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倡“多樣化”算法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算法多樣化是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題,再進行合作交流。這樣能留給學生思考空間、探索的空間,有利于發(fā)散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對于各種計算,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各種算法,應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即使學生的方法幼稚、不成熟,但評價要有角度,要從學生思考角度來看,學生在思考中,經歷了一個探究過程,且學生的方法更加符合兒童認識水平。
對于各種方法,教師都應加以鼓勵,并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教師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而且有助于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同時,教師應經常要求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你是怎樣想的?剛才你是怎樣做的?如果……怎么樣?出現什么錯誤了?你認為哪個方法更好?對于最優(yōu)方法,主張讓學生自己反思、評價并進一步探索,讓學生在選擇中選擇,在合作中合作,以此來引導學生思考并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2、注重“數字化”生成 現代數學教學重心發(fā)生變化,即注重“數字化”生成。教師不能把所有精力花在傳授專業(yè)知識上,而要在研究學習上下功夫,教會學生會學。
“數字化”生成也就是把實際問題數字化,運用數字、圖形、符號表示生活實際問題。 又:理解“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與“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這兩個概念時,學生的理解是模糊的,于是我這樣設計: x-8=16 解: x=16+8 ↓ x=24 。
你能理解“ ↓ ”和“。”這兩個符號的意思嗎?學生對數學符號的理解既具體又輕松,自然區(qū)別“解方程”與“方程的解”。
3、關注“大智慧”發(fā)展 “大智慧”就是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已成為世界課程改革的特點,教師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更多地關注有價值思維的發(fā)展。 有位老師讓同學們從各個不同角度來說數字8。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教室里有8個小組,8比9小1、比7大1,8加2是10,10個雞蛋吃掉2個還剩8個,4 加4等于8、11減3等于8、8加上0還是8……老師覺得同學們說得差不多了,就準備結束討論。可有一位一直在認真思考的學生,這時才高高舉起手來。
見他那付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樣子,老師就讓他說。他認真地說:“8是16的兒子!”話音一落,同學一陣哄笑。
老師叫同學們不要笑,讓這位同學說出他的理由。他理直氣壯地說:“因為8是16的一半,所以是16的兒子。”
老師又問:“那8有兒子嗎?”他說:“8的兒子是4,4的兒子是2,2的兒子是1,1的兒子是 0!”老師說:“太好了,你發(fā)現了16的一個秘密。但按照你這種想法,1的兒子不是0。
是什么你再想一想,老師以后再告訴大家。” 雖然學生的想法不盡完善,但他的思考方式別出心裁,這位老師關注的焦點是學生“大智慧”的發(fā)展。
4、倡導“發(fā)展性”評價 我國現有的教育評價體系,已無法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人自身發(fā)展的要求,教育評價改革勢在必行。新課程倡導“發(fā)展性”評價,發(fā)展性評價必須以人為出發(fā)點,促進個體的和諧發(fā)展即關注個體的處境與需要,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和激發(fā)人的主體精神,發(fā)展性評價主要體現在評價主體互動化,評價方式動態(tài)化、評價內容多元化。
例如:建立成長記錄袋。 采用建立成長記錄袋的方式,以反映學生學習數學的進步歷程,以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成長記錄袋中收錄反映學習進步的重要資料。
如滿意的作業(yè)、最喜愛的小制作、印象深刻的問題和解決過程、難忘的討論、閱讀數學讀物的體會及來自家長的訊息等。 更值得注意是:老師應遵循《標準》的基本理念,以本學段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標準,考察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學段目標是本學段結束時學生應達到的目標,應允一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隨著數學知識技能的積累逐步達到,由此,老師要善于“推遲判斷”,把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問題,允許存入“問題銀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并允許他們重新“支取”,重新解答,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種“問題存取”與“推遲判斷”能讓他們看到進步,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發(fā)展學生的自我意識,從而激發(fā)新的學習動力。
5、加強“實踐性”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新型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有效地改善中小學課程結構,豐富課程類型,切實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老師教學觀、課程觀的更新。
1、綜合實踐活動回歸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作為課程內容,讓學生極大限度地回歸生活世界。
2、綜合實踐活動立足于實踐。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老師要著重為學生營造實踐情景,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是每年的4月15日,設立這個項目是為了提升大家對于祖國安全的關注,也為了集合大家的力量保護祖國的安全。
國家安全并不只和安全部門有關系。根據2015年7月1日起實施的新國家安全法,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tǒng)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于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tài),以及保障持續(xù)安全狀態(tài)的能力。
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國家安全法規(guī)定,國家加強國家安全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
