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常量肉湯稀釋法1.1.1.抗菌藥物貯存液制備 抗菌藥物貯存液濃度不應低于1000μg/ml(如1280μg/ml)或10倍于最高測定濃度。
溶解度低的抗菌藥物可稍低于上述濃度。抗菌藥物直接購自廠(chǎng)商或相關(guān)機構。
所需抗菌藥物溶液量或粉劑量可公式進(jìn)行計算。例如:需配制100 ml濃度為1280μg/ml的抗生素貯存液,所用抗生素為粉劑,其藥物的有效力為750μg/mg。
用分析天平精確稱(chēng)取抗生素粉劑的量為182.6 mg。根據公式計算所需稀釋劑用量為:(182.6 mg*750μg/mg)/1280μg/ml=107.0ml,然后將182.6 mg抗生素粉劑溶解于107.0ml稀釋劑中。
制備抗菌藥物貯存液所用的溶劑和稀釋劑見(jiàn)表5。配制好的抗菌藥物貯存液應貯存于-60℃以下環(huán)境,保存期不超過(guò)6個(gè)月。
1.1.2.藥敏試驗用抗菌藥物濃度范圍 根據NCCLS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操作標準,藥物濃度范圍應包含耐藥、中介和敏感分界點(diǎn)值,特殊情況例外。1.1.3. 培養基 NCCLS推薦使用Mueller-Hinton(MH)肉湯,pH7.2~7.4。
需氧菌及兼性厭氧菌在此培養基中生長(cháng)良好。在測試葡萄球菌對苯唑西林的敏感性時(shí),應在肉湯中加入2%(W/V)氯化鈉,按制造廠(chǎng)家的要求配制需要量的MH肉湯。
嗜血桿菌屬菌使用HTM肉湯,肺炎鏈球菌和其它鏈球菌使用含2%~5%溶解馬血的MH肉湯。1.1.4.接種物的制備 有2種方法配制接種物,一是細菌生長(cháng)方法,用接種環(huán)挑取形態(tài)相似待檢菌落3-5個(gè),接種于4-5ml的水解酪蛋白(MH)肉湯中,35℃孵育2-6h。
增菌后的對數生長(cháng)期菌液用生理鹽水或MH肉湯校正濃度至0.5麥氏比濁標準,約含1~2*108CFU/ml。二是直接菌落懸液配制法,對某些苛養菌,如流感嗜血桿菌、淋病奈瑟菌和鏈球菌及甲氧西林耐藥的葡萄球菌等菌株,推薦直接取培養18~24h的菌落調配成0.5麥氏比濁標準的菌懸液。
用MH肉湯將上述菌懸液進(jìn)行1∶100稀釋后備用。注意應在15分鐘內接種完配制好的接種物,并取一份接種物在非選擇性瓊脂平板上傳代培養,以檢查接種物純度。
1.1.5.稀釋抗菌藥物的制備及菌液接種 取無(wú)菌試管(13*100mm)13支,排成一排,除第1管加入1.6mlMH肉湯外,其余每管加入MH肉湯1ml,在第1管加入抗菌藥物原液(如1280μg/ml) 0.4ml混勻,然后吸取1ml至第2管,混勻后再吸取1ml至第3管,如此連續倍比稀釋至第11管,并從第11管中吸取1ml棄去,第12管為不含藥物的生長(cháng)對照。此時(shí)各管藥物濃度依次為256、128、64、32、16、8、4、2、1、0.5、0.25μg/ml。
然后在每管內加入上述制備好的接種物各1ml,使每管最終菌液濃度約為5*105CFU/ml。第1管至第11管藥物濃度分別為128、64、32、16、8、4、2、1、05、0.25、0.125μg/ml。
1.1.6.孵育 將接種好的稀釋管塞好塞子,置35℃普通空氣孵箱中孵育16~20h;嗜血桿菌和鏈球菌在普通空氣孵箱中孵育20~24h;對可能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萬(wàn)古霉素腸球菌應持續孵育滿(mǎn)24h。1.1.7.結果判斷與解釋 在讀取和報告所測試菌株的MIC前,應檢查生長(cháng)對照管的細菌生長(cháng)情況是否良好,同時(shí)還應檢查接種物的傳代培養情況以確定其是否污染,質(zhì)控菌株的MIC值是否處于質(zhì)控范圍。
以肉眼觀(guān)察,藥物最低濃度管無(wú)細菌生長(cháng)者,即為受試菌的MIC。甲氧芐胺嘧啶或磺胺藥物的肉湯稀釋法終點(diǎn)判斷,與陽(yáng)性生長(cháng)對照管比較抑制80%細菌生長(cháng)管藥物濃度為受試菌MIC。
根據NCCLS推薦的分界點(diǎn)值標準,判斷耐藥(resistant, R)、敏感(susceptible, S)或中介(intermediate, I)。S表示被測菌株所引起的感染可以用該抗菌藥物的常用劑量治療有效,禁忌癥除外。
