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華市的國內長途電話區(qū)號是0579,也寫作+0579、0579-、(0579)、(0579),忽略前面的0,也寫作579、+579、579-、(579)、(579),國外撥打需加上中國的國際區(qū)號:0086,故國外撥打寫作0086-579、0086579、0086 579、00860579或者+86-579、+86+579。
國內:從國內其它不同區(qū)號的地區(qū)撥打金華(含其下縣市)的固定電話,撥打方式是“0579-XXXXXXXX”(注意撥號時不用有-號,連續(xù)撥所有數字就可以,XXXXXXXX表示當地電話號碼,位數不一定是8位,以當地實際電話號碼位數為準)。
國際:從國外(中國大陸以外)撥打金華的固定電話,撥打方式是“+86-579-XXXXXXXX”,86的前面要加上該國家/地區(qū)的國際長途前綴(不一定和中國一樣是00)。
又名:金華區(qū)號、金華電話區(qū)號,金華電話、金華長途,金華長途電話區(qū)號。
浙江省下轄11個地級市,包括37個市轄區(qū)、19個縣級市、32個縣,1個自治縣。
1、杭州市——上城區(qū)、下城區(qū)、江干區(qū)、拱墅區(qū)、西湖區(qū)、濱江區(qū)、余杭區(qū)、蕭山區(qū)、富陽區(qū)、臨安區(qū)、建德市、桐廬縣、淳安縣;
2、寧波市——海曙區(qū)、江北區(qū)、北侖區(qū)、鎮(zhèn)海區(qū)、鄞州區(qū)、奉化區(qū)、余姚市、慈溪市、象山縣、寧??h;
3、溫州市——鹿城區(qū)、龍灣區(qū)、甌海區(qū)、洞頭區(qū)、瑞安市、樂清市、永嘉縣、平陽縣、蒼南縣、文成縣、泰順縣;
4、紹興市——越城區(qū)、柯橋區(qū)、上虞區(qū)、諸暨市、嵊州市、新昌縣;
5、潮州市——吳興區(qū)、南潯區(qū)、德清縣、長興縣、安吉縣;
6、嘉興市——南湖區(qū)、秀洲區(qū)、海寧市、平湖市、桐鄉(xiāng)市、嘉善縣、海鹽縣;
7、金華市——婺城區(qū)、金東區(qū)、蘭溪市、東陽市、永康市、義烏市、武義縣、浦江縣、磐安縣;
8、衢州市——柯城區(qū)、衢江區(qū)、江山市、常山縣、開化縣、龍游縣;
9、臺州市——椒江區(qū)、黃巖區(qū)、路橋區(qū)、臨海市、溫嶺市、玉環(huán)市、三門縣、天臺縣、仙居縣;
10、麗水市——蓮都區(qū)、龍泉市、青田縣、縉云縣、遂昌縣、松陽縣、云和縣、慶元縣、景寧畬族自治縣;
11、舟山市——定海區(qū)、普陀區(qū)、岱山縣、嵊泗縣。
杭州市,區(qū)號0571: 拱墅區(qū) 上城區(qū) 下城區(qū) 江干區(qū) 西湖區(qū) 濱江區(qū) 蕭山區(qū) 余杭區(qū) 建德市 富陽市 臨安市 桐廬縣 淳安縣 寧波市,區(qū)號0574: 海曙區(qū) 江東區(qū) 江北區(qū) 北侖區(qū) 鎮(zhèn)海區(qū) 鄞州區(qū) 余姚市 慈溪市 奉化市 象山縣 寧海縣 溫州市,區(qū)號0577: 鹿城區(qū) 龍灣區(qū) 甌海區(qū) 瑞安市 樂清市 洞頭縣 永嘉縣 平陽縣 蒼南縣 文成縣 泰順縣 紹興市,區(qū)號0575: 越城區(qū) 諸暨市 上虞市 嵊州市 紹興縣 新昌縣 嘉興市,區(qū)號0573: 南湖區(qū) 秀洲區(qū) 海寧市 平湖市 