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公務員教育培訓體系,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今年3月27日是第十一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活動的主題是“珍愛生命,安全第一”。3月27日,由教育部、公安部、國家安監(jiān)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北京市政府等聯合主辦的2006年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在北京崇文小學舉行。教育部部長周濟、副部長陳小婭,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梁嘉琨,北京市副市長范伯元,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少工委副主任張曉蘭及公安部有關部門領導同志等出席活動。
周濟同志在講話中指出,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長,不但關系著千家萬戶的歡樂和幸福,也關系著國家的興旺和民族的振興。他希望中小學生從小就要養(yǎng)成禮貌、禮讓,愛護同學,遵守秩序的良好習慣。認真學習安全知識,牢固樹立自護自救觀念,形成自護自救意識,掌握自護自救技能,鍛煉自護自救能力,在面對各種異常情況或危險時,能用學到的有關安全知識和掌握的自護自救技能,果斷正當地進行自護自救,機智勇敢地處置危險。做到快樂、平安、健康地成長。
周濟同志強調,安全工作是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教育的基礎和前提。他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和老師們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切實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科學把握安全工作的規(guī)律,緊緊抓住關鍵環(huán)節(jié),堅持重在預防、積極預防、科學預防的方針,廣泛而深入地開展安全教育活動。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強化中小學生安全工作,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健全安全責任制。尤其要重點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民工子弟學校安全工作。他還要求各地教育部門要積極主動與當地公安、安監(jiān)、共青團等部門和少先隊組織聯系,齊抓共管,探索和建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制度化、規(guī)范化、社會化的長效機制。強化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把安全工作納入學校日常管理,作為經常性工作來抓。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提高安全教育的實效性,切實降低事故發(fā)生率,努力將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保障孩子們健康、快樂、安全成長。
在這次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活動中,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向西部地區(qū)中小學校贈送24000套安全知識掛圖。天略集團通過中國商業(yè)系統(tǒng)紅十字會向教育部捐贈了首批保額為10億元人民幣,由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保的校園意外傷害保險,該保險教育部將全部捐贈給西部地區(qū)中小學生。
為加強中小學安全教育,崇文區(qū)教委于2005年舉辦了首屆安全文化節(jié)。在3月27日第11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崇文區(qū)教委啟動了第二屆安全文化節(jié)活動。本屆安全文化節(jié)以“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為主題,以“迎奧運,樹新風,文明交通從我做起”為主線,將在3個月的活動期間,通過舉辦手抄報、繪畫比賽、Flash動畫設計大賽、在崇文交通網開辟“中學生文明交通從我做起”專欄等10項專題教育活動,推動校園安全文化建設。
安全教育是學校的基礎性工作之一,為增強安全教育的實效性,崇文區(qū)將安全教育的內容寓于校園文化建設之中,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安全意識和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態(tài)度和習慣,提高了安全素質。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形成了濃厚的校園安全氛圍,增強了師生的安全意識。
第一,確立國家與民族崛起的基本目標。
第二,采取綜合一體化的手段。
第三,新安全觀包括主權安全,綜合安全和合作安全。國家享有主權,包括獨立權,管轄權,平等權,自衛(wèi)權。國家綜合安全包括政治,經濟,社會,信息安全等。經濟安全是國家綜合安全的核心。軍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支柱。
第四,解決經濟發(fā)展與國家安全脫節(jié)的問題。
第五,樹立獨立發(fā)展理念,為“全球化”條件下的民族國家定位。
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國家安全法規(guī)定,國家加強國家安全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公務員教育培訓體系,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今天是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這天大家都在談論安全知識。下面我就說說我自己的一些感受。
說到安全,這是一個多么重要的字眼啊!但凡有一點兒的疏忽,就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命,迷路走失,交通事故,高樓墜落,校園暴力,綁架勒索等等,由于我們的天真無邪與無知,這些危機隨時都圍繞在我們周圍。我們都有愛自己的家人,一旦危機發(fā)生,就會給整個家庭造成無法估量的傷害與損失。
針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不安全,我們必須時刻防范著,因此,安全的意識是十分重要的。使我們跨出自我保護的第一步。
但是僅有安全的意識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要學會正確的處理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遠離危機,培養(yǎng)我們抗拒各種危險誘惑的自制力,是我們必備的防范武器。
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多少社會新聞和實際案例都充分說明做到安全并非易事,這些血與淚的經驗教訓讓我們在腦海中形成了安全的意識。遠離恐慌,拒絕暴力,真正學會自我保護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
安全,安全,是我們人生最大的幸福。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夠完成其它的心愿。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894秒