R指該菌不能被抗菌藥物的常用劑量在組織液內或血液中所達到的濃度所抑制,或屬于具有特定耐藥機理(如β-內酰胺酶),所以臨床治療效果不佳。I是指MIC接近藥物的血液或組織液濃度,療效低于敏感菌。
還表示被測菌株可以通過(guò)提高劑量(如β-內酰胺類(lèi)藥物)被抑制,或在藥物生理性濃集的部位(如尿液)被抑制。另外,中介還作為“緩沖域”,以防止由微小的技術(shù)因素失控,所導致較大的錯誤解釋。
1.2.微量肉湯稀釋法1.2.1.抗菌藥物和培養基制備 同常量肉湯稀釋法。1.2.2.MIC板制備 無(wú)菌操作,將倍比稀釋后不同濃度的抗菌藥物溶液分別加到滅菌的96孔聚苯乙烯板中,第1至第11孔加藥液,每孔10μl,第12孔不加藥作為生長(cháng)對照,冰凍干燥后密封,-20℃以下保存備用。
1.2.3.接種物制備 將用生長(cháng)法或直接菌懸液法制備的濃度相當于0.5麥氏比濁標準的菌懸液,經(jīng)MH肉湯1∶1000稀釋后,向每孔中加100μl,密封后置35℃普通空氣孵箱中,孵育16~20h判斷結果。當試驗嗜血桿菌屬,鏈球菌屬時(shí),孵育時(shí)間為20~24h,試驗葡萄球菌和腸球菌對苯唑西林和萬(wàn)古霉素的藥敏試驗時(shí)孵育時(shí)間必須滿(mǎn)24h。
此時(shí),第1孔至第11孔藥物濃度分別為128、64、32、16、8、4、2、1、0.5、0.25、0.125μg/ml。1.2.4.結果判斷 以在小孔內完全抑制細菌生長(cháng)的最低藥物濃度為MIC。
當陽(yáng)性對照孔(即不含抗生素)內細菌明顯生長(cháng)試驗才有意義。當在微量肉湯稀釋法出現單一的跳孔時(shí),應記錄抑制細菌生長(cháng)的最高藥物濃度。
如出現多處跳孔,則不應報告結果,需重復試驗。通常對革蘭陰性桿菌而言,微量肉湯稀釋法測得。
硬度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壓入其表面的能力稱(chēng)為硬度。
早在1822年,Friedrich mohs提出用10種礦物來(lái)衡量世界上最硬的和最軟的物體,這是所謂的摩氏硬度計。按照他們的軟硬程度分為十級:1)滑石 2)石膏 3)方解石 4)螢石 5)磷灰石 6)正長(cháng)石 7)石英8)黃玉 9)剛玉 10)金剛石各級之間硬度的差異不是均等的,等級之間只表示硬度的相對大小。
試驗鋼鐵硬度的最普通方法是用銼刀在工件邊緣上銼擦,由其表面所呈現的擦痕深淺以判定其硬度的高低。這種方法稱(chēng)為銼試法這種方法不太科學(xué)。
用硬度試驗機來(lái)試驗比較準確,是現代試驗硬度常用的方法。常用的硬度測定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維氏硬度等測試方法 硬度是衡量金屬材料軟硬程度的一項重要的性能指標,它既可理解為是材料抵抗彈性變形、塑性變形或破壞的能力,也可表述為材料抵抗殘余變形和反破壞的能力。
硬度不是一個(gè)簡(jiǎn)單的物理概念,而是材料彈性、塑性、強度和韌性等力學(xué)性能的綜合指標。硬度試驗根據其測試方法的不同可分為靜壓法(如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維氏硬度等)、劃痕法(如莫氏硬度)、回跳法(如肖氏硬度)及顯微硬度、高溫硬度等多種方法。
布氏硬度以HB[N(kgf/mm2)]表示(HBS\HBW)(參照GB/T231-1984),生產(chǎn)中常用布氏硬度法測定經(jīng)退火、正火和調質(zhì)得剛健,以及鑄鐵、有色金屬、低合金結構鋼等毛胚或半成品的硬度。洛氏硬度可分為HRA、HRB、HRC、HRD四種,它們的測量范圍和應用范圍也不同。
一般生產(chǎn)中HRC用得最多。壓痕較小,可測較薄得材料和硬得材料和成品件得硬度。
維氏硬度以HV表示(參照GB/T4340-1999),測量極薄試樣。1、鋼材的硬度 :金屬硬度(Hardness)的代號為H。
按硬度試驗方法的不同, 常規表示有布氏(HB)、洛氏(HRC)、維氏(HV)、里氏(HL)硬度等,其中以HB及HRC較為常用。 HB應用范圍較廣,HRC適用于表面高硬度材料,如熱處理硬度等。
兩者區別在于硬度計之測頭不同,布氏硬度計之測頭為鋼球,而洛氏硬度計之測頭為金剛石。 HV-適用于顯微鏡分析。
維氏硬度(HV) 以120kg以?xún)鹊妮d荷和頂角為136°的金剛石方形錐壓入器壓入材料表面,用材料壓痕凹坑的表面積除以載荷值,即為維氏硬度值(HV)。 HL手提式硬度計,測量方便,利用沖擊球頭沖擊硬度表面后,產(chǎn)生彈跳;利用沖頭在距試樣表面1mm處的回彈速度與沖擊速度的比值計算硬度,公式:里氏硬度HL=1000*VB(回彈速度)/ VA(沖擊速度)。