桐鄉(xiāng)市 嘉善縣 海鹽縣 湖州市,區(qū)號0572: 吳興區(qū) 南潯區(qū) 德清縣 長興縣 安吉縣 金華市,區(qū)號0579: 婺城區(qū) 金東區(qū) 蘭溪市 義烏市 東陽市 永康市 武義縣 浦江縣 磐安縣 衢州市,區(qū)號0570: 柯城區(qū) 衢江區(qū) 江山市 常山縣 開化縣 龍游縣 舟山市,區(qū)號0580: 定海區(qū) 普陀區(qū) 岱山縣 嵊泗縣 臺州市,區(qū)號0576: 椒江區(qū) 黃巖區(qū) 路橋區(qū) 溫嶺市 臨海市 玉環(huán)縣 三門縣 天臺縣 仙居縣 麗水市,區(qū)號0578: 蓮都區(qū) 龍泉市 景寧畬族自治縣 青田縣 縉云縣 遂昌縣 松陽縣 云和縣 慶元縣
在汽車北站乘坐K188到市一醫(yī)院下車,前面十字路口右轉(杭州友好飯店對面),然后乘坐K504到最后第三站:轉塘街道下車,車站對面就是國美象山校區(qū)的北大門。
杭州市,區(qū)號0571: 拱墅區(qū) 上城區(qū) 下城區(qū) 江干區(qū) 西湖區(qū) 濱江區(qū) 蕭山區(qū) 余杭區(qū) 建德市 富陽市 臨安市 桐廬縣 淳安縣 寧波市,區(qū)號0574: 海曙區(qū) 江東區(qū) 江北區(qū) 北侖區(qū) 鎮(zhèn)海區(qū) 鄞州區(qū) 余姚市 慈溪市 奉化市 象山縣 寧海縣 溫州市,區(qū)號0577: 鹿城區(qū) 龍灣區(qū) 甌海區(qū) 瑞安市 樂清市 洞頭縣 永嘉縣 平陽縣 蒼南縣 文成縣 泰順縣 紹興市,區(qū)號0575: 越城區(qū) 諸暨市 上虞市 嵊州市 紹興縣 新昌縣 嘉興市,區(qū)號0573: 南湖區(qū) 秀洲區(qū) 海寧市 平湖市 桐鄉(xiāng)市 嘉善縣 海鹽縣 湖州市,區(qū)號0572: 吳興區(qū) 南潯區(qū) 德清縣 長興縣 安吉縣 金華市,區(qū)號0579: 婺城區(qū) 金東區(qū) 蘭溪市 義烏市 東陽市 永康市 武義縣 浦江縣 磐安縣 衢州市,區(qū)號0570: 柯城區(qū) 衢江區(qū) 江山市 常山縣 開化縣 龍游縣 舟山市,區(qū)號0580: 定海區(qū) 普陀區(qū) 岱山縣 嵊泗縣 臺州市,區(qū)號0576: 椒江區(qū) 黃巖區(qū) 路橋區(qū) 溫嶺市 臨海市 玉環(huán)縣 三門縣 天臺縣 仙居縣 麗水市,區(qū)號0578: 蓮都區(qū) 龍泉市 景寧畬族自治縣 青田縣 縉云縣 遂昌縣 松陽縣 云和縣 慶元縣
浙江各地區(qū)號排列為杭州市,區(qū)號0571: 拱墅區(qū) 上城區(qū) 下城區(qū) 江干區(qū) 西湖區(qū) 濱江區(qū) 蕭山區(qū) 余杭區(qū) 建德市 富陽市 臨安市 桐廬縣 淳安縣
湖州市,區(qū)號0572: 吳興區(qū) 南潯區(qū) 德清縣 長興縣 安吉縣
嘉興市,區(qū)號0573: 南湖區(qū) 秀洲區(qū) 海寧市 平湖市 桐鄉(xiāng)市 嘉善縣 海鹽縣
寧波市,區(qū)號0574: 海曙區(qū) 江東區(qū) 江北區(qū) 北侖區(qū) 鎮(zhèn)海區(qū) 鄞州區(qū) 余姚市 慈溪市 奉化市 象山縣 寧??h
紹興市,區(qū)號0575: 越城區(qū) 諸暨市 上虞市 嵊州市 紹興縣 新昌縣
臺州市,區(qū)號0576: 椒江區(qū) 黃巖區(qū) 路橋區(qū) 溫嶺市 臨海市 玉環(huán)縣 三門縣 天臺縣 仙居縣
