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怎么讀
【倚】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簡(jiǎn)體:倚
拼音:yǐ
筆畫(huà)數:10
筆畫(huà)順序:丿丨一丿丶一丨?一亅
【倚】字是什么意思、字義及解釋
甲、于倚切。乙、于義切。
一、依也、恃也。《說(shuō)文解字》:「倚,依也,從人奇聲。」;《廣雅·釋詁四》:「倚,依也。」;《廣韻》:「倚,依倚也。」;明、張自通《正字通》:「倚,恃也。」;《易經(jīng)·說(shuō)卦》:「參天兩地之倚數。」釋文:「倚,依也。」;《楚辭·招魂》:「彷徉無(wú)所倚。」;《史記·淮陰侯傳》:「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wú)所倚。」;《漢書(shū)·鄒陽(yáng)傳》:「秦倚曲臺之宮。」師古注:「倚,恃也。」;《漢書(shū)·西域傳下》:「親倚都護。」注:「倚,依附也。」
二、憑依也。《禮記·禮器》:「有司跛倚以臨祭。」注:「依物為倚。」;《左傳·昭公五年》:「邁啟強曰:『設機而不倚,爵盈而不飲。』。」;《論語(yǔ)·衛靈公》:「在輿則見(jiàn)其倚于衡也。」皇疏:「倚,由憑依也。」
三、因也。《廣雅·釋詁四》:「倚,因也。」;《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注:「倚,因也。」
四、以歌合曲也。《漢書(shū)·張釋之傳》:「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師古注:「倚瑟,即今之倚歌合曲也。」
五、近也。《禮記·中庸》:「夫焉有所倚。」疏:「倚,為偏有所近。」;《呂氏春秋·先識覽·先識》:「男女切倚。」注:「倚,近也。」
六、偏也。宋、戴侗《六書(shū)故》:「倚,偏頗。」;《禮記·中庸》:「中立而不倚。」宋、朱熹《四書(shū)章句》:「倚,偏著(zhù)也。」;《荀子·解蔽》:「倚其所私,以觀(guān)異術(shù)。」注:「倚,偏倚也。」;《荀子·性惡》:「倚而觀(guān)天下民人之相與也。」
七、邪辟也。《尚書(shū)·盤(pán)庚中》:「恐人倚乃身,迂乃心。」傳:「倚,曲。」;《楚辭·屈原·大招》:「曾頰倚耳。」注:「倚,辟也。」
八、排擠也。《管子·度地》:「杜曲激則躍,躍則倚。」注:「倚,排也。」
九、立也。《廣雅·釋詁四》:「倚,立也。」;《易經(jīng)·說(shuō)卦》:「參天兩地而倚數。」虞注:「倚,立也。」
十、任也。《荀子·解蔽》:「倚其所私。」注:「倚,任也。」
十一、車(chē)廂橫側之板,與輢通。《漢書(shū)·成帝紀贊》:「不內顧。」注:「前視不過(guò)衡軛,旁視不過(guò)輢較。」;《后漢書(shū)·輿服志上》:「金薄繆龍,為輿倚較。」
十二、姓也。宋、鄭樵《通志·氏族略·倚名為氏》:「倚氏,楚左史倚相之后也。」;明、凌迪知《萬(wàn)姓統譜》:「陜西西安府有倚氏。」
丙、居宜切。
一、異也。清、朱駿聲《說(shuō)文通訓定聲》:「倚,叚借為奇。」;《荀子·修身》:「倚魁之行。」注:「倚,奇也。倚魁,皆謂偏僻狂怪之行。」
二、不具,不完全也。與踦、畸通。清、朱駿聲《說(shuō)文通訓定聲》:「倚,叚借為踦。」;漢、揚雄《方言·卷二》:「倚,奇也,自關(guān)而西,秦晉之間,凡全物而體不具,謂之倚。」;《莊子·天下》:「有倚人焉。」釋文:「倚,本作畸。」
三、只也,與奇同。《集韻》:「奇,不耦也,或作倚,通作觭。」;《榖梁傳·僖公三十三年》:「匹馬奇輪。」注:「奇輪,一只之輪。」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信息網(wǎng)絡(luò )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gè)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huì )及時(shí)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shū)B(niǎo). 頁(yè)面生成時(shí)間:3.2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