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造】 biān zào 1.把具體資料加以組織排列寫成表冊。
如:編造預算;編造名冊。 2.憑想象創(chuàng)造。
3.捏造。 【包袱】 bāo fu 1. 用布包起來的衣物包裹。
2.比喻某種負擔。 3. 曲藝術語。
指相聲、山東快書等曲藝中的笑料。 【蓓蕾】 bèi lěi 花骨朵兒,還沒開的花。
花蕾,含苞未放的花。 【哺育】 bǔ yù 1、喂養(yǎng) ,也比喻培育; 2、哺育,近義詞:撫育,養(yǎng)育 【瀕臨】 bīn lín 1,瀕臨意為緊靠,臨近, “瀕臨大海”、“瀕于絕望”、“瀕于崩潰”等說法。
【誤用】“瀕臨崩潰的邊緣”,這種說法不僅多余,而且容易造成語意混亂。因為“崩潰的邊緣”則是即將崩潰,“瀕臨”即將崩潰,就應理解為“離崩潰的邊緣還有一段距離”,那豈不離崩潰更遠了?所以,只能是“瀕臨崩潰”或是“到了崩潰的邊緣”。
2,即將、快要;如:燕子遇到麻煩,瀕臨死亡。 【淡薄】 dànbó 1. (云霧等)密度小 例:濃霧漸漸淡薄了。
2.(味道)不濃 例:酒味淡薄。 3.(感情、興趣等)不濃厚 例:他對象棋的興趣漸漸淡薄了。
4.(印象)因淡忘而模糊 例:時間隔太久了,印象十分淡薄了。 【誤用】與“淡泊”的區(qū)別 這是兩個常見且易被混用的形容詞,其實它們的詞義及使用范圍有所不同。
“淡薄”既可以用于具體事物,又可以用于抽象事物,有多項詞義。“淡泊”,也作“澹泊”,只用于抽象事物,多用于書面語,指不追求名利。
例如:諸葛亮“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誤讀】 薄:(一)báo厚度小的:薄片。薄餅。
薄雪。冷淡,不熱情:薄待。
味道淡:薄酒。土地不肥沃:薄田。
多用于口語; (二)bó,義同(一)用于合成詞或成語,如“厚薄”,“淺薄”,“尖嘴薄舌”等。 輕微,少:薄禮。
薄產。薄命。
薄寒。薄酬。
菲薄。不莊重,不厚道:薄夫。
薄幸(負心)。薄情。
輕薄。刻薄。
輕視:鄙薄。厚今薄古。
不充實,不堅強:薄弱。迫近:薄近。
薄暮(傍晚)。日薄西山。
(三)bò薄荷 bòhe 植物 【典范】 diǎn fàn 可以作為學習、仿效標準的人或事物; 被認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現和基本特征。 【誤用】典范和典型的區(qū)別:典型——是指一個事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典范——是說一個人或事物有一定的學習價值。典型是中性詞,即可指典型的犯罪事實,也可指典型的好人好事。
而典范則是個褒義詞,只能形容某人某事為他人之表率。而不能把壞事拿出來作典范。
【低谷】 dīgǔ 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低點,尤其是圖表所表示的或可用圖表表示的,比喻事物發(fā)展過程中最不順利、不景氣的時期。 【廣袤】 guǎng mào 1,土地的長和寬(我國古代以東西的長度叫‘廣’,南北的長度叫‘袤’):~千里。
2,廣闊;寬廣:蔚藍的天空,~無際。一般用來形容大地,天空等。
例:廣袤的大地上長著青青的草。 【觀望】 guānwàng 1.置身事外靜觀事態(tài)發(fā)展,有情感因素在內。
2.張望,如“四下觀望”,無情感因素 【驕傲】 jiāo' ào 在用時,有貶義的用法,也有褒義的用法兩種。 【厚重】 hòuzhòng 1. 敦厚持重。
人的性情。 2. 渾厚莊重。
藝術品的風格。 3. 厚實,有分量。
具體物體的輕重。 4.厚待,看重。
對人的態(tài)度。 【粗獷】 cū guǎng 1,粗野,用于自然環(huán)境。
2,豪放;豪壯,用作褒義,人或物的性格、風格。 【誤讀】與【誤用】粗獷——粗曠 【捐獻】 juānxiàn 是一種無償的奉獻(將自己的財物,無償的送給國家和集體或者個人)。
【綺麗】 qǐ lì 1,華美艷麗。 2,形容辭藻華麗。
【求索】 qiú suǒ 1,尋找;搜尋。 2,索取;乞求。
貶義。 3,探索。
褒義。 【涉獵】 shèliè 1.粗略地閱讀;瀏覽。
不深入鉆研。例:涉獵甚廣 2.稍加探究 例: 涉獵一下考古學 。
<>在文中意思:粗略的閱讀. 【蕭索】 xiāo suǒ 荒涼,冷落,蕭條;凄涼。如: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點生氣。