溫州市,區(qū)號0577: 鹿城區(qū) 龍灣區(qū) 甌海區(qū) 瑞安市 樂清市 洞頭縣 永嘉縣 平陽縣 蒼南縣 文成縣 泰順縣
麗水市,區(qū)號0578: 蓮都區(qū) 龍泉市 景寧畬族自治縣 青田縣 縉云縣 遂昌縣 松陽縣 云和縣 慶元縣
金華市,區(qū)號0579: 婺城區(qū) 金東區(qū) 蘭溪市 義烏市 東陽市 永康市 武義縣 浦江縣 磐安縣
舟山市,區(qū)號0580: 定海區(qū) 普陀區(qū) 岱山縣 嵊泗縣
衢州市,區(qū)號0570: 柯城區(qū) 衢江區(qū) 江山市 常山縣 開化縣 龍游縣
寧波高鐵站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由原來的火車南站改建而來,交通是非常方便的,有地鐵、巴士、大量公交、長途客運站等,四通八達。
寧波高鐵站在南廣場西側設有配套長途汽車站寧波汽車南站,始發(fā)班車方向主要是浙江省際的上海,浙江省內的杭州、嘉興、湖州、紹興(除新昌、嵊州方向為汽車中心站始發(fā))、舟山以及寧波地區(qū)的象山、寧海、余姚、慈溪、奉化溪口等方向。
新昌6點40分或12點40分買票到寧海梅林或直接買到寧海 再買去象山的票 總共在20元左右 時間5個小時路程150公里左右.
浙江金華市的國內長途電話區(qū)號是0579,也寫作+0579、0579-、(0579)、(0579),忽略前面的0,也寫作579、+579、579-、(579)、(579),國外撥打需加上中國的國際區(qū)號:0086,故國外撥打寫作0086-579、0086579、0086 579、00860579或者+86-579、+86+579。
國內:從國內其它不同區(qū)號的地區(qū)撥打金華(含其下縣市)的固定電話,撥打方式是“0579-XXXXXXXX”(注意撥號時不用有-號,連續(xù)撥所有數字就可以,XXXXXXXX表示當地電話號碼,位數不一定是8位,以當地實際電話號碼位數為準)。
國際:從國外(中國大陸以外)撥打金華的固定電話,撥打方式是“+86-579-XXXXXXXX”,86的前面要加上該國家/地區(qū)的國際長途前綴(不一定和中國一樣是00)。
又名:金華區(qū)號、金華電話區(qū)號,金華電話、金華長途,金華長途電話區(qū)號。
象山沒有火車站,所以沒火車,也沒有直達客車。要先乘坐汽車到湖州,在湖州轉車去長興。
有七個主要學派,據《明儒學案》所列,計有浙中、江有、南中、楚中、北方、粵閩、泰州等七個學派。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明代最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軍事家,心學創(chuàng)始人。
因為曾被貶謫為貴州龍場驛丞時,居于陽明洞,因而被世人尊稱為陽明先生。
心學史開篇的“龍場悟道”便是發(fā)源于此,王陽明謫居龍場三年,悟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學重要思想。
他門下弟子眾多,于王陽明死后根據自己的理解不同,形成了七個主要學派。
一、右派(江右學派)
正一江右王門學派,系指明代中后期江西一帶的王門后學。
代表人物有鄒守益、聶豹、羅洪先、歐陽德、壬時槐、劉文敏、劉陽、胡直、鄒元標等一批著名的王門弟子。它與浙中王門,南中王門、楚中王門、閩粵王門、北方王門、泰州學派等并稱為“王學七派”。
