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的拼音
【藏】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1、藏是一個(gè)漢語(yǔ)詞匯,讀作cáng或zàng。結構為上下結構;偏旁部首為:艸;筆畫(huà)數:17畫(huà)。讀cáng時(shí),意為:隱藏;潛匿。收藏;儲藏。懷,藏在心中。深,從上到下或從外到里的距離大。讀zàng時(shí),一般指城市西藏。筆順為:橫, 豎, 豎, 橫, 撇, 豎折/豎彎, 橫, 撇, 橫, 豎, 橫折, 橫, 豎, 豎折/豎彎, 斜鉤, 撇, 點(diǎn)。
2、[ cáng ]隱蔽:躲藏。收存:藏書(shū)。
3、[ zàng ]儲放大量東西的地方:寶藏。佛教、道教經(jīng)典的總稱(chēng):道藏。西藏的簡(jiǎn)稱(chēng):青藏公路。藏族。古又同“臟”(zàng)”。
簡(jiǎn)體 藏
拼音 cáng
筆畫(huà)數 17
筆畫(huà)順序 一丨丨一丿?一丿一丨一丨??丿丶
【藏】字是什么意思、字義及解釋
【藏】的解釋?zhuān)▉?lái)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藏讀音:cáng
動(dòng)詞 儲存。 【組詞】:「收藏」、「儲藏」。《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shí)。」
動(dòng)詞 隱匿。如:「躲藏」、「藏拙」、「藏污納垢」。《論語(yǔ).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唐.李白〈答湖州迦葉司馬問(wèn)白是何人〉詩(shī):「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動(dòng)詞 懷抱。《易經(jīng).系辭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時(shí)而動(dòng)。」《莊子.應帝王》:「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名詞 姓。如南朝宋有藏凝之。
其他字義
藏讀音:zàng
名詞 儲存東西的地方。 【組詞】:「寶藏」。《禮記.月令》:「命百官,謹蓋藏。」《史記.卷三零.平準書(shū)》:「山海,天地之藏也。」
名詞 內臟。通「臟」。《淮南子.原道》:「夫心者,五藏之主也。」唐.李白〈東海有勇婦〉詩(shī):「斬首掉國門(mén),蹴踏五藏行。」
名詞 西藏的簡(jiǎn)稱(chēng)。 【組詞】:「蒙藏一帶」。
名詞 邊疆民族。主要分布于國內西藏、西康、青海一帶。舊稱(chēng)為「吐蕃」。
名詞 佛教、道教經(jīng)典的總稱(chēng)。 【組詞】:「道藏」、「藏經(jīng)」。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卷八上.滇游日記八》:「寶臺大寺,為立禪師所建,三年前立師東游請藏,久離此山。」
【藏】的解釋?zhuān)▉?lái)源:辭典簡(jiǎn)編版)
基本字義
藏讀音:cáng
儲存。藏書(shū)、收藏、冬藏
隱匿。躲藏、藏拙
其他字義
藏讀音:zàng
儲存。 【組詞】:藏書(shū)、收藏、冬藏
隱匿。 【組詞】:躲藏、藏拙
【藏】的解釋?zhuān)▉?lái)源:小字典)
基本字義
藏
躲、隱避。 【組詞】:「埋藏」、「躲藏」、「藏污納垢」。
收存。 【組詞】:「收藏」、「儲藏」、「藏私」、「藏書(shū)」。
其他字義
藏
寶藏:珍藏的寶物,亦指珍貴的資源。 【組詞】:「聽(tīng)說(shuō)后山有寶藏。」
佛、道經(jīng)典的總稱(chēng)。 【組詞】:「三藏」、「道藏」、「經(jīng)藏」。
藏青色:藍而近黑的顏色。 【組詞】:「他很喜歡藏青色的褲子。」
國內西藏的簡(jiǎn)稱(chēng)。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信息網(wǎng)絡(luò )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gè)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huì )及時(shí)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shū)B(niǎo). 頁(yè)面生成時(shí)間:2.5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