【郵購】 yóu gòu 利用電子工具從事商務及活動(工具包括初級的電報、電話、廣播、電視、傳真到計算機、計算機網絡到各種信息基礎結構和 Internet 等現代系統。 【恣意】zì yì 放縱;不加限制;任意。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huán)境描寫:自然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huán)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jié)(開端 /發(fā)展 /高潮 /結局 ) 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 社會環(huán)境。)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連貫、得體。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戲劇、散文。 四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小說情節(jié)四部分: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
記敘的四種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 引號的四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xù)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說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下定義。 六種邏輯順序:①總←→分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慨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神態(tài)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后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xù)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六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征、對比、襯托(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
第六部分 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后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七種復句類型:①并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第七部分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夸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這些應該可以吧。
【編造】 biān zào 1.把具體資料加以組織排列寫成表冊。
如:編造預算;編造名冊。 2.憑想象創(chuàng)造。
3.捏造。 【包袱】 bāo fu 1. 用布包起來的衣物包裹。
2.比喻某種負擔。 3. 曲藝術語。
指相聲、山東快書等曲藝中的笑料。 【蓓蕾】 bèi lěi 花骨朵兒,還沒開的花。
花蕾,含苞未放的花。 【哺育】 bǔ yù 1、喂養(yǎng) ,也比喻培育; 2、哺育,近義詞:撫育,養(yǎng)育 【瀕臨】 bīn lín 1,瀕臨意為緊靠,臨近, “瀕臨大海”、“瀕于絕望”、“瀕于崩潰”等說法。
【誤用】“瀕臨崩潰的邊緣”,這種說法不僅多余,而且容易造成語意混亂。因為“崩潰的邊緣”則是即將崩潰,“瀕臨”即將崩潰,就應理解為“離崩潰的邊緣還有一段距離”,那豈不離崩潰更遠了?所以,只能是“瀕臨崩潰”或是“到了崩潰的邊緣”。
2,即將、快要;如:燕子遇到麻煩,瀕臨死亡。 【淡薄】 dànbó 1. (云霧等)密度小 例:濃霧漸漸淡薄了。
2.(味道)不濃 例:酒味淡薄。 3.(感情、興趣等)不濃厚 例:他對象棋的興趣漸漸淡薄了。
4.(印象)因淡忘而模糊 例:時間隔太久了,印象十分淡薄了。 【誤用】與“淡泊”的區(qū)別 這是兩個常見且易被混用的形容詞,其實它們的詞義及使用范圍有所不同。
“淡薄”既可以用于具體事物,又可以用于抽象事物,有多項詞義。“淡泊”,也作“澹泊”,只用于抽象事物,多用于書面語,指不追求名利。
例如:諸葛亮“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誤讀】 薄:(一)báo厚度小的:薄片。薄餅。
薄雪。冷淡,不熱情:薄待。
味道淡:薄酒。土地不肥沃:薄田。
多用于口語; (二)bó,義同(一)用于合成詞或成語,如“厚薄”,“淺薄”,“尖嘴薄舌”等。 輕微,少:薄禮。
薄產。薄命。
薄寒。薄酬。