也是當時最有影響的王門學派之一,并享有“王學正宗”的稱譽。從學術宗旨來說,王門各派后學,包括泰州學派,均以闡發(fā)陽明學說為己任,尤其以發(fā)揮“致良知”說為重點,對“良知”本體的性質特點及“致良知”的途徑,都作了具體的探討。
聶豹(1487-1563年),明代學者。字文蔚,號雙江,江西吉安永豐人。正德12年(1517年)考中進士,為平陽知府,官至兵部尚書。是明代有名的廉吏之一,名垂青史。
聶豹推崇王陽明的“致良知”學說,以陽明為師,但他認為良知不是現成的,要通過“動靜無心,內外兩忘”的涵養(yǎng)功夫才能達到。
豹著有《雙江文集》十四卷,與《困辨錄》(均四庫總目)并行于世。
徐階,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松江區(qū))。早年即工詩文,善書法。嘉靖二年(1523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
后因忤張孚敬,被斥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從此謹事上官。延平多盜,到任后捕劇盜100余人;清理積案,釋出系囚,贏得聲譽,升為黃州同知,后又擢為浙江按察僉事,進江西按察副使,并主浙、閩二省學政。皇太子出閣(讀書),擢為國子監(jiān)祭酒。后又進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朝廷機要大事。曾密疏揭發(fā)咸寧侯仇鸞的罪行,且擅寫青詞(一種用來與神溝通的文體,嘉靖帝信神)為嘉靖帝所信任。
另編有《岳廟集》,并行于世。
二、南中王門學派
廣布于“南方”的王守仁門人的一派。代表人物有戚賢、朱得之、薛應旂、薛甲,主要學者還有查鐸、唐順之、徐階等。
戚賢,字秀夫,號南玄,江北全椒(今安徽全椒縣)人,嘉靖年間進士,官至刑科給率中,拜王守仁為師。
堅持良知說,拒斥佛老。
朱得之,字本思,號近齋,直隸靖江(今江蘇靖江縣)人,從師王守仁,任江西新城丞。
薛應旂,號方山,常州武進(今江蘇常州市武進縣)人,拜江右王門學派歐陽德為師,嘉靖年間進士,知慈溪縣,轉南方考功,又升為浙江提學副使。
為借王器以正學術,遂填王能為察典,一時間許多學者以為逢迎時相夏貴溪之意,不許其稱為王門弟子。然而其弟子顧憲成創(chuàng)東林學派,所以黃宗羲認為東林異源于此。
薛甲,字應登,號畏齋,江陰(今江蘇江陰縣)人,嘉靖年間進士,授官兵科給事中。官至四川、贛州金事副使。駕信象山、陽明之學。
查鐸,字子警,呈毅齋,寧國徑縣(今安徽涅縣)人,嘉靖年間進士,授德安府推官,后為刑科給事中,官至廣西副使。拜王畿、錢德洪為師,墨守“致良知”說。
該學派認為“心”即“良知”是世界的本體。說:“萬物皆具于心”(《薛方山紀述》)。
又說:“天地萬象,吾心之糟柏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所謂心者,非今一團血肉之具也,乃指其至靈至明能作能知,此所謂良知也”(朱得之《語錄》)。
說:“良知與知識不同。良知是天命之性,至善者也。知識是良知之用,有善有惡者也?!?/p>
還認為:天命之性,能生萬物。天命之性卻又不與萬物匹比,所以叫做“獨”,這就是“心之靈”?!贝诵闹`,天理人欲,毫忽莫掩,又謂之獨知”。