便攜式里氏硬度計用里氏(HL)測量后可以轉化為:布氏(HB)、洛氏(HRC)、維氏(HV)、肖氏(HS)硬度。或用里氏原理直接用布氏(HB)、洛氏(HRC)、維氏(HV)、里氏(HL)、肖氏(HS)測量硬度值。
2、HB - 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HB)一般用于材料較軟的時(shí)候,如有色金屬、熱處理之前或退火后的鋼鐵。洛氏硬度(HRC)一般用于硬度較高的材料,如熱處理后的硬度等等。
布式硬度(HB)是以一定大小的試驗載荷,將一定直徑的淬硬鋼球或硬質(zhì)合金球壓入被測金屬表面,保持規定時(shí)間,然后卸荷,測量被測表面壓痕直徑。布式硬度值是載荷除以壓痕球形表面積所得的商。
一般為:以一定的載荷(一般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徑一般為10mm)的淬硬鋼球壓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時(shí)間,去載后,負荷與其壓痕面積之比值,即為布氏硬度值(HB),單位為公斤力/mm2 (N/mm2)。 3、洛式硬度是以壓痕塑性變形深度來(lái)確定硬度值指標。
以0.002毫米作為一個(gè)硬度單位。當HB>450或者試樣過(guò)小時(shí),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試驗而改用洛氏硬度計量。
它是用一個(gè)頂角120°的金剛石圓錐體或直徑為1.59、3.18mm的鋼球,在一定載荷下壓入被測材料表面,由壓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根據試驗材料硬度的不同,分三種不同的標度來(lái)表示: HRA:是采用60kg載荷和鉆石錐壓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極高的材料(如硬質(zhì)合金等)。
HRB:是采用100kg載荷和直徑1.58mm淬硬的鋼球,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較低的材料(如退火鋼、鑄鐵等)。 HRC:是采用150kg載荷和鉆石錐壓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很高的材料(如淬火鋼等)。
另外: 1.HRC含意是洛式硬度C標尺, 2.HRC和HB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都很廣泛 3.。
微孔板Alamar藍含量。
1. 細胞貼壁后加入各組細胞溫育液和
SMMC-7721細胞以5.0*103/孔加入96孔板。.細胞貼壁后加入各組細胞溫育液和alamar。Blue,alamar
2. 肝癌細胞還原
表2。肝癌細胞還原alamar。Blue值(%, n
有關(guān)資料:
最小抑菌濃度(MIC)值的判斷采用alamar blue染色法,保證抑菌實(shí)驗終點(diǎn)判斷客觀(guān)準確;并以氟康唑對念珠蓖質(zhì)控制株MIC測定值作為標準質(zhì)探指標,測定了山蒼子油對臨床常見(jiàn)的念珠菌種,包括天然耐唑類(lèi)抗菌藥的克柔氏念珠菌的抗菌效果,測出山蒼子油對念珠菌的平均MIC,其中白念珠菌:14.14μg/ML,熱帶念珠菌:23.22μg/ML,光骨念珠菌:31.24μg/ML,近平滑念珠菌:76.19μg/ML,克柔氏念珠菌:28.30μg/ML;電鏡顯示山蒼子油在1/2MIC時(shí)即對天然耐唑類(lèi)藥的克柔氏念珠菌有較強的破壞性作用。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信息網(wǎng)絡(luò )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gè)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huì )及時(shí)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shū)B(niǎo). 頁(yè)面生成時(shí)間:3.7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