菲薄。不莊重,不厚道:薄夫。
薄幸(負心)。薄情。
輕薄。刻薄。
輕視:鄙薄。厚今薄古。
不充實,不堅強:薄弱。迫近:薄近。
薄暮(傍晚)。日薄西山。
(三)bò薄荷 bòhe 植物 【典范】 diǎn fàn 可以作為學習、仿效標準的人或事物; 被認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現和基本特征。 【誤用】典范和典型的區(qū)別:典型——是指一個事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典范——是說一個人或事物有一定的學習價值。典型是中性詞,即可指典型的犯罪事實,也可指典型的好人好事。
而典范則是個褒義詞,只能形容某人某事為他人之表率。而不能把壞事拿出來作典范。
【低谷】 dīgǔ 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低點,尤其是圖表所表示的或可用圖表表示的,比喻事物發(fā)展過程中最不順利、不景氣的時期。 【廣袤】 guǎng mào 1,土地的長和寬(我國古代以東西的長度叫‘廣’,南北的長度叫‘袤’):~千里。
2,廣闊;寬廣:蔚藍的天空,~無際。一般用來形容大地,天空等。
例:廣袤的大地上長著青青的草。 【觀望】 guānwàng 1.置身事外靜觀事態(tài)發(fā)展,有情感因素在內。
2.張望,如“四下觀望”,無情感因素 【驕傲】 jiāo' ào 在用時,有貶義的用法,也有褒義的用法兩種。 【厚重】 hòuzhòng 1. 敦厚持重。
人的性情。 2. 渾厚莊重。
藝術品的風格。 3. 厚實,有分量。
具體物體的輕重。 4.厚待,看重。
對人的態(tài)度。 【粗獷】 cū guǎng 1,粗野,用于自然環(huán)境。
2,豪放;豪壯,用作褒義,人或物的性格、風格。 【誤讀】與【誤用】粗獷——粗曠 【捐獻】 juānxiàn 是一種無償的奉獻(將自己的財物,無償的送給國家和集體或者個人)。
【綺麗】 qǐ lì 1,華美艷麗。 2,形容辭藻華麗。
【求索】 qiú suǒ 1,尋找;搜尋。 2,索取;乞求。
貶義。 3,探索。
褒義。 【涉獵】 shèliè 1.粗略地閱讀;瀏覽。
不深入鉆研。例:涉獵甚廣 2.稍加探究 例: 涉獵一下考古學 。
<>在文中意思:粗略的閱讀. 【蕭索】 xiāo suǒ 荒涼,冷落,蕭條;凄涼。如: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點生氣。
【郵購】 yóu gòu 利用電子工具從事商務及活動(工具包括初級的電報、電話、廣播、電視、傳真到計算機、計算機網絡到各種信息基礎結構和 Internet 等現代系統。 【恣意】zì yì 放縱;不加限制;任意。
隨著五月的日歷翻到中旬,中考的身影已經清晰的出現在每一個復習備考的學生面前,每一個初三老師也感到有些緊張。
尤其是考綱浮出水面,熟讀精讀課本的第一輪復習業(yè)已結束,接下來該如何科學規(guī)劃,短時間出高效益?縣教研室高瞻遠矚,把握住復習的瓶頸,適時召開這次覆蓋七科的中考復習研討會,無疑為我縣后期中考復習產生深遠影響,對各科的備考沖刺會有極大幫助。受教研室江老師所托,利用這個平臺,交流一下后期復習備考的一些認識,并就語文基礎知識備考交換一下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后期語文復習的建議 1、認真研讀《考綱》,弄清考什么,怎么考,減少復習的盲目性我就今年的《考綱》對基礎知識方面的要求做一解讀。09年考綱將語文基礎知識分為兩大板塊:第一塊為第一部分的語文積累;第二塊為第三部分的語文綜合運用。
語文積累方面有八項具體要求即八個考點。其中識記層面四個考點,一是拼音認讀漢字,二是漢字的形音意,三是常用漢字的規(guī)范書寫,四是準確默寫課標推薦背誦的50篇優(yōu)秀詩文的句、段、篇。
理解層面有一個考點,即六篇課外讀物的基本內容和相關知識。表達層次上有三個考點,一是熟練使用《新華字典》,二是積累并運用常用詞語,三是仿寫或變換簡單句子。
語文綜合運用方面有五項具體要求三個考點。五項內容全部是從表達層面上進行要求,具體的形式分別是從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以及綜合性學習三個點上進行考查。
2、研究并做做近兩年的中考題,把握特點,克服備考的隨意性我還是結合語文積累與運用這一板塊來說。從最近兩年安徽中考的試題來看,我省中考語文試卷對語文基礎知識的考查力度越來越大。
而基礎積累與綜合運用的內容繁多、涉及面廣,從字音、字形、詞義的識記到句子的仿寫與變換;從課堂內古詩文的名句、段、篇的默寫到課外名著的基本內容和相關常識的了解;從有觀點有條理有說服力的口語交流和主題演講到自主策劃、設計方案、搜集信息、整理材料、形成觀點的實踐活動等,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除此之外,還有三大特點:(1)、題型靈活,有選擇題、填空題、改錯題、簡答題、表述題等,是歷年來中考語文試題中最為靈活、變化最大、創(chuàng)新最顯著的一大板塊,這是因為這一板塊覆蓋的知識面廣,考查的知識點多,適合命題人施展其獨特的創(chuàng)意。