又認為循“天理”,去“習氣所蔽”即“致良知”。說:“慎獨即是良知”。時時不忘遵循“天理”,使“念慮覺識”和“視、聽、言、動”,“不為習氣所蔽,即是致良知”。
該學派認為“感物為格”。說:“格物之為感物,彰彰明矣”。“夫不能感物者,必其知有未致”。
該學派主要著作有米得之《語錄》;薛應旂《薛方山紀述》;薛甲《文集》、《心學淵源》。
三、閩粵王門學派
代表人物有方獻夫、薛侃,主要學者還有楊驥、周坦等。
方獻夫,字叔實,號西樵,少年中進士,官為吏部主事,遷員外郎。
拜王守仁為師,為王門嶺南弟子的第一人。又官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引疾歸里。后又起用為武英殿大學士。
薛侃,字尚謙,號中離,廣東揭陽(今廣東揭陽市)人。正德年間進士。
請歸養(yǎng)親,于江西拜王守仁為師,學習四年。先后授行人、司正。終因立儲上疏,遭太常彭澤、少傅張字敬的誣枉罷官。歸田講學,弟子百余人。
楊驥,字仕德,先拜湛若水為師,后來卒業(yè)于王守仁。
該學派認為“心”是世界的本體。所謂“天由心明,地由心察,物由心造”(薛侃《語錄》)。
又提出認識人應從“可見可聞”人手。說:“學不明,世儒只在可見可聞、有思有為上尋學,舍之,便昏債無用力處”。
“道本家常茶飯,無甚奇異”,“世人好怪,忽近就遠,舍易就難,故君子之道鮮矣”。
在社會倫理觀方面,提倡舍生取義。說:“殺身成仁,舍生取義,是忘軀求道之意”(薛侃《語錄》),“重生是養(yǎng)口、體者也,成仁取義是養(yǎng)大體者也”。
儒家這種“舍生無欲”與佛老不同。佛老“二氏之敝,在遺倫”。即儒家舍生是不惜以最大代價履行社會義務,而佛老的空無是逃避社會責任。
該學派主要著作有薛侃《語錄》;薛侃門人《研幾錄》。
四、北方王門學派
北方之為王氏學者獨少,穆玄菴既無問答,而王道字純甫者,受業(yè)陽明之門,陽明言其“自以為是,無求益之心”,其后趨向果異,不可列之王門。非二孟嗣響,即有賢者,亦不過跡象聞見之學,而自得者鮮矣。
北方門是明代陽明心學“王門七派”之一,而洛陽王學又是北方王門的主力軍。此派學者在學宗陽明的基礎上多有發(fā)明,為陽明心學北移做出了巨大貢獻,一時蔚為北方大宗。
它即是陽明心學在北方傳播過程中的重要學派,也是傳承“洛學”的重要學派。
五、楚中王門學派
湖南一方的王守仁門人學派,代表人物有蔣信、冀元亨。
蔣信,字卿實,號道林,明朝中后期楚之常德(今湖南常德市)人.嘉靖年間進士。
官為戶部主事,轉兵部員判、郎,又為四川僉事,興利除害,禁道士妖術;升貴州提學副使,建正學書院和文明書院.后歸故里,建學校于桃花岡,學徒云集。
曾先后拜王守仁和湛若水為師,學術得于湛若水較多。
該學派主張'心'是世界的本體,心產生'氣',即'太和','氣一分殊'產生世界萬物。(黃宗羲:《明儒學案·楚中王門學案》,本文下同)
認為'人除卻血肉,只有這一片精靈喚做心'。
'命之曰心,本取主宰之意,心之活潑潑處是性。''宇宙渾是一塊氣',亦稱'太和',源自于'穆',即無或默,源自于'命',源自于'道',源自于'誠',源自于'太極',穆、命、道、誠、太極皆同義,總之是'一個神理'。
從'心'來看,便看到'心'產生'氣','心'活潑撥的性質便是'天性之命'。事物同出于一個'太和',所以形形色色,原因是'氣一分殊'。
又認為釋學為'空',儒學為'空處見實'。
說:'要之,圣學與釋氏,智原是不同,釋氏只要見一個空,圣人卻是于空處見萬物一體。自身與萬物一例,所以此心便無所不貫,人倫日用,何處容增減一毫?'
