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說復點一考生在以“個性”為話題的寫作中擬題《冬的個性》,主體部分出現(xiàn)“我愛冬。冬,是圣潔的象征”、“我愛冬。冬,是一位可敬的嚴師”、“我愛冬。冬,是孕育春天的搖籃”等段首句。
結句又一次作點擊:“我愛冬。我愛冬的圣潔、嚴厲和無私,我愛她那獨有的個性!”“我愛冬”反復出現(xiàn)。讀罷,讀者如欣賞戛然而止的優(yōu)美旋律,會沉醉于作者愛冬的深情中。
2.由敘生情如果說滲透于敘事中的感情是暗流潛水,那么結尾處的抒情則是由此匯成的巨波大浪。某地中考作文題是“當我面對 的時候”,一考生在題中填上“征服”兩字,運用寓言形式,用第一人稱“我”代替英勇不屈的小螞蟻,敘寫“我”對“可惡的小男孩”種種置“我”于死地的暴行作頑強抗爭的過程,作者的愛憎態(tài)度暗伏其間。至結尾,蘊蓄的感情終于爆發(fā):“那個小家伙,他愚蠢地以為能征服我這個渺小螞蟻,他卻不知道,對自由的渴望和對生命的希求是無法用暴力熄滅的火焰!”看,“小家伙”、“愚蠢”等詞強烈地表達著“我”對暴虐者的嘲諷之情,用“火焰”設喻,又傾泄著何等強烈的對自由和人生執(zhí)著追求的感情!這樣的由事生情,達到了事、情、理的諧合。
3.由此及彼言在此而意在彼,這是立意的拓展、升華,須靠“點化”這根魔杖。一考生在以“改變”為話題的寫作中擬題《耳朵“挑食”》,運用比擬法寫耳朵“吃軟不吃硬”、“吃麻不吃辣”、“吃肥不吃瘦”等三大變化,然后這樣結尾:“如果耳朵變得更加會‘挑食’,恐怕真話要銷聲匿跡了!”原來,作者言在“耳”而意在人,言在耳之“挑食”,而意在批判社會現(xiàn)象——對媚上欺下、獨斷專行、見錢眼開等不良風氣的針砭和對“真話”日見失落的憂慮。這種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的筆法,顯示出作者敏銳的洞察力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4.“點”中逆轉
這里用作“點化”的,可以是議論,也可以是敘述,關鍵要出人意料,急轉直下。湖南益陽市曾考全命題作文《感激》,有位考生寫了患絕癥的舅舅與舅媽之間動人的生活故事,插敘中曾出現(xiàn)舅舅患病前舅媽說過的一段調侃話:“你舅舅就知道貧嘴,一個空話匣子,從沒見他寫個只言片語,老了連一封可以翻看的情書也沒有。”結尾處寫到舅舅終于溘然長逝,作者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出人意料地“點”出以下內(nèi)容:“舅舅死后第三天晨報上,我們看見了舅舅的‘情書’,登在‘征婚啟事’欄里,用醒目的黑體字:”吾妻,32歲,我以與她生活過5年的經(jīng)歷作證,她是最好的伙伴,是本人此生遇到的至寶,本想一生一世悉心珍藏,無奈天不遂人意,我將先她而去,誰能替我好好珍惜,我在天堂將感激不盡!‘舅媽捧著這封情書,淚水直流。“這是敘述和抒情的雙重點化,離奇而不失生活真實,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由愛妻而薦妻與人,看似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實則正是愛得真切、深沉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這種起逆向陡轉作用的點化技法,新奇而充滿魅力,值得借鑒。
一是自然收束法.這種方法常用于記敘類的文章,操作方法是:隨著事件的結束自然收尾.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干凈利落,沒有廢話.如《上帝的回答》一文是這樣結尾的: 鬼沉默了,他不是無所不有,而是一無所有,親情、友情、愛情……統(tǒng)統(tǒng)隨誠信而去.他,一個卑污的鬼魂,只能下地獄!“下地獄去吧!”上帝說完,飄然而去. 二是總結點題法.這種方法卒章顯志,畫龍點睛.如《“誠信”漂流記》的結尾: 在回去的路上,時間老人指著落水的“快樂”“地位”“競爭”,意味深長地說道“沒有誠信,快樂不長久,地位是虛假的,競爭也是必然要失敗的.” 三是抒情議論法.即在敘事的基礎上,利用抒情、議論突出中心,讓人明白你的寫作意圖,給人清晰的認識.如《長劍與短劍》一文的結尾: 長劍、短劍,我們無法選擇;聰穎、愚鈍,我們也無法選擇.我們所能選擇的,就是握緊了手中的劍,然后不懈怠地前進,前進,再前進…… 四是巧用問句法.即在前文充分鋪陳的基礎上,用問句來收束全文,以表達感情,深化中心.如《父親》一文的結尾: 我知道,我是父親的汗水泡大的.父親,我該這樣才能表達出我對您永遠的愧疚和愛戴呢? 五是首尾照應法.這是考場作文慣用的結尾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使文章結構完整,但易流于平淡,屬于比較“保險”的寫法.如《我是如此看待人生》的開頭和結尾: 大千世界,變幻時空,自然有了人生才如此絢麗.作為自然的寵物,我們都擁有自己的人生.然而以“萬物之靈”自詡的人類啊,又是如何看待人生的呢?(開頭) 我如是看待人生.(結尾) 六是借用名句法.借用名句既可以使文章簡潔,又可以增添文采.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巧妙仿用.如一篇題為《花樣年華》的文章就引用了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來結尾: 紅日初生,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干將發(fā)硎,有作光芒.我就是那紅日,我就是那大河,我就是那寶劍!這,就是我的花樣年華! 七是意猶未盡法.這樣的結尾,給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間,可以收到“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效果.如一篇談“逆向思維”的《十減一等于……》,它的結尾就是這樣的: 十減一等于九.十減一不等于九 .十減一等于…… 以上就是考場作文常用的一些結尾方法,但所謂“文無定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實際運用時不可拘泥于一種方法.只要同學們平時多加練習,自然熟能生巧,妙筆生花.。
寫讀后感的要訣
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會受到感動,產(chǎn)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后感,就要善于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xiàn)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于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第四,要真實自然.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fā).