;(2)、分值頗大,06年以前,這一部分分數為30分,占總分值的20%。07、08年這一部分的分數為35分,占總分值的23.3%;(3)、要求很高,這類試題越來越生活化實踐化,要求學生不僅要充分調動積累庫存,而且要將所學運用到學習、生活以及活動中去。
3、充分整合復習內容,梳理歸納知識,總結規(guī)律,促進運用后期的語文復習,我打算分兩步走:第一步,專題復習,抓“點”,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并結合《考綱》,把脈中考,預測考點,找到對策。如在現代文閱讀板塊,我分抒情類散文、敘事類散文、小說、說明文、議論文這五個專題復習,每一個專題梳理出若干考點,幫助學生找尋解題規(guī)律,尋求對策。
第二步,綜合復習,抓“用”,教師依據實際和命題熱點,使學生知識與能力混聯合縱,取得實效。一方面,教師要做好取舍,編好練習題,可選擇具有特點的復習資料和模擬試卷,限時守規(guī)去做,然后即時評講,指導答題思路。
另一方面,做好重點突破,針對考試情況,整理學生易錯處常錯處和盲區(qū),擬定突破措施,投入一定的精力。二、對語文基礎知識幾個考點的復習建議要想使我們的學生在中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語文成績,就應該重視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
我在語文基礎知識的專題復習上,是從字音、字形、字義,詩文默寫,名著閱讀,口語交際,活動設計這五個考點進行梳理歸納、復習備考。1、字音、字形、字義初中六冊語文課本要求學生識記的字詞在1500個左右。
這需要長期積累、厚積薄發(fā),還需要學生做個有心人,時刻留意生活中有文字的地方。近兩年的考試趨勢是考查字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書寫及含義。
我在這方面是將其分為語音、漢字、詞語三個部分進行復習。語音可以從“讀準、寫對”兩方面來總結規(guī)律:讀準,重點讀準多音多義字讀音,形似字讀音,常用但習慣誤讀字讀音,聲母、韻母有細微差別字的讀音;寫對,主要寫對聲母、韻母的細微差別的注音,三拼音節(jié)的注音,聲調的標寫位置。
漢字可以從“辨析、釋義、書寫”三個方面來總結規(guī)律:辨析,主要辨析同音字、形似字;釋義,即理解字的基本義以及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書寫”, 注意書寫端正、整潔,盡量不要勾畫、涂抹。中考語文試卷專門對卷面書寫賦以5分 ,但許多學生因個人習慣養(yǎng)成不良,書寫不合規(guī)范, 甚至有的學生連標點符號該放在田字格中什么位置也不甚清楚;面對這種情況,在復習備考時,教師應抓住機會,也就給了學生真正學會書寫凝聚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漢字的機會。
詞語可以從“理解、辨析、運用”三個方面來總結規(guī)律:理解一詞多義的現象,詞的引申義、比喻義;辨析詞的感情色彩;運用詞的適用范圍,詞義的輕重,詞語的搭配,關聯詞語的選擇。2、詩文默寫這一部分的復習原則是:。
(1)記敘。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述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tài)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zhèn)魃瘛⑸鷦有蜗螅棺x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有外貌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活動描寫,語言描寫及動作描寫等.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fā)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fā)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征、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yǎng)、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說明方法有列數字,分類別,做比較,舉例子,打比方,下定義,摹狀貌,作詮釋,畫圖表,引用.