該學派主要著作有蔣信著《桃岡日錄》。
六、左派(浙中王門學派)
代表人物有錢德洪、王畿。
錢德洪,字洪甫,號緒山,明朝中后期浙江余姚(今浙江余姚縣)人。
王守仁平定“震源之亂”后,返故里,錢德洪與同邑人范引年、管州、鄭崽、柴風、徐珊、吳仁等數十人同拜其為師。因到余姚投師的人日益增多,錢德洪與王畿代師疏通學術大義,一時稱其為教授師。
嘉靖年間,王守仁出征在外,錢、王二人代師主持書院。然后,錢德洪出任蘇學教授。
王畿,字汝中,別號龍溪,山陰(今浙江紹興縣)人,拜王守仁為師。會試得中,卻未廷試而歸,重返王守仁門下。
前后四十年無日不講學。自北京、南京及吳、楚、閩、越等地,到處都有講舍,尊其為儒宗。
該學派認為“良知”說是當世學術的精髓。認為,春秋時期,孔子提出“仁”,以喚醒人心,求“仁”就是孔氏學說的精髓。
戰(zhàn)國時期,孟子又提出“義”,沒有“義”,“仁”無由達到,“義”便是孟子學說的精髓;晉梁以來,佛老泛濫,宋儒遣復古禮,執(zhí)“禮”便是宋儒學說的精髓。
王守仁提出“良知”,以“良知”啟迪天下,使知物理不外于吾心,“致知”便是今日學術的精髓。(黃宗羲:《明儒學案·浙中王門學案》,)學術精髓都是因時而立。
該派固守師說。
堅持以先天統后天。主張“和而不倡”,說:“吾人之學,切忌起爐作灶,惟知和而不倡,應機而動。
故曰‘乃見天則,有兇有咎,皆起于倡”。認為“正心為先天之學,誠意為后天之學”,“心”即“良知”,是框定世界萬物的規(guī)矩或標準,一言蔽之,是“先天統后天”。
還說:“謹獨(慎獨)即是良知”,“良知不由學慮而能,天然自有之知也”。
該學派著作有王畿《論學書》、《語錄》、《致知議辨》;錢德洪《會語》、《論學書》。
七、泰州學派
泰州學派,創(chuàng)始人是中國明代學者王艮,屬于陽明學派的分支,被稱為“左派王學”。
其學說的特點是簡單易行,易于啟發(fā)市井小民、販夫走卒,極具平民色彩,故流傳甚遠。
嘉靖五年(1526年),王艮應泰州知府王瑤湖之聘,主講于安定書院,宣傳“百姓日用即道”,開始泰州學派的創(chuàng)立之先河,學生多是下層社會人士,如農夫、樵夫、陶匠、灶丁等。
泰州學派以“百姓日用即道”為標揭,闡述“滿街都是圣人”,“人人君子”,“堯舜與途人一,圣人與凡人一”,“圣人不曾高,眾人不曾低”,“庶人非下,侯王非高”。雖被斥為異端,卻道出小市民的心聲。
其門下有朱恕、顏鈞、王襞、羅汝芳、何心隱、李贄、焦竑、周汝登等人。
但因過于狂禪,《四庫全書》不收李贄、羅汝芳、顏鈞、何心隱、周汝登等人的著作。
黃宗羲《明儒學案》:“泰州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龍蛇,傳至顏山農、何心隱一派,遂復非名教之所能羈絡矣。”王艮門人輯有《心齋全集》6卷。
何心隱是泰州學派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反對“無欲”,主張“寡欲”,與百姓同欲。
他猛烈抨擊封建專制主義,提出“無父無君非弒父弒君”的觀點,五倫中,他最重朋友,其思想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某些特點。著作多散佚,今有中華書局版《何心隱集》。
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而與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
至明朝,由王陽明首度提出“心學”兩字,并提出心學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學開始有清晰而獨立的學術脈絡。
心學的一個核心在于區(qū)別于之前理學等學派,提出了:天理不是靠空談的,是靠格物致知。靠實踐,靠自省 ,即“知行合一”。
雖然心學各個學派的發(fā)展利弊皆有之,但王陽明心學思想的流傳,無疑影響了后世。
他對自己心學的梳理概括為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p>
但是,心學學派自從王陽明創(chuàng)立初始,就被當時的明朝統治者和朝中大臣所貶斥,明清兩代一直都沒能發(fā)揚光大,到了民國儒學更是徹底衰落。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0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