜果湯
露兜簕果
【性味】味辛;淡;性涼
【歸經(jīng)】腎;脾;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補脾益血;行氣止痛;化痰利濕;明目。主痢疾;胃痛;咳嗽;疝氣;睪丸炎;痔瘡小便不利;目生翳障
【用法用量】?jì)确患鍦?0-30g;浸酒或浸蜜。外用:適量;煎水洗。
【注意】《全國中草藥匯編》:治心臟痛。
【附方】
⑴治痢疾:露兜簕果實(shí)二至四兩。水煎服。(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⑵治目生翳障,漸漸昏暗,視物不明:櫓罟子浸白蜜內,每日連蜜啖一枚,一月可退。《納目拾遺》
⑶解暑;力波羅(露兜簕中心與菠蘿相似者),煎服。《嶺南采藥錄》
【各家論述】
1、《納目拾遺》:補脾胃。固原氣,制伏亢陽(yáng),扶持衰土,壯精神,益血,寬痞,解酒毒,止酒后發(fā)渴,利頭目,開(kāi)心益志。
2、《陸川本草》:治疝氣,小便不利,糖尿病。
3、《生草藥手冊》:煎水洗,愈汗蘚
4、主治:痔瘡出血。露兜果16顆煲紅棗。吃十次。
5、飛蚊癥:露兜果浸蜜,療效顯著(zhù)。
6、痰多咳嗽最見(jiàn)效。
《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藥材公司,科學(xué)出版社,1994
根及根頭(露兜簕):甘、淡,涼。清熱解毒。用于感冒,溫熱,肝炎,水腫,淋證,跌打損傷。
葉芽(露兜簕心):甘、平,微寒。清熱,涼血,解毒。用于麻疹,發(fā)斑,丹毒,暑熱癥,牙齦出血,惡瘡,爛腳。
花(露兜簕花):甘,寒。用于疝氣,小便不通。
果實(shí)(櫓罟子):甘,涼。清熱解毒。用于疝氣,痢疾,痔瘡,目生翳障,視物不明。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信息網(wǎng)絡(luò )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gè)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huì )及時(shí)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shū)B(niǎo). 頁(yè)面生成時(shí)間:2.8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