說明方法就是在說明文中用的一些方法(自己寫的)
怎么說呢~
舉個例子吧
中國有13億人口。(這里因為有“13”,所以用了列數字)
說明方法有很多中,比如說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摹狀貌等等
打比方其實就是比喻,但在說明文中叫打比方
作比較就是拿一個事物與令一個事物相比較
例如 太陽比月亮大。(這里拿太陽和月亮相比,是作比較)
摹狀貌就是描寫一個事物的樣子
……
描寫方法: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具體描繪出來的一種手法。
按內容分類
●人物描寫
⒈ 概括描寫
⒉ 肖像描寫
⒊ 語言描寫
⒋ 行動描寫
⒌ 心理描寫
⒍ 細節(jié)描寫
7.神態(tài)描寫
●景物描寫
⒈ 靜態(tài)與動態(tài)
⒉ 客觀與主觀
⒊ 反襯與對比
(最主要的還是“人物描寫”那一欄。你可能現在很難理解,不過這是很正常的,考試不會考那么難,而且你漸漸的,自然而然就會了)
至于表達作用,需要結合文章來談。
(這個寫出了什么,表達了什么)
邏輯順序包括從現象到本質、從性狀到用途、從原因到結果、從整體到局部、從主要到次要、從具體到概括、從個別到一般等等
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沒有什么分類
至于類比,我也不太清楚(我現在已經糊涂了~)
作詮釋,就是對事物或事理某些方面的特點作概括的解釋,或者用詞語釋義的方法來說明事物或事理的某些特點。
你說的應該是引用,打比方不在說明文里叫比喻,你知道了吧。
先理解,再刻苦背,最主要的是用功(我的經驗)
我們老師也說先自己做一遍,再看答案
抄答案就沒有了思考的過程
就算你說你思考了,但若直接抄了答案,你思考的過程其實也很少了。
不要怕麻煩,如果想要好成績,就要用功。
一、語文基礎知識的類型及其重要性 “知識是智能的基礎,記憶是思維(智力之核心)的基礎”,可見掌握“雙基“的重要。
“語文基礎知識”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凡語音、字詞、句法、修辭、標點符號、文化文學常識、寫作常識、詩文背誦等,都包括在內。 為學習方便,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兩類:記憶型、應用型。
從高考考綱考點考題上看,記憶型的知識,起碼有字詞的音形義(歷年第1第2等試題),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和填空(如1996年第9題、30題),名言佳句的填空(第Ⅱ卷),文言文實詞的比較(1996年12、13、14題)等。應用型的基礎知識,如標點符號、近義詞和成語的選擇、病句的診斷、古今詩文的理解和賞析,幾乎覆蓋所有考題。
二、學習掌握“雙基”的有效方法 1、強化記憶的“秘訣” 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實質就是與遺忘作斗爭的過程。這里根據心理科學,總結強化記憶的五條訣竅。
①首記:“一飛沖青天,曠世不再鳴”。這是說對首次記憶的新內容,一定要“不惜千金買寶刀”。
心理學表明:10分鐘能記住的東西,要再有5分鐘,變換著方式(默想、默寫、誦念等)去記憶,效果最佳。許多同學,記憶新知識時,只是達到了一種臨界狀態(tài),就自以為記住了。
這樣的記憶量,十分鐘后就消失40%,更增加了間隔記憶復習的困難,實在得不償失。 ②復記:“懸蟲低復上,斗雀墮還飛”。