從表現(xiàn)手法上看,讀后感多用夾敘夾議,必要時借助抒情的方法.敘述是聯(lián)系實際擺事實.議論是談感想,講道理.抒情是表達讀后的激情.敘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準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
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也有兩種:一種是聯(lián)系實際說明道理的.這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一個道理的正確性,把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動活潑.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fā),闡發(fā)意義.根據(jù)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闡明一個較難理解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意義.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這一種讀后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論性較強,一定要注意關照議論文論點鮮明、論據(jù)典型、中心明確突出等特點.
平時作文練習很少的學生,開始,總感到無從下筆,每篇作文,都有它的中心意思,就是常說的主題,作文開頭常用的就是“開門見山”寫法,直入主題,不拐彎抹角,比如《小草的性格》,開頭可以這樣:
每到春天,當樹枝開始發(fā)芽,路邊的野草,也開始透出淡淡的嫩綠,這就是常常不被人們所注意的小草。
這就是直入主題寫法,三兩句話,引入正題,較為簡單。只要你經(jīng)常做作文練習,或者每天堅持寫日記,寫起來,往往就不難。
結束段一般是對作文中心意思的概括,盡量語言精煉,回應主題,就是我們常說的“首尾呼應”,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激發(fā)讀者的想象。
附《小草的性格》
《小草的性格》
2011-7-7
每到春天,幾場大風過后,接著是南風緩緩地吹著。不經(jīng)意間,我發(fā)現(xiàn),樹枝漸漸地有了新芽,草地,漸漸地增加了新綠。路邊的野草,忽然引起我的注意,堅實的土地,小草怎么會頑強地鉆出來呢?只要有土的地方,就有野草。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在整個夏天,不論多少風雨,多少酷暑,草都是頑強地生長著的。什么艱難困苦,在它們的面前,都變得無所謂,它們是無所畏懼的。就像樹的生長一樣,只要春天到來,就要生根、發(fā)芽。這讓我一下子感覺小草是那么地可愛,那么地招人喜歡,那么地頑強不屈,百折不撓。
仔細看它們,原來,最初只是一兩個冒尖,接著是一團,沒幾天,就連成片了。是它們,在裝點春天的綠色。當草地大片變綠了不久,各色野花,也開放了。我忽然感悟:沒有了草,鮮花顯得乏味,沒有了鮮花,草顯得單調。只有草叢遍地,鮮花點綴,才是最美的。它們相映成趣,真是大自然的杰作啊。
不知不覺中,我形成了一個習慣,每到春天,愛看樹枝的發(fā)芽,喜歡野草的嫩綠。是地上的草,告訴我這個道理:生命和大地是自然天成,生命就是在同自然的抗爭之中,昭示了自己的偉大。歷經(jīng)風雨,不屈不撓,這正是生命的本來意義啊。
通過群內(nèi)的交流,得出這樣的一些結論。
鳳頭、豹尾,只是對作文的一個程式化的一個某種意義上的一個規(guī)范,只是開頭和結尾的一種形式,不必過分追求。如果都千篇一律的鳳頭和豹尾,那就又沒意義了。 開頭要圍繞寫作的主旨進行,激發(fā)讀者的閱讀的欲望。糾正學生定式的開頭比如“今天,記得,每當……”這類的套路,在學生的習作開頭尋找閃光點讓學生的習作簡潔,明了賦予其個性。如布赫老師所說:老師稍加點撥和提示,學生的習作開頭就可以回到“簡潔”、“明了”、“經(jīng)典”“個性化”上來,這樣的開頭才屬于你自己。齊市雨田劍老師說道:一個好的作文開頭,它的語言、技巧應該能夠給人鮮明的感受,它的局部應該表明對話題的某種看法,但不能過分規(guī)定如何如何寫,否怎會扼殺很多未來的作家。
個人認為對于結尾在方法上我們老師還是要指點的,例如:
總結式結尾在文章的結尾,對所寫人物的表現(xiàn)、品格進行總結。
贊揚式結尾在結尾,用歌頌的語句來贊揚人物的品格,突出和點明中 心。
抒情式結尾在結尾,反悔自 己對人物的贊揚、歌頌、敬佩之情。
議論式結尾用議論的語句來闡述自己對所寫人物的看法、觀點,強化 文章的中心。
篇末扣題式結尾這類結尾同總結式結尾一樣,是最常見、最容易掌握 的一種方法。
以上的這些方法是要指導給學生,原則要讓學生明確。那就是不論運用哪種結尾模式,關鍵要做到以下幾點:切題——抓住重點,完成主題;簡明——簡潔明快,強勁有力;有味——余韻綿長,令人回味。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