反復記憶才能相對克服遺忘。對較復雜、深奧信息的記憶,不可能一勞永逸。
心理實驗證明:凡自己默誦的東西,三小時后遺忘10%,三天后遺忘25-30%,時隔越長,遺忘率越高。我們重點中學的學生,必須結合實際,科學安排復記。
首記可在講課當天晚自習;二輪記憶在臨新課前一天自習,或其它時間;三輪則在課前幾分鐘,用過電影的方式再現。事實證明,各輪復記的時間,一次比一次短,絕對可行。
③化簡:“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對復雜的知識系統,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化簡為原始的、天然的、通俗的要素,就能記得牢、多、快。
這里介紹三種化簡法。第一,抓共性化簡。
如很多形聲字、會意字,其中有很多字的構字部件是“人”和“手”的變形。如“ 亻”、“方”、“元”、“攵”、等是“人”的變形;“扌”、“寸”、“又”、“彐”、“廾”等是“手”的變形。
抽出變形“人”和“手”,能幫我們區(qū)分很多漢字的形和義。如“陷”左上為人凡īan 韻者皆從“xiàn”(“陷”之古字),“舀”上為手,凡ao韻者皆從“舀”。
“舁”下為手,當“舉”講,不是“鼻”的下部。“祭”上以“又(手)”取“月(肉)”,表示恭敬,不是“登”的上部(張開的兩只腳)。
“牧”以“牛”、“人”會意。“秉”乃以“手(彐)”撮禾,所以有“秉燭夜讀”之用,“兼”乃以手撮雙禾,所以解為同時取得、同時、再加上、還有等。
第二,舉“例句”化簡,如通過“狼吞虎咽”掌握“使動”;通過“歌喉甜潤”掌握“形容式”通感;通過“我有個姐姐在北京讀書”和“我有理由反駁你”,掌握“有”字帶起的“兼語式”和“連動式”等等。第三,編“歌訣”化簡。
如學習了逗號的多種用法,可自編自己能領悟的歌訣:句子當中常停頓,要用逗號來分清:復句中,分句間;單句中,很關鍵--主謂長,或倒裝,動詞后,賓語長;狀語在句前,句中又較長;稱呼應對序次后,插入成分在兩旁;復雜并有停頓,用逗用頓細思量。 ④強聯:“變形易色,隨風東西”。
要善于在未知與已知之間、抽象與具體之間、雜亂與條理之間,進行識記內容的聯系與轉換,這是強化記憶的有效方法。如果發(fā)現不了上述聯系,寧可根據個人體驗或外部的、偶然的聯系,“強行自制”一種聯系,不怕“變形易色,隨風東西”。
如《為了忘卻的紀念》豈不《南腔北調》?《論雷鋒塔的倒掉》,乃一《墳》堆;“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正是〈戰(zhàn)國策〉;“莫(摸)里哀”作繭自縛〈吝嗇鬼〉。又如記憶古代的人名與字,如沒有“互補”、“互反”關系,都可用以上方法。
⑤札記:“閑云一片不成雨,黃葉滿城都是秋”。“閑云”飄來蕩去,“一片”不能成雨。
一定要準備一兩個袖珍札記本,按基礎知識的綱目分類,隨時摘記或剪貼各種基礎知識。這里參考考綱考點和考題,提供一個分類綱要:容易讀錯的字(如形、義也易出錯,不妨就地記錄,下列各項也可照此處理):容易寫錯講錯的字詞、成語;近義詞和反義詞;不易掌握的關聯詞語;語法和美名病句;常用修辭;標點符號;古今文化常識;古今文學常識;名言佳句;常用文言實詞;寫作常識;寫作素材。
關于以上內容,有不少現成的匯編書刊,還用自己作札記嗎?用,因為一般匯編是針對普遍情況而錄輯的,使用起來不切合每個人的情況,浪費時間。應將其中自己模糊不清的重新摘錄出來,以免復習時作無用功。
很多同學因為時間緊,沒空作札記,或者集中突擊抄錄、背誦,結果還是“一團茅草亂蓬蓬,驀地燒天驀地空”,仍是一筆糊涂賬。 2、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可靠途徑 高考《語文科說明》強調:“語言知識著重于應用,不考名詞術語。”
這和《大綱》中“不要用名詞術語考學生”的原。
(7—9年級詞語練習)
一、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和字形:
1.卑鄙 2.迸濺3.秕谷 4.奴婢 5.裨益 6.摒棄 7.缽盂 8.卜問 9.勻稱 10.禪讓 11.馳騁 12.鞭笞 13.熾熱 14.叱咤 15.憧憬 16.矗立 17.闊綽18.伺候 19.淙淙 20.蹉跎 21.凹陷22.狹隘 23.諳熟 24.針砭 25.細胞 26.麻痹 27.瞥見 28.哺育 29.瀕臨 30.忖度 31.嗔怒32.惆悵 33.剎那 34.參差 35.寒傖 36.粗糙 37.闡明 38.懺悔 39.金釵 40.徜徉 41.愴然42.魅力 43.提防 44.諦聽 45.玷污 46.嫉妒 47.踱步 48.沉淀 49.締結 50.恫嚇 51.謳歌52.咀嚼 53.洗濯 54.詛咒 55.墮落 56.呆板 57.傣族 58.逮捕 59.檔案 60.訛詐 61.扼要62.緋紅 63.妃嬪 64.分外 65.束縛 66.禁錮 67.扉頁 68.狂吠 69.佛教 70.桎梏 71.尷尬72.獷悍 73.旮旯 74.鱖魚 75.劊子手 76.擱淺 77.供給 78.癸亥 79.山岡 80.哽咽81.聒噪 82.頷首 83.干涸 84.應和 85.麾下 86.教誨 87.賄賂 88.豁亮 89.諱言 90.薅苗 91.彈劾92.諢號 93.豢養(yǎng) 94.蛤蟆 95.蠻橫 96.貪婪 97.鳥巢 98.雛形 99.泯滅 100.厄運101.溝壑102.殲滅103.規(guī)矩 104.畸形 105.倔強 106.汲取 107.鐫刻 108.沮喪 109.狙擊 110.浸透111.痙攣 112.信箋 113.緘默 114.傀儡 115.脊梁 116.伎倆 117.發(fā)酵 118.粳米 119.校對120.嗟嘆 121.羈絆 122.滑稽 123.躋身 124.濟南 125.間或 126.拮據 127.皎潔 128.押解 129.慰藉 130.窘迫 131.迥然 132.拘囚 133.盤踞 134.矍鑠 135.疏浚 136.揩油 137.門檻 138.鳥瞰 139.高亢 140.騍馬 141.俘虜 142.純粹 143.蹂躪 144.薈萃 145.陶冶146.鏗鏘 147.窺視 148.盔甲 149.恪守 150.殷紅 151.窠臼 152.感慨153.市儈 154.跬步
155.阻塞 156.魁梧 157.輪廓 158.蒞臨 159.奶酪 160.裸體 161.雕鏤 162.烙印 163.囹圄 164.襤褸 165.連累 166.罹難 167.妯娌 168.收斂 169.踉蹌 170.轉捩點 171.惡劣 172.粼粼 173.嶙峋174.凜冽 175.聆聽 176.羚羊 177.屠戮 178.山巒 179.莽撞 180.憔悴 181.晨曦 182.篝火 183.喧囂 184.靜謐 185.起錨 186.彌漫 187.覓食 188.藐視 189.模糊 190.陌生 191.驀地 192.模樣 193.嫵媚 194.陰霾 195.抹布 196.埋怨 197.憤懣 198.分娩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4.0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